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病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欢迎来到病毒主题!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无法独立生长复制、仅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小型病原体,广泛分布于地球上所有生态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会被病毒感染。第一个被发现的病毒是烟草镶嵌病毒,由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6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

病毒由遗传物质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脂双层构成的包膜,衣壳形状常见者有螺旋形与正二十面体等,还有较复杂的复合型(如感染细菌的噬菌体)。病毒的大小一般仅有细菌的百分之一,介于10至300奈米间,大多无法以光学显微镜观察,而需使用电子显微镜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将病毒基于遗传物质种类和复制机制分为七种。

许多病毒可感染人类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艾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机制各异。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可以预防、治疗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体起源过程仍未知,目前对此有许多假说,分别认为最早的病毒可能来自退化的小型细胞、从生物基因组中跳脱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细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经出现。

精选病毒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也称为非洲绿猴病毒,是一种可影响至少33种非洲灵长目逆转录病毒。在对比奥科岛(于大约11000年前因海平面上升而从大陆隔离出来的一座岛屿)的四种中所发现的病毒株进行分析后,科学家们得出结论,称SIV在猴和猿中至少已存在了32000年,且实际存在时间可能比这长得多。这些灵长目动物中的两个物种中存在的病毒株,即白顶白眉猴英语sooty mangabey体内的SIVsmm和黑猩猩体内的SIVcpz,被认为已跨越了种间屏障而进入人体,并最终成为了HIV的两个亚型,即HIV-2和HIV-1。HIV-1转移到人体最可能的路径之一是人类与黑猩猩(在非洲常作为“丛林肉”的来源而被捕猎)血液的接触。

不同于HIV-1和HIV-2对人体的感染,SIV对其天然宿主的感染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致病性。对白顶白眉猴的广泛研究已经证实,即使SIVsmm病毒感染了这种动物且循环病毒量很高,也不会使它们染上任何疾病。然而,如果该病毒感染了亚洲印度普通猕猴,则将会在感染后期发展成猴艾滋病(SAIDS)。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若野生黑猩猩感染了SIVcpz病毒,则也会像被HIV-1所感染的人一样,患上一种类似于艾滋病的疾病。

病毒感染

H
H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造成的疾病。HIV以人体的免疫系统作为攻击目标,在没有任何治疗手段介入的情况下,艾滋病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将逐渐被HIV摧毁,直至丧失几乎所有免疫能力。临床上一般将艾滋病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感染期、潜伏期、症状期,以及典型AIDS发病期。在HIV的急性感染期,大部分感染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也有部分感染者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HIV急性感染阶段后,艾滋病进入潜伏期,这一时期感染者仍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艾滋病的潜伏期长度介于数月到20年之间。最后,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几乎被HIV摧毁,艾滋病进入症状期(发病期),几乎失去所有免疫力的患者将很快死于感染或恶性肿瘤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传播方式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此病毒以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 T细胞为攻击目标。在急性感染阶段,HIV通过gp41英语gp41gp120英语gp120组成的复合体侵入CD4+ T细胞,导致CD4+ T细胞的数量开始下降。侦测到HIV存在的免疫系统很快会作出反应,杀死大部分的HIV,令CD4+ T细胞的数量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但HIV病毒通过高频率的突变,最后能逃过免疫系统的追捕,转为潜伏状态。在HIV处于潜伏状态的潜伏期,CD4+ 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最后,当CD4+ T细胞数量下降到极低水平、HIV病毒上升到一定水平后,艾滋病也随之进入症状期。没有CD4+ T细胞辅助的后天免疫系统几乎失灵。

至今艾滋病的传播仍未受到有效控制。联合国2018年进行的统计表明,全世界有3,790万名HIV感染者、每年大约有77万人因艾滋病而死。其中,大约有2,060万名HIV感染者生活在东非地区与南部非洲。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3,270万人死于艾滋病,是人类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引起艾滋病的HIV大约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起源于西非地区。目前,随着抗艾滋病药物的发展,在得到妥善治疗的前提下,艾滋病感染者的预期生存期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延长。

疫情

2015年台南市骨痛热症疫情为2015年于台湾台南市所爆发的骨痛热症疫情,最初出现在北区六甲里,而后扩散到全市。台南市确诊病例超过2万人,主要为第二型病毒,连同高雄以第一型病毒为主的病例合计为4万人,全台死亡病例218人,台南市占112人。

台湾曾于1901年、1915年、1931年及1942年发生全岛性骨痛热症疫情,其中1942年最为严重,据估计当时居住在台湾的人,可能大多罹患过骨痛热症。此次台南流行的骨痛热症为新型的第二型骨痛热症病毒,与高雄的第一型骨痛热症病毒不同,未曾出现在台湾,市民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罹患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癌症者,或经历过1942年大流行的老年人,若此次再被叮咬形成交叉感染,重症死亡率将骤升为20%以上。据估计,未发病的感染骨痛热症人数,约为发病者的九倍至十倍。

精选图片

17th-century painting of the Semper Augustus tulip cultivar, whose striping is caused by tulip breaking virus infection

郁金香条斑病毒感染造成郁金香花朵的条纹,在十七世纪荷兰郁金香狂热中非常抢手。

图片来源:未知 (1640年以前)

语录

艾莉森·乔利英语Alison Jolly

推荐条目

相关新闻

世界各国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示意图

2月26日:进行中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过1亿1000万人染病,其中超过250万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亚型(均无症状),此为首次发现H5N8感染人类的报导,过去认为此病毒株仅感染禽鸟,去年便造成大量鸡只遭到扑杀。WHO

2月14日几内亚东南部的城镇古埃凯英语Gouécké爆发新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确诊。 WHO

2月7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北基伍省再度爆发埃博拉病毒疫情,有1人确诊感染。 WHO

2月4日肯亚裂谷热疫情自去年11月爆发以来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复合型单克隆抗体REGN-COV2 抗体组合英语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英语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于12岁以上的轻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种单克隆抗体Bamlanivimab英语Bamlanivimab紧急使用授权。 FDA 1, 2

11月18日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省埃博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结束,此疫情于去年6月爆发,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吗?

轮状病毒

传记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1947年-)是一位法国病毒学家,巴黎巴斯德研究所逆转录病毒感染调控研究小组主任。她主要从事反转录病毒研究领域的研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发现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她和同事吕克·蒙塔尼耶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享一半奖金。

防治

保持社交距离是一种试图阻止传染病传播或降低其速度的非药物性感染控制英语infection control措施,其目的为减少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间的接触,并借此使疾病的传播途径、致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降到最低。当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接触(咳嗽或喷嚏)、包括性接触在内的直接身体接触、间接身体接触(比如:接触受污染的表面,如染菌物英语fomite)或空气传染(这样的微生物可以在空气中生存较长时间)来传播时,保持社交距离是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不过,如果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或蚊子等昆虫载体传播,且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频率很低,那么保持社交距离可能就不那么有效。保持社交距离的缺点包括孤独生产率降低和失去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其他好处。早在公元前数百年,《希伯来圣经》就有提及保持社交距离的概念,要求患病的人“独居营外”。历史上,人们在明白麻风病等传染病的传染方式,并发明出有效的治疗方式前,会利用麻风病疗养院检疫站对病人保持社交距离,以阻止传染病传播。

分类

病毒的子分类

主题

任务

维基专题与相关主题

相关维基媒体计划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