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後金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落選後金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2023年1月29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滿族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滿族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滿族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基礎條目 條目「後金」已被列為歷史主題的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之一。請參見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以了解詳情,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條目合併[編輯]

我認為這條目完全沒有必要存在,可以併入清朝一起介紹。Langdon (留言) 2009年6月29日 (一) 05:49 (UTC)[回覆]

我認為這條目有存在的必要。之前和之後的性質並不完全相同(後金汗國 vs 大清帝國,不光國名不同,稱汗和稱帝性質也並不完全一樣),而且清朝的起始時間是有爭議的,其發源部分在清朝條目的某段落中相對簡單的介紹就可以了,而這條目可作為主條目,已有相當的內容(並將繼續擴充)。--207.112.81.96 (留言) 2009年6月29日 (一) 05:54 (UTC)[回覆]
完全沒必要。英文版也沒有分開寫,可以參考。再來你也不能把他寫的更詳細。稱汗和稱帝哪裏不一樣?都是當一國之君。我敢說不同處只有和明朝的關係罷了。請你告訴我到底哪裏不一樣。Langdon (留言) 2009年6月29日 (一) 05:58 (UTC)[回覆]
有必要。日文版就分開寫了,裏面有相當內容。我可以將相應內容翻譯過來。不同處有很多,什麼叫「當一國之君」?皇帝和總統也都是當一國之君,但區別很大。具體等我繼續擴充再說。--207.112.81.96 (留言) 2009年6月29日 (一) 06:03 (UTC)[回覆]
百分之百反對,因為相關內容應該放入「清朝」中介紹。沒必要就是沒必要。Langdon (留言) 2009年6月29日 (一) 06:13 (UTC)[回覆]
有必要,等我繼續擴充後會更加明顯。我在擴充條目你不要在這兒阻撓。--207.112.81.96 (留言) 2009年6月29日 (一) 06:16 (UTC)[回覆]

關於「後金」之國號[編輯]

關於後金之國號有一個誤區,「後金」並非所謂「史稱後金」,而是建州立國之初的國號就是後金,目的就是為了刻意顯示與「前金」金朝的相承,故而建國時滿語直接就是amaga aisin gurun(後金國)。而「金」或「大金」反而是在後金之後才出現的國號,所以「為區別金朝史稱後金」的說法大誤,在根本上曲解了歷史和人家建國號之本意。等到真正想要區別的時候,皇太極直接改成「大清」了。後金為立國原本國號可詳見《三朝遼事實錄》、《朝鮮王朝實錄之光海君日記》等史料,或台灣黃彰建先生論文《奴兒哈赤所建國號考》。以《光海君日記》139卷十一年四月壬申所記載為例,努爾哈赤往來公文大印上的漢文是「後金天命皇帝」七個篆字,足以說明這是當世自稱,而非後世史稱。--Šolon留言2013年11月14日 (四) 22:00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後金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歷史,提名人:Eupakistani留言2023年1月22日 (日) 19:13 (UTC)[回覆]
投票期:2023年1月22日 (日) 19:13 (UTC)至2023年1月29日 (日) 19:13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3年2月28日 (二) 19:14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優良條目:1票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1票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不符合標準。——CBNWGBB留言2023年1月30日 (一) 01:0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