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雅加達郵報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雅加達郵報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新條目推薦同行評審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4年4月8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2014年5月8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2014年7月4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4年2月12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同行評審 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當前狀態:優良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東南亞專題 (獲評優良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東南亞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東南亞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工作組圖標
    本條目由印度尼西亞任務組提供支援。
    Note icon
    本主題曾進行同行評審
    新聞學專題 (獲評優良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新聞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新聞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優良條目評選(第一次)[編輯]

    雅加達郵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傳播媒體 - 刊物,提名人: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1日 (四) 12:56 (UTC)[回覆]

    投票期:2014年5月1日 (四) 12:56 (UTC) 至 2014年5月8日 (四) 12:56 (UTC)
    離題
      • 段落問題,我待會去改改。但是,你休想詆毀傳統中文,褒揚「現代漢語」。根據大陸百度百科對所謂「現代漢語」的定義:廣義的「現代漢語」是當代漢族用語,包括現代漢族的共同語及其枝節。狹義的「現代漢語」則是當代漢族共同語——普通話/國語/華語。不過,我不愛中共的鬼話,我更願意相信陳雲、古德明等諸先生的解釋(雖然,我得自認自己的功力不及他們的一半,不過為了自辯,唯有班門弄斧):「現代漢語」特色有三:其一、向英文學舌。例如,英文follow up,很多人誤以為「跟進」是正確的翻譯,卻不知道這是硬譯,傳統中文沒有這樣的說法(正寫為處理、善後、料理)。其二、為政治效力。所謂「落實」、「陽謀」、「炮轟」,都是中共自鑄新詞,既顛倒傳統中文(陰謀、落空),又毫無人性可言,蔣經國總統講過,中共統治大陸,無異於暴政,什麼狠抓、貢獻祖國,還有剛才列舉的炮轟,都比傳統中文的加強領導/嚴正處理、為國立功、非議/抨擊來得恐怖、血腥、無恥。(「同志」不算,光緒帝和國民黨也有用這詞語,雖然因為有別的含義,我不喜歡用)其三、架床疊屋,浮淺冗長。比如告示牌:「請勿在此便溺。」簡潔易懂,卻無故加上「溫馨提示」或所謂「溫提」,簡直是廢話,多餘、畫蛇添足,發達國家注重市容,不會故作聲勢,好心提醒後進於禮樂之國的人民不要這樣做。犯了法,在發達國家,執法的人不會寬容,如果求情的話,法庭見。其餘「偉大祖國」、「採取行動」,已經不需多言。可惜的是,(至少在)1970年代以來,西方向北京示好,新中國「綜合國力」與日俱增,「現代漢語」隨之而大行其道,當代書刊,傳統中文難得一見,據說中共還有一道法令,除了古書,任何當代書籍都必須用「現代漢語」和簡化漢字出版!當國外學「現代漢語」的人以為「現代漢語」是中文,口口聲聲是「你好」、「你好」(卻從不知道傳統中文不會把「您好」當成是祝頌詞,而是反話,如《紅樓夢》第九十八回林黛玉的遺言「寶玉,寶玉,你好!」,這是她因為以為賈寶玉負心而說的。用在話語之前,語義不清,不知所云,更可能令人誤會),我更認為我既為中國人,就應該不說這些鬼話,肩負復興中文的責任。不過,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以前我和維基導遊的主事者爭論應該用正統中文還是「現代漢語」,他們就競相用魯迅、瞿秋白的文字來駁倒我,然後按我所見,現在他們的翻譯做的有點笨拙,例如所謂的「明星條目」。中文維基百科對此並無指引,也沒有強制使用「現代漢語」和傳統中文,總之不是文言文(條目而言)就可以了。我不要求你們放棄「現代漢語」,也不提倡在維基百科強行廢除「現代漢語」(因為必遭眾人非議),不過,既然有用戶願意摒棄「現代漢語」,回歸傳統中文,又何苦要阻止呢?--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3日 (六) 09:39 (UTC)[回覆]
        • 讀了閣下的回覆,長知識了,中文維基百科究竟應該使用哪種中文似乎未達成共識。我本來就對閣下使用「傳統中文」沒有意見,而英文維基關於本地的條目說本地是維基的「官話白話文」版,維基百科也不能使用方言,因此才會在這裏發問,看社群的共識是怎樣的。聽閣下這麼一說,像是台灣人受中共影響,說起現代標準漢語來了……您說中共的那道法令,沒聽說過。維基導遊是最近才成為維基媒體項目,發明了一些怪異的術語,覺得反感。段落處理後會支持這個候選。--HYH.124留言2014年5月3日 (六) 16:16 (UTC)[回覆]
          • 這種怪論完全不必當真。一個對大陸的知識明顯只停留在道聽途說上的人,對漢語文的理解會有多少?拜託各位身為大陸人的好好想想。現代中國文學只有中共寫手在寫?還有所謂的「傳統中文」,簡直讓人笑掉大牙。最後說一句,如果真的要鬧出兩種中文來,熱烈歡迎分家,看看「傳統中文」能寫出什麼貨色的百科全書來。—Snorri留言2014年5月3日 (六) 16:25 (UTC)[回覆]
            • @HYH.124首先,我要界定何謂「傳統中文」:傳統中文不必是文言文,如上列舉,《紅樓夢》是用白話寫的,但是也算是傳統中文。傳統中文也包括方言,例如粵語,本是傳統中文的分支,上承唐宋漢語。社群不應就此立下公議,因為觀乎過去社群現象,傳統中文必遭趕盡殺絕,「現代漢語」定於一尊,而大家競相用惡辭和西式中文,我想魏源和《永樂大典》的編者泉下有知,定必氣得復活。以前有一位同工J.Wong,發言好用文言,雖然有人不習慣,可是,如果我沒記錯,社群還是拿他沒辦法。我有說傳統中文的自由,你們也有使用現代漢語的自由。我認為,雖然因為既定規範和技術原因,古、陳之說未能一一實踐(例如古氏堅持2013年要寫作二零一三年,但是這不合乎維基百科記錄年份的標準),不過中文維基百科可以按照規範,並行現代漢語和傳統中文,即如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有的作家寫文喜歡用西式中文,有的作家為文遵從傳統正聲。這樣做,河水不犯井水,不是更好嗎。而根據陳、古二人所言,1975年前,中華民國政府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原則,而蔣介石亦有留存傳統文化之意,因此台灣中文未受太大的衝擊(這個我認為可以商榷,因為「赤化」一詞好像在那時很普及,而「─化」這種詞語,古、陳認為不當)。不過,不知是甚麼原因(也許是開放大陸通商,也許是國民中文素質每下愈況),古、陳二人針砭的「程式中文」/「現代漢語」也傳到台灣去了。陳氏曾指出,blog一詞,台灣譯作「部落格」,香港譯作「網誌」,香港譯法更能達意。而古氏列舉台灣種種應用「現代漢語」的實例,實是不勝枚舉。不過,貌似是台灣公文還是留存傳統中文文風。這只是一點淺見,閣下不用見怪。@Snorri大陸前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說過一句鬼話:「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對於這種荒談謬論,我有不少論據來反駁,不過我就無謂辯駁了,因為必起罵戰。我會一笑置之。--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3日 (六) 17:35 (UTC)[回覆]
      • (:)回應@春卷柯南:前面舉例的「落實」跟「炮轟」在當前的台灣也算是常見詞彙。--Francisco留言2014年5月4日 (日) 05:05 (UTC)[回覆]
    @HYH.124已改正,則何如?不過最大的問題在下方。真的覺得這條目沒事的話,請刪模板+支持。--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4日 (日) 14:05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翻譯風格怪異,不當之處甚多。例如
      1. 「After a change in chief editors in 1991, it began to take a more vocal pro-democracy point of view.」被翻譯成「1991年撤換主編以後,該報觀點日趨敢言,並擁護民主。」,「觀點」如何能用「敢言」形容?明顯用詞累贅。
      2. 「The Jakarta Post has won several awards and been described as being "Indonesia's leading English-language daily"」被翻譯成「《雅加達郵報》……並屢獲殊榮,以「印尼首要英文日報」之名而為人稱譽」。「殊榮」、「為人稱譽」是翻譯者自行的美化用語。原文只有「獲得獎勵」和「被稱為」的意思。
      3. 「而時任新聞部長阿里·穆爾多波和政治家林綿基目睹外國新聞媒體中對印尼的主觀偏見,感到失望」。何為「主觀偏見」?難道還有「客觀偏見」?用詞累贅.
      4. 「兩人同意遊說一組互相競爭的印尼文報社(獲專業集團黨支持的《專業之聲》、天主教徒控制的《羅盤報》、基督新教徒控制的《希望之光》和《時代》周刊)贊助這份嶄新的報章,以保障報章的信譽」。「同意」一詞是翻譯錯誤。「They agreed to」指的是兩人相互間達成共識,決定去遊說,不是「同意遊說」。owned被翻譯成「控制」實屬怪異,首段同樣的「owned」被翻譯成「由……擁有」。
      5. 「林綿基創立PT Bina Media Tenggara,以支援報紙發行」。「PT Bina Media Tenggara」是什麼?完全沒介紹。
      6. 「當時剛接任新聞部長的哈爾摩格為報紙的創刊工作給予更多的援助,他因為替報社申辦執照而獲得5%的報社股權。」。「更多的援助」是比什麼更多?查原文發現是「was further aided」,這裏「further」的意思是「此外」,屬誤譯。另外「interest」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了「股權」,一般理解應該是「利息」。請求來源。
      7. 「該報首任總經理為穆罕默德·楚多利,他是安塔拉通訊社前任記者,他也和林綿基等人共同創辦《郵報》」。「該報」就是「雅加達郵報」,也就是「郵報」,前後用詞不同,而且連用兩個「他」,文風怪異,句式拗口。
      8. 「新報社的編輯部位於《羅盤報》原洗衣間,那是一層倉庫;首批員工要手動排版,以皮卡刻度尺(pica poles)為版面的直線邊緣」,「a one story warehouse」指的是總共一層的倉庫,翻成「那是一層倉庫」會讓人以為是某棟多層樓房中的一層。「以皮卡刻度尺(pica poles)為版面的直線邊緣」明顯不通,「straight edge」指的是畫直線用的無刻度直尺。
      9. 「During the first few months, the writers translated and recycled previously published stories from Indonesian media, which were later picked up by foreign wire services.」這一句指的是郵報作者將印尼媒體的舊報導翻譯成英文發表,然後被外國通訊社採用。「後來這些報導得到外國通訊社的垂注」說得不倫不類,實屬怪異。
      10. 「《時代》前主編蘇山托·普佐瑪托諾在1991年8月1日出任《雅加達郵報》主編,接替調任印尼駐澳洲大使的西雅堅。」這樣的話首段根本不應該用「撤換主編」,因為西雅堅並不是被撤職。
      11. 「《雅加達郵報》在1994與英國通訊社路透社和美國的Dialog資訊服務簽訂發行協議,令《郵報》報導更易在海外傳播」。明顯漏字。
      12. 「《雅加達郵報》的週日版和網上版是該報的一大特點,其中網上版詳細報導新聞,彌補印刷版因篇幅所限而不得詳盡的不足之處。」周日版和網上版是兩個概念,怎麼能說是「一大特點」?而且查原文可見,兩個版本都「詳細報導新聞,彌補平日印刷版因篇幅所限而不得詳盡的不足之處。」
      13. 「在普佐瑪托諾的領導下,該報開始吸納更多印尼讀者」明顯共產句式。
      14. 「截至2009年,該報讀者達4,0000人,當中大約一半是印尼人,且來自中產階級」,用「4,0000」而不用「4萬」暫且不提。原文是「As of 2009, approximately half of its 40,000 readers are middle class Indonesians.」說的是其中一半是印尼中產階級,沒有提到另外的一半就不是印尼人了。「當中大約一半是印尼人」是如何得出的?
      15. 「English favouring the active voice and direct statements, while respectful Indonesian favours the passive voice and a circuitous approach.」這裏的「respectful Indonesian」指的是高雅的印尼文行文方式,不是指「印尼人恭恭敬敬」(後者在上下文中顯得毫無邏輯)。
      16. 「"You cannot bullshit in English, like the Javanese way."」這裏的「bullshit」指的是閒聊,不是吹牛。
      17. 「the coverage was considered accurate and educated, with good analysis.」被翻譯成「該報關於外國政局的報導獲評為準確、根據事實編撰、分析優良」。句式生硬。「educated」不知為何變成了「根據事實編撰」,求解釋。「分析優良」不是「優良中文」。
      18. 「Peter Gelling」中的「Gelling」不知為何翻譯成「格林」而不是「傑林」,求來源證明。
      19. 「一年後,該報3名記者因為拍攝關於文化、法律和政治領域的優秀圖片而獲印尼煙草公司三寶麟頒授阿迪瓦塔獎(Adiwarta Award)」。「photography」是攝影。「拍攝圖片」這種用法過於怪異,上文有一處類似。
    • 除此之外仍有不少句式語調奇異錯漏之處,不再舉例。—Snorri留言2014年5月3日 (六) 19:49 (UTC)[回覆]
    第十三項簡直是吹毛求疵,你這些叫五十步笑百步,自己說什麼不要用中共句式,並以此為據,反對拙作當選,竭力鞭屍;倒過頭來,原來你也會用「讓……」、「後者」這些「上流現代標準漢語」,簡直是一啟在下愚蒙,見識見識。其餘各項:大都已經修改;部分證實譯錯,比如educated不是「根據事實編撰」而是「體現學養」,perceived bias應為「明顯的偏見」而非「主觀偏見」。,PT這裏確實在下疏忽,PT在印尼文即是有限公司的意思。不過你的意見可以商榷的地方還是有的。第八項:
    可是根據原文,似乎什麼直線邊緣是錯譯;可是把皮卡刻度尺(pica poles)當作直尺,應該沒錯。還有,「《雅加達郵報》在1994與英國通訊社路透社和美國的Dialog資訊服務簽訂發行協議,令《郵報》報導更易在海外傳播」,你說有漏譯之處,可是我不覺得有。可能你認為要改成「讓/容許《郵報》報道更易在海外傳播」,不過我會覺得奇怪:用容許,明顯的歐式風格暴露無遺;用讓,則算是「上流現代標準漢語」,但是我不偏好這樣。這句終究是得改改的。不過大人大恩大德,看來這篇條目當選機會微乎其微了。擱置這次候選又如何?--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4日 (日) 14:05 (UTC)[回覆]
    你自己懷揣惡意,自然看我的投票會別有一番滋味。「《雅加達郵報》在1994與英國通訊社路透社和美國的Dialog資訊服務簽訂發行協議,令《郵報》報導更易在海外傳播」。「1994」後面明顯漏了「年」字,你卻將其想成什麼「讓/容許」,只暴露出你自己心態失衡。我不是什麼大人,你用什麼標準來創造兩種中文是你的個人主張我也管不着,我就提提意見投個票。—Snorri留言2014年5月4日 (日) 14:16 (UTC)[回覆]
    現代漢語和傳統中文是兩種語言?我沒說過。它們沒錯是一種語言,不過用詞有落差,文風高下立見。而且,我不是始作俑者,不要誤會,我只是一個後知後覺者,傾向學者之言,相信兩種文體有分別。你不刪票也罷,罵我心理失衡,譯文乖僻也罷。如果說得囂張一點:且看將來我會不會被永久封禁?如果看開一點,懇請再看一遍,指出尚有的錯處,並在之後劃票。--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4日 (日) 15:10 (UTC)[回覆]
    呵呵,「高下立見」。要玩文字遊戲請自便,我懶得摻和。重看了一遍條目,該改正的依然沒有改正,維持原判。—Snorri留言2014年5月4日 (日) 15:29 (UTC)[回覆]
    我和英文原文的編者討論過什麼是straightedge。他的回覆是:Straightedge = ruler, give or take. 我的理解是:直尺=間尺,大概沒什麼的差別。他的話應該可信,只是不肯定我的理解有沒有問題。--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5日 (一) 15:01 (UTC)[回覆]

    :2支持,2反對,落選。--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5月8日 (四) 13:05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第二次)[編輯]

    雅加達郵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傳播媒體 - 刊物,提名人: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6月27日 (五) 11:25 (UTC)[回覆]

    投票期:2014年6月27日 (五) 11:25 (UTC) 至 2014年7月4日 (五) 11:25 (UTC)

    :6支持,0反對,當選。--春卷柯南夫子 ( ) 2014年7月4日 (五) 11:2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