跳至內容

吳芝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芝瑛

吳芝瑛(1867年2月20日—1933年3月1日),紫英,別號萬柳夫人安徽省桐城縣人。父吳康之曾任山東甯陽禹城知縣。堂叔吳汝綸桐城派名家。

生平[編輯]

1885年(光緒十一年),與無錫廉泉結婚。1894年廉泉中舉人,翌年會試於京,與康有為等「公車上書」。1896年始任戶部主事,次年薦升戶部郎中,與湘潭王廷鈞同官,王廷鈞即秋瑾的丈夫。1898年,芝瑛赴京會夫,居北京南城繩匠胡同。

1900年八國聯軍入京,翌年訂《辛丑條約》償白銀四億五千萬兩,清廷為此而廣徵稅收。芝瑛上書提「國民捐」,議「產多則多捐,產少則少捐,無產則不捐。」

1903年,俠女秋瑾重返北京,與廉家為鄰,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姐妹。秋瑾赴日留學,賴芝瑛資助多。[1]第二年廉泉辭職南歸,與吳芝瑛移居滬上。翌年購地築園,於上海曹家渡營別墅,名小萬柳堂,芝瑛始號萬柳夫人。

1907年秋瑾遇害後,吳芝瑛與徐自華葬秋瑾於杭州西泠橋畔,[2]芝瑛書自華撰寫之墓表,勒文於碑。[3] [4][5][6]

1911年武昌起義,次年中華民國成立。一月中旬孫中山下達北伐令。吳淞軍政府領導下有「女子光復軍」,司令陳也月。芝瑛慷慨疏財,以助糧餉,並於《民立報》寫致陳司令書,公開請纓,繼而寫《從軍樂》六章,傳誦一時。後南北議和宣統退位之後,北伐乃罷。[7]

袁世凱復辟帝制時,芝瑛上書名為《萬柳夫人上容庵(袁世凱)先生書》。聲討其假共和而行專制,規勸袁早日下野,以謝國人。

1933年吳芝瑛於無錫去世,享年66歲。[8]

吳芝瑛悼秋瑾詩[編輯]

《哀山陰》(二首) 「爰書滴滴冤民血,能達君門死亦恩。今日蓋棺論未定,軒亭誰與賦招魂?」 「天地蒼茫百感身,為君收骨淚沾巾。秋風秋雨山陰道,太息難為後死人。」

《簡寄塵(徐自華)》 「昔日同游地,今朝來哭君。百年誰不死,三尺此孤墳。時事那堪道,英靈自有群。行人痛冤獄,掩淚話殷勤。」 「碧血千年事,悠悠那足論。此心天可白,一死我何言。玄酒空山奠,孤亭落日昏。舊交三兩在,誰與訴煩冤?」

《西泠吊鑑湖》 「大樽放飲爾如何?回首江亭老淚多。今日西泠拚一慟,不堪重唱寶刀歌。」 「忍憶麻衣話別時,天涯遊子淚如絲。獨看落日下孤冢,別有傷心人未知。」 「獨薦寒泉證舊盟,可堪生死論交情。罪名莫更王涯問,黨禍中原尚未平。」 「不幸傳奇演碧血,居然埋骨有青山。南湖新築悲秋閣,風雨英靈倘一還。」「

題秦岐農《西泠悲秋圖》 「風雪渡江去復還,故鄉歸骨為兄難。挑燈漫紀山陰獄,恐有冤魂訴筆端。」 「杜鵑啼血土花新,海內爭傳法外仁。莫向西泠橋上望,更無風雨亦愁人。」

註釋與引用[編輯]

  1. ^ 永田圭介:《秋瑾-競雄女俠傳》
  2. ^ 郭長海、郭君兮輯注《秋瑾詩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
  3. ^ 《思公:晚清盡頭是民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4. ^ 郭長海《吳芝瑛葬秋瑾詩文紀事》《江淮文史》2007年第2期
  5. ^ 郭長海、秋經武主編《秋瑾研究資料·文獻集》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
  6. ^ 郭長海、郭君兮輯校《徐自華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
  7. ^ 趙立彬,李瑾:《辛亥革命時期上海女子軍事團體源流考》論文網,2006年6月
  8. ^ 陳謐《吳芝瑛傳》云:「二十二年卒,……」(載國史館編《國史館館刊》創刊號,收入《民國人物碑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