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部边疆 (奥地利):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建立内容为“缩略图|1941年的奥斯特马克 '''奥斯特马克'''({{lang-de|Ostmark}},{{IPA-de|ˈʔɔstmaʁk|-|Ostmark.ogg}})…”的新页面
标签2017版源代码编辑
(没有差异)

2021年5月13日 (四) 23:38的版本

1941年的奥斯特马克

奥斯特马克(德語:Ostmark德语发音:[ˈʔɔstmaʁk] ),意為東方邊疆。該詞是納粹在德奧合併後的1938年至1942年間用來代替之前獨立的奧地利聯邦國的名稱。從德奧合併到1939年,納粹對奧地利的稱呼為Land Österreich(“奧地利”)[1]

奧地利出生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完成了他的母國與德國的合併後,便將其重新命名。奧地利(德語:Österreich,原意為“東方王國”)這個名字被“Ostmark”代替,後者指的是10世紀的奧地利侯國拉丁語Marcha Orientalis,Marcha、Mark和March在中世紀歐洲有“邊疆”之意)。這一變化意在表明奧地利成為了第三帝國新的“東方邊疆“。

參考資料

  1. ^ Eckart Reidegeld: Staatliche Sozialpolitik in Deutschland. Band II: Sozialpolitik in Demokratie und Diktatur 1919–1945, 1. Aufl., VS Verlag, Wiesbaden 2006, ISBN 3-531-14943-1, S. 406,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