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追忆似水年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的手稿
原名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
类型意识流
语言法语
主题记忆 编辑维基数据
故事时代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编辑维基数据
故事背景地点巴黎诺曼底 编辑维基数据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Grasset、Éditions Gallimard(伽利玛出版社)
出版时间1913–1927
出版地点法国
所获奖项世界报20世纪百大书籍
系列作品
规范控制
ISBNNA
OCLC6159648

追忆似水年华》(法语: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又译作《追寻逝去的时光》、《挽回失去的时间》、《追忆似水流年》、《往事追迹录》,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1922年)的作品,以其长度及意识流手法而著名。全文共计7卷,分别是:《在斯万家那边》《在少女们身旁》《盖尔芒特家那边》《索多姆和戈摩尔》《女囚》《女逃亡者》《重现的时光》。

赏析[编辑]

这部作品细腻刻画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从单纯地描写人类社会转向对人类心理情绪的分析,完成了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类情感的第一次成熟地剖析,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成为文学史上新的文学形式发轫的标识。作品的总体构架是叙述者对所经历的往事的回顾,而这种回顾是与遗忘的一种抗争。同时这部作品是第一部以记叙一部作品的诞生为题材的著作,普鲁斯特认为人的生活只有在回忆中才形成“真实的生活”,“回忆中的生活比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更为现实”;安得烈·莫罗亚在序中就提到:“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而“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

普鲁斯特的气质内向而敏感,对母亲十分依恋,倾心于文学,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是巴黎贵妇沙龙中出手豪阔的常客。他熟悉上流社会人物的形形色色,而他们也成为他日后写作中各式人物的灵感来源。他认为在写作时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世界”如何反映在“主观意念”中。《追忆似水年华》一书即透过他特殊的叙事风格,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个人世界。他的叙述时时中断,小说中夹杂了大量的议论、联想、心理分析,一个失眠的夜可以花40页来描述,一个三小时的聚会可以用掉190页的篇幅。时间可以做无限的铺陈,自然也可以随意压缩;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在意识流中颠倒、交叠、相互渗透。

由于《追忆似水年华》卷帙浩繁,4000多页、200多万字,委婉曲折,细腻至极,难读难译,有专家认为要先看第五卷,再回头看第一卷。普鲁斯特的弟弟罗贝尔笑着说:“要想读《追忆似水年华》,先得大病一场,或是把腿摔折,要不哪来那么多时间?”当年《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出版时,许多出版社拒绝出版,《新法兰西评论》的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拒绝推荐出版这部小说,奥兰夫出版公司的阿尔费莱德·安布罗看了书稿大惑不解,“为什么要在开头用三十页描写自己睡不着觉?”因此普鲁斯特还得自掏腰包印书出版。

1913年第一部小说《在斯万家那边》(Du côté de chez Swann)出版,《新法兰西评论》的主编兼诗人里维埃尔(Jacques Rivière)大力推荐,引起热烈的讨论,纪德很有风度的承认错误,并写信向普鲁斯特致歉。1919年第二部小说《在少女身旁》(À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出版,一开始反应平平,但随后荣获“龚古尔文学奖”,普鲁斯特开始声名大噪。1921年5月在网球场博物馆参观荷兰画展时,普鲁斯特突感不适。1922年4月3日《索多姆和戈摩尔》(Sodome et Gomorrhe)第二卷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印毕。同年11月18日普鲁斯特与世长辞,所幸这时他的小说已全部完成。1923年《女囚》(La Prisonnière)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出版,1925年《女逃亡者》以及《阿尔贝蒂娜不知去向》出版,1927年出版《过去韶光的重现》(Le Temps retrouvé),至此全书出版。普鲁斯特的外祖母酷爱十七世纪法国著名书简作家塞维尼夫人(Madame Sévigné,1626年—1696年)的书简。每逢外出旅行时,总要把塞维尼夫人《书简集》随身带走,以便抽空阅读。第四卷《索多姆和戈摩尔》果然发现了塞维尼夫人的名字。《追忆似水年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史蒂芬·黑雨英语Stéphane Heuet二十一世纪初将这七巨册小说改编成漫画12册,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小说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中的第二部分,《斯万之恋》(Un amour de Swann),常常单独出版。其主要内容是查尔斯·斯万和奥黛特·德·克雷西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一部分篇幅较较短、独立性较强,因此被认为是初读《追忆似水年华》最好的选择,在法国的一些学校中被作为法语课或哲学课的重要阅读材料来研读。


编号 法文名称 出版日期 中文名称
1 Du côté de chez Swann 1913 在斯万家那边
2 À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 1919 在少女们身旁
3 Le Côté de Guermantes
(分为两卷)
1920/21 盖尔芒特家那边
4 Sodome et Gomorrhe
(分为两卷)
1921/22 索多姆和戈摩尔
5 La Prisonnière 1923 女囚
6 La Fugitive
Albertine disparue
1925 女逃亡者
7 Le Temps retrouvé 1927 重现的时光

剧情[编辑]

第一卷[编辑]

《追忆似水年华》以第一人称描写,叙述者马塞尔患有重度失眠症,经常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开始回忆起童年时在贡布雷的生活。男主人翁年幼时的体弱多病,敏感异常,有一年夏天晚上,邻居斯万先生,没有斯万夫人奥黛特陪同,来看望叙述者的父母。叙述者睡前等不到母亲的亲吻,心里非常难受。有一年冬天,他把玛德莲蛋糕浸泡在茶水中吃,这味道使他想起他童年时在莱奥妮姨妈家里。在贡布雷家,有两条步行小道,一条通往斯万家,称为斯万家之路,另一条通往盖尔芒特府邸,称为盖尔芒特家之路。斯万先生在剧院里结识了交际花奥黛特·德·克雷西,事实上是一名高级妓女,一开始斯万先生不喜欢她,后来逐渐爱上她。维尔迪兰夫人觉得斯万令人厌烦,便不再邀请他。

第二卷[编辑]

这时男主人翁又开始进入回忆状态。他在贡布雷遇见漂亮的希尔贝特·斯万,经常同她一起玩耍。一天他收到希尔贝特的来信,她请他到家里来吃点心,他如约赴宴,在斯万家听到别人谈论阿尔贝蒂娜。旧日同学布洛克带他去嫖妓。妓院老板向他介绍一位名叫拉谢尔的妓女。后来希尔贝特在刻意回避他,两人的感情日渐淡薄。

两年后,外婆带着他和女仆弗朗索瓦丝同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外婆向他介绍了维尔巴里西斯侯爵夫人,并乘车出游,认识了侯爵夫人的外孙罗贝尔·德·圣卢。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圣卢后来成为希尔贝特的丈夫。马塞尔经由画家艾尔斯蒂尔认识了阿尔贝蒂娜·西蒙纳,马塞尔渐渐爱上了她。

第三卷[编辑]

回到巴黎后,父母亲盖了新房子,大伙一起讨论新房子的议题。这时发生了全法国沸腾的“德雷福斯事件”。 圣卢在东锡埃尔服兵役,男主人翁想去探望。由于圣卢的牵线,在歌剧院,在东锡埃尔府邸,在韦尔珀里齐夫人的繁华沙龙中,马塞尔受到优厚的款待。

一日男主人翁陪外婆到香榭丽舍大街散步,外婆的尿毒症突然发作。不久去世。马塞尔的母亲知道他暗恋盖尔芒特公爵夫人。

男主人翁参加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晚会,见到盖尔芒特公爵夫人,他心里暗暗爱慕着盖尔芒特公爵夫人。还结识了夏尔吕斯男爵。

第四卷[编辑]

马塞尔第二次来到巴尔贝克海滨,偶然遇到阿尔贝蒂娜,又恢复了亲密交往,两人在舞会、花园和游乐场中尽情欢乐。最后马塞尔还是决定娶她为妻。

第五卷[编辑]

马塞尔与阿尔贝蒂娜在巴黎同居,阿尔贝蒂娜跟一个名叫安德莱的女子很要好,马塞尔怀疑她们有同性恋关系,后来此事得到证实。于是他想离开她,却无法痛下决心。一日阿尔贝蒂娜离家出走,给他留下一封信,说他们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还是趁早分手。

第六卷[编辑]

阿尔贝蒂娜离去后,男主人翁从此没有她的下落,后来从蓬当太太的电报中得知她骑马不慎摔在树上撞死了。这使他想去寻找别的女人。母亲带马塞尔到威尼斯旅行,仍然时常想起阿尔贝蒂娜,不久母亲回到法国,马塞尔一个人留下。他收到希尔贝特的信,说她已跟圣卢结婚。但后来圣卢竟爱上了男提琴手莫莱尔。

第七卷[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圣卢在前线战死,男主人翁一直待在疗养院,有一回见到夏吕斯,是一名同性恋,常往来于同性恋旅馆,男伴男爵是性虐待狂,经常鞭打他。夏吕斯是亲德份子,常在林荫道上散布失败论。

大战结束后,男主人翁来到盖尔兰特王府门前,又回想起吃浸泡在茶水中的玛德莱娜小蛋糕的那种口感,又遐想到威尼斯,他想:“真正的天堂是已经失去了的天堂。”交际场中更是景物已非,有人沦为乞丐,有人早己死去。他决定用文字将这些回忆记录起来,找回了失去的时间。

评价[编辑]

本雅明: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三十卷《逝水华年》来自一种不可思议的综合,它把神秘主义者的凝聚力、散文大师的技巧、讽刺家的锋芒、学者的博闻强记和偏执狂的自我意识在一部自传性作品中熔于一炉。

电影改编[编辑]

电影"私刑教育2"( The Equalizer 2),内有提到这本书, 男主角丹佐·华盛顿有在读这本书.

相关条目[编辑]

进阶阅读[编辑]

  • Carter, William C. Marcel Proust: A Life. New Haven: Yale UP, 2000. ISBN 0-300-08145-6
  • de Botton, Alain. 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 New York: Pantheon 1997. ISBN 0-679-44275-8
  • O'Brien, Justin. "Albertine the Ambiguous: Notes on Proust's Transposition of Sexes" PMLA 64: 933-52, 1949.
  • Proust, Marcel. Albertine disparue. Paris: Grasset, 1987. ISBN 2-246-39731-6
  • Rose, Phyllis. The Year of Reading Proust. New York: Scribner, 1997. ISBN 0-684-83984-9
  • Sedgwick, Eve Kosofsky. Epistemology of the Closet.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P, 1992. ISBN 0-520-07874-8
  • White, Edmund. Marcel Proust. New York: Penguin USA, 1999. ISBN 0-670-88057-4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