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雅加达邮报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雅加达邮报因符合标准而获列入优良条目。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如条目不再达标可提出重新评选
新条目推荐同行评审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14年4月8日同行评审已评审
2014年5月8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2014年7月4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14年2月12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同行评审 本条目已经由维基百科社群同行评审并已存档,当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条目的资讯。
    当前状态:优良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优良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东南亚专题 (获评优良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东南亚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东南亚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优良级优良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优良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工作组图标
    本条目由印度尼西亚任务组提供支持。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新闻学专题 (获评优良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新闻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新闻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优良级优良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优良级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优良条目评选(第一次)[编辑]

    雅加达邮报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传播媒体 - 刊物,提名人: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1日 (四) 12:56 (UTC)[回复]

    投票期:2014年5月1日 (四) 12:56 (UTC) 至 2014年5月8日 (四) 12:56 (UTC)
    离题
      • 段落问题,我待会去改改。但是,你休想诋毁传统中文,褒扬“现代汉语”。根据大陆百度百科对所谓“现代汉语”的定义:广义的“现代汉语”是当代汉族用语,包括现代汉族的共同语及其枝节。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当代汉族共同语——普通话/国语/华语。不过,我不爱中共的鬼话,我更愿意相信陈云、古德明等诸先生的解释(虽然,我得自认自己的功力不及他们的一半,不过为了自辩,唯有班门弄斧):“现代汉语”特色有三:其一、向英文学舌。例如,英文follow up,很多人误以为“跟进”是正确的翻译,却不知道这是硬译,传统中文没有这样的说法(正写为处理、善后、料理)。其二、为政治效力。所谓“落实”、“阳谋”、“炮轰”,都是中共自铸新词,既颠倒传统中文(阴谋、落空),又毫无人性可言,蒋经国总统讲过,中共统治大陆,无异于暴政,什么狠抓、贡献祖国,还有刚才列举的炮轰,都比传统中文的加强领导/严正处理、为国立功、非议/抨击来得恐怖、血腥、无耻。(“同志”不算,光绪帝和国民党也有用这词语,虽然因为有别的含义,我不喜欢用)其三、架床叠屋,浮浅冗长。比如告示牌:“请勿在此便溺。”简洁易懂,却无故加上“温馨提示”或所谓“温提”,简直是废话,多馀、画蛇添足,发达国家注重市容,不会故作声势,好心提醒后进于礼乐之国的人民不要这样做。犯了法,在发达国家,执法的人不会宽容,如果求情的话,法庭见。其馀“伟大祖国”、“采取行动”,已经不需多言。可惜的是,(至少在)1970年代以来,西方向北京示好,新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现代汉语”随之而大行其道,当代书刊,传统中文难得一见,据说中共还有一道法令,除了古书,任何当代书籍都必须用“现代汉语”和简化汉字出版!当国外学“现代汉语”的人以为“现代汉语”是中文,口口声声是“你好”、“你好”(却从不知道传统中文不会把“您好”当成是祝颂词,而是反话,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林黛玉的遗言“宝玉,宝玉,你好!”,这是她因为以为贾宝玉负心而说的。用在话语之前,语义不清,不知所云,更可能令人误会),我更认为我既为中国人,就应该不说这些鬼话,肩负复兴中文的责任。不过,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以前我和维基导游的主事者争论应该用正统中文还是“现代汉语”,他们就竞相用鲁迅、瞿秋白的文字来驳倒我,然后按我所见,现在他们的翻译做的有点笨拙,例如所谓的“明星条目”。中文维基百科对此并无指引,也没有强制使用“现代汉语”和传统中文,总之不是文言文(条目而言)就可以了。我不要求你们放弃“现代汉语”,也不提倡在维基百科强行废除“现代汉语”(因为必遭众人非议),不过,既然有用户愿意摒弃“现代汉语”,回归传统中文,又何苦要阻止呢?--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3日 (六) 09:39 (UTC)[回复]
        • 读了阁下的回复,长知识了,中文维基百科究竟应该使用哪种中文似乎未达成共识。我本来就对阁下使用“传统中文”没有意见,而英文维基关于本地的条目说本地是维基的“官话白话文”版,维基百科也不能使用方言,因此才会在这里发问,看社群的共识是怎样的。听阁下这么一说,像是台湾人受中共影响,说起现代标准汉语来了……您说中共的那道法令,没听说过。维基导游是最近才成为维基媒体项目,发明了一些怪异的术语,觉得反感。段落处理后会支持这个候选。--HYH.124留言2014年5月3日 (六) 16:16 (UTC)[回复]
          • 这种怪论完全不必当真。一个对大陆的知识明显只停留在道听途说上的人,对汉语文的理解会有多少?拜托各位身为大陆人的好好想想。现代中国文学只有中共写手在写?还有所谓的“传统中文”,简直让人笑掉大牙。最后说一句,如果真的要闹出两种中文来,热烈欢迎分家,看看“传统中文”能写出什么货色的百科全书来。—Snorri留言2014年5月3日 (六) 16:25 (UTC)[回复]
            • @HYH.124首先,我要界定何谓“传统中文”:传统中文不必是文言文,如上列举,《红楼梦》是用白话写的,但是也算是传统中文。传统中文也包括方言,例如粤语,本是传统中文的分支,上承唐宋汉语。社群不应就此立下公议,因为观乎过去社群现象,传统中文必遭赶尽杀绝,“现代汉语”定于一尊,而大家竞相用恶辞和西式中文,我想魏源和《永乐大典》的编者泉下有知,定必气得复活。以前有一位同工J.Wong,发言好用文言,虽然有人不习惯,可是,如果我没记错,社群还是拿他没办法。我有说传统中文的自由,你们也有使用现代汉语的自由。我认为,虽然因为既定规范和技术原因,古、陈之说未能一一实践(例如古氏坚持2013年要写作二零一三年,但是这不合乎维基百科记录年份的标准),不过中文维基百科可以按照规范,并行现代汉语和传统中文,即如1949年前的中华民国,有的作家写文喜欢用西式中文,有的作家为文遵从传统正声。这样做,河水不犯井水,不是更好吗。而根据陈、古二人所言,1975年前,中华民国政府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原则,而蒋介石亦有留存传统文化之意,因此台湾中文未受太大的冲击(这个我认为可以商榷,因为“赤化”一词好像在那时很普及,而“─化”这种词语,古、陈认为不当)。不过,不知是甚么原因(也许是开放大陆通商,也许是国民中文素质每下愈况),古、陈二人针砭的“程式中文”/“现代汉语”也传到台湾去了。陈氏曾指出,blog一词,台湾译作“部落格”,香港译作“网志”,香港译法更能达意。而古氏列举台湾种种应用“现代汉语”的实例,实是不胜枚举。不过,貌似是台湾公文还是留存传统中文文风。这只是一点浅见,阁下不用见怪。@Snorri大陆前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说过一句鬼话:“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对于这种荒谈谬论,我有不少论据来反驳,不过我就无谓辩驳了,因为必起骂战。我会一笑置之。--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3日 (六) 17:35 (UTC)[回复]
      • (:)回应@春卷柯南:前面举例的“落实”跟“炮轰”在当前的台湾也算是常见词汇。--Francisco留言2014年5月4日 (日) 05:05 (UTC)[回复]
    @HYH.124已改正,则何如?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下方。真的觉得这条目没事的话,请删模板+支持。--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4日 (日) 14:05 (UTC)[回复]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翻译风格怪异,不当之处甚多。例如
      1. “After a change in chief editors in 1991, it began to take a more vocal pro-democracy point of view.”被翻译成“1991年撤换主编以后,该报观点日趋敢言,并拥护民主。”,“观点”如何能用“敢言”形容?明显用词累赘。
      2. “The Jakarta Post has won several awards and been described as being "Indonesia's leading English-language daily"”被翻译成“《雅加达邮报》……并屡获殊荣,以“印尼首要英文日报”之名而为人称誉”。“殊荣”、“为人称誉”是翻译者自行的美化用语。原文只有“获得奖励”和“被称为”的意思。
      3. “而时任新闻部长阿里·穆尔多波和政治家林绵基目睹外国新闻媒体中对印尼的主观偏见,感到失望”。何为“主观偏见”?难道还有“客观偏见”?用词累赘.
      4. “两人同意游说一组互相竞争的印尼文报社(获专业集团党支持的《专业之声》、天主教徒控制的《罗盘报》、基督新教徒控制的《希望之光》和《时代》周刊)赞助这份崭新的报章,以保障报章的信誉”。“同意”一词是翻译错误。“They agreed to”指的是两人相互间达成共识,决定去游说,不是“同意游说”。owned被翻译成“控制”实属怪异,首段同样的“owned”被翻译成“由……拥有”。
      5. “林绵基创立PT Bina Media Tenggara,以支援报纸发行”。“PT Bina Media Tenggara”是什么?完全没介绍。
      6. “当时刚接任新闻部长的哈尔摩格为报纸的创刊工作给予更多的援助,他因为替报社申办执照而获得5%的报社股权。”。“更多的援助”是比什么更多?查原文发现是“was further aided”,这里“further”的意思是“此外”,属误译。另外“interest”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股权”,一般理解应该是“利息”。请求来源。
      7. “该报首任总经理为穆罕默德·楚多利,他是安塔拉通讯社前任记者,他也和林绵基等人共同创办《邮报》”。“该报”就是“雅加达邮报”,也就是“邮报”,前后用词不同,而且连用两个“他”,文风怪异,句式拗口。
      8. “新报社的编辑部位于《罗盘报》原洗衣间,那是一层仓库;首批员工要手动排版,以皮卡刻度尺(pica poles)为版面的直线边缘”,“a one story warehouse”指的是总共一层的仓库,翻成“那是一层仓库”会让人以为是某栋多层楼房中的一层。“以皮卡刻度尺(pica poles)为版面的直线边缘”明显不通,“straight edge”指的是画直线用的无刻度直尺。
      9. “During the first few months, the writers translated and recycled previously published stories from Indonesian media, which were later picked up by foreign wire services.”这一句指的是邮报作者将印尼媒体的旧报导翻译成英文发表,然后被外国通讯社采用。“后来这些报导得到外国通讯社的垂注”说得不伦不类,实属怪异。
      10. “《时代》前主编苏山托·普佐玛托诺在1991年8月1日出任《雅加达邮报》主编,接替调任印尼驻澳洲大使的西雅坚。”这样的话首段根本不应该用“撤换主编”,因为西雅坚并不是被撤职。
      11. “《雅加达邮报》在1994与英国通讯社路透社和美国的Dialog资讯服务签订发行协议,令《邮报》报导更易在海外传播”。明显漏字。
      12. “《雅加达邮报》的周日版和网上版是该报的一大特点,其中网上版详细报导新闻,弥补印刷版因篇幅所限而不得详尽的不足之处。”周日版和网上版是两个概念,怎么能说是“一大特点”?而且查原文可见,两个版本都“详细报导新闻,弥补平日印刷版因篇幅所限而不得详尽的不足之处。”
      13. “在普佐玛托诺的领导下,该报开始吸纳更多印尼读者”明显共产句式。
      14. “截至2009年,该报读者达4,0000人,当中大约一半是印尼人,且来自中产阶级”,用“4,0000”而不用“4万”暂且不提。原文是“As of 2009, approximately half of its 40,000 readers are middle class Indonesians.”说的是其中一半是印尼中产阶级,没有提到另外的一半就不是印尼人了。“当中大约一半是印尼人”是如何得出的?
      15. “English favouring the active voice and direct statements, while respectful Indonesian favours the passive voice and a circuitous approach.”这里的“respectful Indonesian”指的是高雅的印尼文行文方式,不是指“印尼人恭恭敬敬”(后者在上下文中显得毫无逻辑)。
      16. “"You cannot bullshit in English, like the Javanese way."”这里的“bullshit”指的是闲聊,不是吹牛。
      17. “the coverage was considered accurate and educated, with good analysis.”被翻译成“该报关于外国政局的报导获评为准确、根据事实编撰、分析优良”。句式生硬。“educated”不知为何变成了“根据事实编撰”,求解释。“分析优良”不是“优良中文”。
      18. “Peter Gelling”中的“Gelling”不知为何翻译成“格林”而不是“杰林”,求来源证明。
      19. “一年后,该报3名记者因为拍摄关于文化、法律和政治领域的优秀图片而获印尼烟草公司三宝麟颁授阿迪瓦塔奖(Adiwarta Award)”。“photography”是摄影。“拍摄图片”这种用法过于怪异,上文有一处类似。
    • 除此之外仍有不少句式语调奇异错漏之处,不再举例。—Snorri留言2014年5月3日 (六) 19:49 (UTC)[回复]
    第十三项简直是吹毛求疵,你这些叫五十步笑百步,自己说什么不要用中共句式,并以此为据,反对拙作当选,竭力鞭尸;倒过头来,原来你也会用“让……”、“后者”这些“上流现代标准汉语”,简直是一启在下愚蒙,见识见识。其馀各项:大都已经修改;部分证实译错,比如educated不是“根据事实编撰”而是“体现学养”,perceived bias应为“明显的偏见”而非“主观偏见”。,PT这里确实在下疏忽,PT在印尼文即是有限公司的意思。不过你的意见可以商榷的地方还是有的。第八项:
    可是根据原文,似乎什么直线边缘是错译;可是把皮卡刻度尺(pica poles)当作直尺,应该没错。还有,“《雅加达邮报》在1994与英国通讯社路透社和美国的Dialog资讯服务签订发行协议,令《邮报》报导更易在海外传播”,你说有漏译之处,可是我不觉得有。可能你认为要改成“让/容许《邮报》报道更易在海外传播”,不过我会觉得奇怪:用容许,明显的欧式风格暴露无遗;用让,则算是“上流现代标准汉语”,但是我不偏好这样。这句终究是得改改的。不过大人大恩大德,看来这篇条目当选机会微乎其微了。搁置这次候选又如何?--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4日 (日) 14:05 (UTC)[回复]
    你自己怀揣恶意,自然看我的投票会别有一番滋味。“《雅加达邮报》在1994与英国通讯社路透社和美国的Dialog资讯服务签订发行协议,令《邮报》报导更易在海外传播”。“1994”后面明显漏了“年”字,你却将其想成什么“让/容许”,只暴露出你自己心态失衡。我不是什么大人,你用什么标准来创造两种中文是你的个人主张我也管不着,我就提提意见投个票。—Snorri留言2014年5月4日 (日) 14:16 (UTC)[回复]
    现代汉语和传统中文是两种语言?我没说过。它们没错是一种语言,不过用词有落差,文风高下立见。而且,我不是始作俑者,不要误会,我只是一个后知后觉者,倾向学者之言,相信两种文体有分别。你不删票也罢,骂我心理失衡,译文乖僻也罢。如果说得嚣张一点:且看将来我会不会被永久封禁?如果看开一点,恳请再看一遍,指出尚有的错处,并在之后划票。--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4日 (日) 15:10 (UTC)[回复]
    呵呵,“高下立见”。要玩文字游戏请自便,我懒得掺和。重看了一遍条目,该改正的依然没有改正,维持原判。—Snorri留言2014年5月4日 (日) 15:29 (UTC)[回复]
    我和英文原文的编者讨论过什么是straightedge。他的回复是:Straightedge = ruler, give or take. 我的理解是:直尺=间尺,大概没什么的差别。他的话应该可信,只是不肯定我的理解有没有问题。--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5日 (一) 15:01 (UTC)[回复]

    :2支持,2反对,落选。--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8日 (四) 13:05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第二次)[编辑]

    雅加达邮报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传播媒体 - 刊物,提名人: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6月27日 (五) 11:25 (UTC)[回复]

    投票期:2014年6月27日 (五) 11:25 (UTC) 至 2014年7月4日 (五) 11:25 (UTC)

    :6支持,0反对,当选。--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7月4日 (五) 11:2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