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讨论:Douglasfrankfort/档案4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恭喜您!您最近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条目大西庇阿经推荐后,获选于首页作新条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荐其他您关注的条目,欢迎前往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提名。在您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所有条目中,总计有22篇条目获推荐作首页新条目展示。

22

Wikipedia:投票/有关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是否延续正在进行。欢迎您积极投票并提出宝贵意见。--左图右史 04:32 2006年10月23日 (UTC)

请协助移除[编辑]

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重复了...--Eliot 04:32 2006年10月24日 (UTC)

关于人名地名统一化的问题[编辑]

我是支持译名统一化的,但是应该有适当的重定向,使不知道译音表的人亦可以找到该条目。

而我所说的括号注释原文,是我在共轭类条目内容加上了(Conjugacy class),这个名词没有在香港使用,所以我认为应该注明。而条目作者向我留言‘...刚刚看到你在该条目加上英文术语。我原先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后来被不知道哪个维基人指出这样过于强调英语云云。...’。除了这条,其他的数学条目亦没有加上原文注释,像巴拿赫-塔斯基悖论这样的条目我认为有必须加上括号注释(查google还有人译作巴纳赫),但现在很多都没有这样作。--Onsf 05:11 2006年10月24日 (UTC)

维基媒体基金会翻译协调员[编辑]

你好Douglasfrankfort,维基媒体基金会的翻译小组委员会正在找寻一些中文翻译协调员,主要负责协调有关维基媒体基金会的翻译事宜,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Lorenzarius 09:17 2006年10月25日 (UTC)

请协助移除[编辑]

Template:Table Mobile已重复。Thanks。--Eliot 09:17 2006年10月31日 (UTC)

请协助更动[编辑]

可否协助将

Template:诺贝尔和平奖 1976—2000

改为

Template:Nobel Peace Prize Laureates 1976-2000

Thanks --Eliot 09:17 2006年11月1日 (UTC)


欢迎你评选旗帜列表条目[编辑]

旗帜列表条目已经提请Wikipedia:特色列表候选,欢迎你前往发表意见。谢谢!--Jason22(请留言) 17:01 2006年11月5日 (UTC)

有人在我的对话页上留言[编辑]

下地狱吧

活该!

我能够知道是谁在恶作剧吗?--Eliot 17:01 2006年11月5日 (UTC)

俄罗斯历史[编辑]

我正在编写俄罗斯历史,但对十月革命以前的不是很了解,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不知是否有兴趣参与编写?--Hennessy 11:58 2006年11月19日 (UTC)

非常感谢。不过我对俄语一窍不通,手头资料也很少,所以只能从英语维基翻译,希望将来你有空可以帮忙提升条目质量。关于印度历史,我一直在关注,非常钦佩。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做一些内部链接的编写工作。--Hennessy 10:13 2006年11月20日 (UTC)

建立中文维基有关基督教的专题[编辑]

  • 小弟已建立了这个“Wikipedia:专题/基督教”专题,但内容方针有待建议及商讨,欢迎各位大哥大姐参与讨论,以建立客观及符合维基百科方针的基督教条目。——战场之狼 04:41 2006年11月21日 (UTC)

关于括号[编辑]

感谢提醒,我是个新手,请多多指教Ws227 07:11 2006年11月22日 (UTC)

姓名列表分类[编辑]

用户Wdshu认为中文版的“姓和名”列表应该和外语的姓氏列表分开,于是改了全部外语姓名列表的分类。未知这是否恰当,又未知应否把讨论页也转移?--Xieza 04:42 2006年11月25日 (UTC)

Prince of Wales en Roy Francais[编辑]

Prince Charles 登基以后也应该叫查理,我觉得.....他前面可有两个查理。不过他好像倾向用Second Name乔治as Regal Name。Anyway, 法国那边..........我觉得要统一吧.....打个比方说:Charles X 就译成查理,Charles de Gaulle 就译成夏尔,是否要定个标准呢?--JéRRy.雨雨.t.j.o.b.hk 09:19 2006年11月25日 (UTC)

人名地名[编辑]

我支持搞个工作小组......加个布告版--JéRRy.雨雨.t.j.o.b.hk 09:53 2006年11月25日 (UTC)

要我发起吗? --JéRRy.雨雨.t.j.o.b.hk 10:03 2006年11月25日 (UTC)

“罗斯”[编辑]

Douglasfrankfort兄,你言重了。我提出问题,是希望大家留意一下这些生僻地名/名词怎样译,希望求个共识,让有心撰稿的人能增加条目——因为连条目名都弄不好很难做下去。其实,我自己也不喜欢中文界常常只以英语翻译外国东西。长居香港的我,特别记得香港媒体怎样为外国球星另作新名。另外,我提及西东欧语言的相应名称是作个比较而已,因为有专用拉丁语取名的先例,例如波美拉尼亚不叫波莫瑞(德语),而我又不自觉地做了双重标准,令波兰的相应行政区变了波美拉尼亚省,而不是[1]所说的海滨省。我不太相信这类命名,又没有足够网上资料作根据,实在别无他法。Ruthenia正好有同类问题。

大英百科全书确是我命名条目的根据之一,但又不一定/不可能全然依循。一,例如描述人物时,它经常略去名,只有姓,甚至连姓都译错;二,这是台湾网站,台湾并没有如大陆一般有严谨、专业的翻译习惯,没有一个专门推出译名手册的新华社。故此,我自己有时会偏执于自行音译,好像将巴本改成帕彭,是首创的。

谈到罗斯(人/国)二字,大英也使用罗斯(Rus'),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是Rusyn(以至这民族其他名称)又怎样处理?你说的古罗斯语是否指en:East Slavic languages的Ruthenian language?我不太熟悉这些斯拉夫地区的东西……--Xieza 08:27 2006年11月26日 (UTC)

你又言重了 (^_^"),你只是在给意见而已,我不认为有什么冒犯成分。其实,我只是希望求个共识,让有心人将来可以顺利完成我们这番讨论提及过的条目。我最近现实生活很忙,上维基也只是在搞译名/译音表/翻译事情,倒是没什么时间研究历史或民族志。所以,这次讨论纯粹是因为我不明白怎样译,故此想抛砖引玉,引发众人讨论甚至协作编辑。如果你有兴趣,不如就动手做条目吧。--Xieza 15:36 2006年11月27日 (UTC)

连署发起小组[编辑]

um......那也不一定,假如我有分儿发起的话,港澳维基人会给店面子给我的(*Hope so*),理会我们的计划。现在工作的关键是找一两个台湾维基人,还有若干大中华圈以外的维基人连署.......这样影响力会好一点。我会在Skype上找找人.......有消息再告诉你--JéRRy.雨雨.t.j.o.b.hk 16:18 2006年11月26日 (UTC)

第三次动员令[编辑]

为增加维基百科条目素质以及增加维基人的团结性,第三次动员令将于12月内举行,是次动员令会增加更多规则,参与是次活动的维基人,希望你能尽力,在活动时间内最少对新增及修改五条条目,我们极力鼓励您将条目提升至新条目推荐,甚至是优良条目以及特色条目的水平。无论您对是次活动参加与否,也烦请阁下花两分钟的时间将此讯息传递给五名维基人,上一次的动员有已经有六十多名的维基人参与,由于上次动员令有广泛的宣传,所以在此亦无谓卖弄花巧,希望今次朝着200名维基人参加为目的,这样的话,将会有1%的条目将会达到作为正式条目水平。详情请参阅Wikipedia:动员令/正在进行的动员令--Flame 07:43 2006年11月27日 (UTC)

请支持北京城池条目[编辑]

在下与User:KallganUser:鸟甲User:Ksmao等同仁共同参与编写的条目北京城池现在正在被提名为特色条目。恳请君能投下支持的一票并提出意见,谢谢!--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10:36 2006年11月29日 (UTC)

译音表[编辑]

最近我在全力制作译音表,现时已经有德、法、葡、西四语的表。我考虑在Category:语言模板另建子分类,将会包括所有译音表,或者以“外语译音表”命名?--Xieza 04:15 2006年12月5日 (UTC)

原来是这样,幸好你无什么大碍。实不相暪,为了尽快完成工作,我将以上四表和新增的六表都放到以上分类处,还加上了一些注释。我现在放假,将会全力做好这些表。--Xieza 03:30 2006年12月17日 (UTC)

请问[编辑]

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丫?维基集团缺钱吗?

You can give the gift of knowledge by donating to Wikipedia!

--Eliot 04:15 2006年12月5日 (UTC)

我想维基一定是缺钱了[编辑]

应该是的。--Eliot 04:15 2006年12月5日 (UTC)

感谢你啊[编辑]

呵呵,不知你还记不记得我,最近自己身体不好,有几个月无上线了 感谢你最终完成安条克公国这个条目啊,让我也能有个推荐条目 亦感谢你有采纳我的意见,但不知道这些题目,你平常会参考哪些书目呢?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能推荐一些给我,因为不论书架还是图书馆都很难找书啊 谢谢你

罚抄talk§) 04:32 2006年12月30日 (UTC)

关于Ajax[编辑]

Ajax是一个广泛性的名词,包含洗衣粉、诗人、神话故事、地名、交通工具、球队等都叫Ajax, 中文维基将Ajax定义成programming, 我觉得不妥。毕竟那只是其中之一。 Eliot2007年1月3日 (UTC)

译音表[编辑]

谢谢你帮忙!我打算在这几天内完成老挝、缅甸、泰、斐济及非洲语言的表。余下列表中,我认为尤其要注意要转写的语言,尤其是阿拉伯语。故此,我的建议是:尽量援引英文维基和语言网站的资料,有必要时以译名手册资料为基础,再作改写。我做某些表时也采取这方法。--Xieza 16:08 2007年1月3日 (UTC)

我已做好余下的所有译音表,是时候为译音表分类加设连接了。如有时间,Douglasfrankfort兄能否看看检查一下?--Xieza 08:45 2007年1月6日 (UTC)

俄语人名[编辑]

Douglasfrankfort,您好!

我认为“以Ж,Ц,Ч,Ш和Щ开头”常用的俄语名字只有Жанна – 然娜(法语名字Jeanne = 英语名字 Jane)这一个女性名字。有一些以Ж和Ш开头常用小名(diminitive forms of proper names),如:Женя – 叶尼亚(大名:Евгений和Евгения), Жора – 若拉(大名:Георгий), Шура – 舒拉 (大名:Александр和Александра)。

俄语人名列表有很不少稀或现在不用的名字。我也不只于常用的名字写。

在“新编汉俄分类词汇手册”的“常见俄罗斯人名表”有这些以Ж,Ц,Ч,Ш和Щ开头的名字:Ждан – 日丹 (是古代现在不用的男性名字),Цезарь – 采扎里 (拉丁语:Caesar。有一位这样叫的俄国作曲家),Целестин – 采列斯京(是拉丁语男性名Caelestinus;我只知道一些罗马教皇叫这个名字)和Целестина – 采列斯京娜(可能没有俄罗斯人叫这个女性名字)和Цецилия – 齐齐丽娅(是非常稀用的女性名字)。

在俄语“正字法的词典”(Орф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有Жозефина (法语名字Josephine), Цецилия, Шарлотта(法语名字Charlotte)那三个以Ж,Ц,Ш开头的“俄语女性名字”,在俄国是非常稀用的。

有些俄国人们叫他们父母发明的名字。在这样的名字中间可能有以Ж,Ц,Ч,Ш和Щ开头的,如:俄国物理学家的名字Жоре́с(出于Jean Jaurès的姓)。

还有问题,问我吧!-- 亚历山大•格拉申科 12:18 2007年1月4日 (UTC)

Re: 关于臼炮和迫击炮[编辑]

谢谢你所查到的资料,基本上分开撰写是必要的,至于分类可能先按照目前所有的,视情况再作调整好了。--cobrachen 23:30 2007年1月5日 (UTC)

译音表[编辑]

乖乖不得了,你和Xieza的魄力有够大的!以前我弄过一两次已经双眼疼了几天,发誓不再干,你们如今却把译音表都弄全了!这是莫大功绩,现在网上还未有这种资源,而维基竟然有了,可以证明给人看维基不是个东抄西袭的网站,让人知道维基有的不只是愤青,还有很多热爱知识、不辞劳苦的人!不妨想办法宣传一下,不只介绍给维基人,还介绍给所有中文互联网使用者。祝好!--邓启昌 08:10 2007年1月9日 (UTC)

五一三事[编辑]

这是个笔误,请删除吧 --Lewinzhang

请协助移除[编辑]

章悙 <---- 系章惇之误。

--Eliot

虽然伊莎贝拉很多,伊莎贝拉一世却似乎只有这一个,至少在中文中如此。但伊莎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亚)这个名称并非我命名的,而是之前已经有很多链接到这个名称的条目。考虑到其他语言的称呼 (Isabel I de Castilla),加上和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对称,伊莎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亚)看起来还算合理。至少不应该删除,因为有不少条目链接到此。不知你同意否。--蒙人 ->敖包相会 16:48 2007年1月23日 (UTC)

原来是这样。你看着办好了,只要有重定向,怎样都行。--蒙人 ->敖包相会 04:16 2007年1月24日 (UTC)

关于太空返回仓实验[编辑]

建议您改名为印度太空返回仓实验,我们中国过去也曾进行过类似的实验。--lastman(Talk) 16:58 2007年1月24日 (UTC)

纳加[编辑]

已经完成修正所有语言版本的中文连结。另外,可否请Douglasfrankfort不要在用户页及对话页使用Image:PrincessofTsukihime.JPG图片。这幅图片似乎有版权,没有注明来源之余,在用户页及对话页使用不符合Wikipedia:合理使用准则,希望你能做相关的处理。谢谢。-- tonync (talk) 06:51 2007年1月27日 (UTC)

回复稍迟,请谅。如果是放弃版权的同人志作品,可否补充Image:PrincessofTsukihime.JPG的图片描述(如注明来源等),协助他人判断?如今版权许可协议标签写成“受到版权保护”,容易惹起误会。-- tonync (talk) 03:42 2007年2月2日 (UTC)
印象中,对日本法律比较熟的维基人只有User:Hamham,但他好久没有上过维基来了。老实说,我个人会宁愿不用这类版权状况模糊的图片来装饰用户页。而且图片连在相关条目本身也没有用,好像有点……?-- tonync (talk) 03:57 2007年2月2日 (UTC)

Re:关于约翰五世[编辑]

我十分理解你的想法,不过题一题醒你,维基百科是要有中立性的喔~ 不可以说天主教徒不喜欢就退回。

请你回一回复。--Eno 01:06 2007年1月30日 (UTC)

  • ok~ 只要不是读得怪怪的便行~ 我不是不讲理的人~ P.S.约翰五世 (教宗)这个条目是cod的....如果可以的话,请帮帮忙将之变成小作品~ (再是cod的话就会被放上cod模版....)--Eno 01:18 2007年1月30日 (UTC)

关于克丽奥配特拉条目问题[编辑]

请勿称之为破坏性修改.只是将人名取更近似之发音而已.何来破坏之有?更何况此条目早已被移动多次.

修改过的大量连结并未退回....?[编辑]

难道还是要手动更改?如果是,等我有空来负责改回去算了.tukulka 02:44 2007年2月4日 (UTC)tukulka

回复[编辑]

哈哈,是的,我不在其位,应该不谋其政才对。反正最近有点累,打算读多点书。--Xieza 03:50 2007年2月5日 (UTC)

Re: 一个请求[编辑]

谢谢Douglasfrankfort兄肺腑长谈,其实我并没有正在支持什么,我只是觉得Yau提案得有点复杂,所以重新叙述一下我当初的想法而已 (^_^)。--百楽兎 14:25 2007年2月5日 (UTC)

多谢[编辑]

Douglasfrankfort你好,多谢你刚才仗义帮忙。(点头微笑)zzz....很困 找我 04:06 2007年2月6日 (UTC)

Douglasfrankfort兄,EQ正在增长的你不必继续关心此事了;看过无间道么?善意提醒。zzz....很困 找我 13:09 2007年2月10日 (UTC)

图片来源[编辑]

维基百科不能视做图片原出处,这在上载页面Wikipedia:合理使用#图像均有说明。如果是转载卡通片截图,即使是复制自维基百科,原出处应为那套卡通片,并注明作者和集数。老实说,我原意只是想转述我从这里所学到的版权知识,并开始觉得自己太啰唆了。如果你认为米娅·坎贝尔的图片都已经符合你对图片版权的认识,那就算啦,我已经不打算再跟进。谢谢。-- tonync (talk) 05:34 2007年2月6日 (UTC)

对不起[编辑]

我会注意的了,现在正确吗?(talk) --fgyyy2002 05:25 2007年2月7日 (UTC)

请问这样会侵犯版权吗?[编辑]

网友--RalfX在我有份编写的条目米娅·坎贝尔中,把"由米娅唱的歌"的全容全部删去,内容大约是这样:我打了那些歌,然后将之连结到YouTube的影片去。他警告我这样会侵犯版权,请问我这样做真的是错吗? (talk) --fgyyy2002 05:25 2007年2月7日 (UTC)

其实我还未算完成的[编辑]

我所写的条目米娅·坎贝尔其实还未写完,这么快便放在首页,其实不是太好的,能否迟一点才放出来? (talk) --fgyyy2002 05:25 2007年2月7日 (UTC)

Protect-our-PRIVACY[编辑]

这个用户名你觉得有没有煽动性?

要我判断的话,我会用这个理由user name block--Alex S.H. Lin 04:52 2007年2月8日 (UTC)

我知道…我现在只是在想要用什么理由锁他们。感觉有人想要把咱们这群人搞垮已经弄到不择手段了(顺便给其他人看笑话…囧)--Alex S.H. Lin 05:01 2007年2月8日 (UTC)

上载图片时出了问题[编辑]

我上载图片后,就会出现以下字句: The file is corrupt or has an incorrect extension. Please check the file and upload again.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的图片格式是JPG。 --User:Fgyyy2002 User talk:Fgyyy2002 --fgyyy2002 11:18 2007年2月9日 (UTC)

首先多谢你提供的方法[编辑]

虽然有几张图片已经可以上载,但还是有一张不可以,有劳你替我上载了,谢谢你的帮忙!
图片的出处:http://xs412.xs.to/xs412/07066/pic8.jpg
上载的地方:http://zh.wikipedia.org/wiki/Image:%E6%89%AE%E6%BC%94%E6%8B%89%E5%85%8B%E7%B5%B2%E6%99%82%E6%8B%8D%E7%9A%84%E7%85%A7%E7%89%878.jpg
User talk:Fgyyy2002--fgyyy2002 03:28 2007年2月10日 (UTC)

条目牵扯到政治,为什么不能发表政治意见?[编辑]

--67.15.34.250 12:47 2007年2月10日 (UTC)

那你说台湾现在是个国家是不是事实?[编辑]

台湾国现在存在吗?--67.15.34.250 12:54 2007年2月10日 (UTC)

你要说中华民国还可以,说台湾现在是个国家是违背事实的。还有,删除投票没有规定不可以更改啊,很多条目都是刚开始很烂,后来投票过程中被人改好了,就不用删除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说的那个不许改条目的规矩到底在哪里?--67.15.34.250 13:03 2007年2月10日 (UTC)

什么叫编辑摘要的无关内容?我把修改的原因写出来怎么是无关了?--67.15.34.250 13:10 2007年2月10日 (UTC)

请你回答:我把修改的原因写出来怎么是无关了?--67.15.34.250 13:22 2007年2月10日 (UTC)

原来你做事情是看人下菜碟呀[编辑]

难怪你自己承认你家教一向很差。--67.15.34.250 13:08 2007年2月10日 (UTC)

KT说你EQ在增长,看来你以前的EQ真的很低。--67.15.34.250 13:14 2007年2月10日 (UTC)

做事情对人不对事真的不好,希望你能改正。--67.15.34.250 13:32 2007年2月10日 (UTC)

Douglasfrankfort在说谎[编辑]

12:22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12:18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早期崇拜) 
12:11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早期崇拜) 
12:10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早期崇拜) 
11:54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Template:印度神話 (最新版本) 
11:50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早期崇拜) 
11:48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公元前14世纪 (←重定向到前14世纪) (最新版本) 
11:41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密特拉崇拜的发展历史) 
11:17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Douglasfrankfort在11:16 2007年2月8日 (UTC)留言后一个多小时都在网上编辑,所谓的昨天看到首页时已经快下线了是谎言。--Jack Kim 18:01 2007年2月10日 (UTC)

能否再替我上载一张图片?[编辑]

为了减少使用图片,这是最后的一张,麻烦你了,谢谢。
图片的出处:http://xs312.xs.to/xs312/07066/Meer123.jpg
上载的地方:File:萨克战士(演唱会版)2.jpg
User talk:Fgyyy2002--fgyyy2002 06:41 2007年2月11日 (UTC)

请问如何取得头衔?[编辑]

我听别人说是有这种东东的,怎样才能得到? User talk:Fgyyy2002--fgyyy2002 07:02 2007年2月11日 (UTC)

请问能否替我删除图片?[编辑]

我不想用那个php的东东,但又删不掉图片,你能帮我吗?
File:米娅·坎贝尔与吉伯特·杜兰朵的关系1.jpg
File:米娅·坎贝尔与吉伯特·杜兰朵的关系
File:米娅·坎贝尔与拉克丝·克莱因2.jpg
File:米娅·坎贝尔与拉克丝·克莱因1.jpg
麻烦你了,谢谢! User talk:Fgyyy2002--fgyyy2002 02:29 2007年2月13日 (UTC)

Re:互助客栈[编辑]

谢谢您的关心。现在的社群气氛,真的越来越差。我今后也将做一名纯写手型的维基人,毕竟我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完。哆啦A梦还没有成为特色;朝代系列还没有补完;请求条目与传统百科条目也满是红字。不过,我真的希望一些反对人先做做功课,不要让专业被“用户取向”所欺压。至于是协作写条目还是个人写条目,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只要能创造出高质量条目就好。--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1:56 2007年2月16日 (UTC)

re:还是关于印度神话模板[编辑]

Douglas兄关于是否需要为模板加更多的连接, 我的意见是以一行不超过1024px板面下作准, 如果出现换行时就划掉知明度或者地位低的神的连接, 因为实际上读者是可以从category的列表获得其他同样是关于印度神的文章. 此外, 我的印度神话知识比你浅得多所以我之前一直做着英文版的stub级翻译, 被user:Isnow revert模板只是个导火线, 但最近我已经觉得有点倦了, 因此也暂停了出新印度神话文章. -- 同舟 08:19 2007年2月20日 (UTC)

我支持你决定,望继续加油!-- Terry 18:47 2007年3月10日 (UTC)

问候一下[编辑]

最近忙些什么哦,道兄??--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t.j.o.b.hk 12:49 2007年3月14日 (UTC)

这个页面是被白纸保护的,你移过去人家也编辑不了,也移不动…--Alex S.H. Lin 04:35 2007年3月25日 (UTC)

第四次动员令正在筹备中,欢迎参与讨论[编辑]

欢迎参与讨论。--真实事求是() 14:53 2007年3月25日 (UTC)

WETTIN[编辑]

对!应该是韦廷,有空都改过来吧。--奥托大帝 03:35 2007年3月27日 (UTC)

关于大帝[编辑]

估计漏掉的不只一个呢,谢谢您的补充。--顾心阳 13:40 2007年3月27日 (UTC)

关于译名[编辑]

您好。请您不要用圣经中的名字代替考古学定名。--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58 2007年3月31日 (UTC)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_talk:Isaacchong" 多谢提醒, 我是初哥, 不要见怪

第四次动员令[编辑]

第四次动员令将在4月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欢迎各位参加。

此次动员令与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领域条目为目的的小动员令。这次共举办6个主题的小动员令,翻译动员令生物动员令异国(寰宇)动员令体育、奥运动员令音乐动员令暗黑动员令,是些大家感兴趣,或维基条目贫乏,需要人编辑的领域,前5个由各维基人选出,最后1个由主持人决定。

第四次动员令要求参与者贡献5个条目,其中二个必须是推荐新条目,才算完成,详细规则请看这里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5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暂时不想参加编辑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陋室茶话献曝工具与关注 15:55 2007年3月31日 (UTC)

谢谢您的支持!!

  • 您的鼓励,将带给我继续表格化的动力,谢谢您 ^^
  • 如有需要“表格化”的条目也可以通知我,我将会它们制作表格Msnox 14:19 2007年4月1日 (UTC)

图上色[编辑]

可以寄给我然后我试试看 是否是你需要的啰~! —halafish! 13:41 2007年4月3日 (UTC)

  • hello! 你电子邮件设定没有开启喔 我的mail可以到我用户页里面有~! —halafish! 05:51 2007年4月4日 (UTC)

武器译名资料[编辑]

Douglasfrankfort兄,

如果方便请把你在客栈提到的资料发到我的信箱可以吗?另外如果兄有其它译名资料的文档是否也可以发给我一份。如果电邮不方便兄可以上传到rapidshare这样的空间,我自己下载。先谢谢了。—Mukdener|留言 19:16 2007年4月5日 (UTC)

已发,请查收。—Mukdener|留言 01:26 2007年4月6日 (UTC)

收到,谢谢。可惜太老了,你有新版的没?—Mukdener|留言 03:06 2007年4月6日 (UTC)

希望您能关注[编辑]

有关“Reconquista”的译名问题,请您一移玉步至Talk:收复国土运动讨论,谢谢。-费儿(费儿的费话屋) 04:10 2007年4月7日 (UTC)

已经修改飞航导弹潜艇相关内容[编辑]

感谢前辈赐教,我已经修改了飞航导弹潜艇的最后一段—Prinz W 02:27 2007年4月8日 (UTC)

希望您再次赐教[编辑]

今日刚刚创建弹道导弹潜艇,请您前去赐教。—Prinz W 03:29 2007年4月8日 (UTC)

感谢您的帮助,那个翻译错误我已经修改。我希望能够在wiki上发起对于中苏武器的命名的讨论,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请您能否再次指点迷津?—Prinz W 13:58 2007年4月8日 (UTC)

Re:SS-11导弹[编辑]

请问要和哪一个条目消歧异?我查了一下目前没有其他条目有类似的名称。谢谢。—cobrachen 02:33 2007年4月9日 (UTC)

此外,Lafayette class如果是大陆的翻译是拉菲特级,如果是台湾这边常用的是拉法叶。你的翻译不知道是出自何处?我查过网络和哈尔滨大学出版的潜艇技术都是这样翻译的。—cobrachen 02:37 2007年4月9日 (UTC)
我知道俄国有同样的北约编号的地对地弹道导弹,如果你有时间建立的话就请顺便建立消歧异的部分。谢谢。—cobrachen 02:41 2007年4月9日 (UTC)
无妨。基本上我已经退出那些讨论,日后暂时的目标是撰写俄系和中系以外的条目。讨论出来有什么结果,怎么改,告诉我一声就好了。谢谢。不过现在台湾这边对这些比较有概念的只剩下大象还在出声音。未来会不会因此出现地域中心变化就不知道了。—cobrachen 02:54 2007年4月9日 (UTC)

Category:宋朝嫔妃是Category:宋朝妃嫔,多出来的。今应删。 Eliot留

九头蛇[编辑]

你说的有道理,九头蛇应该是一个通俗的名称,该条目的原作者似乎把通俗的九头蛇和欧洲深化中的许德拉搞混了.—Ksyrie 03:55 2007年4月13日 (UTC)

纯属理解错误。抱歉--PhiLiP 2007年4月20日 (五) 09:06 (UTC)[回复]


您可以看到,西语WIKI里[2][3] 不是一个条目,前者没有英文版,似乎阁下正是从英文版的[4]翻译过来的巴塞罗那伯爵,盖此,我的移动似乎没有问题


“中文维基不必条目名非与外语维基统一的,否则类似阿尔达班一世这种条目....。我不用列表作为名字是为了引用方便(免得加“|”)。”

可是,毕竟这个条目不是英语国家的内容,终究符合原国家的条目习惯比较好吧

另外,我会尽量按一些西语和加泰罗尼亚语的发音习惯来转换一些人名


“关于胡安·卡洛斯:确实是我错误了,抱歉。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亲属系谱,发现他母亲的母方才是出于奥尔良家族,与他本人并无关系”

其实,我估计是英文条目的撰写者不了解西语国家的人名规则吧,西语国家一般是把母姓放最后的


至于那个语法。。。。恩,似乎刚才发昏了


--flyflametalk) 17:16 2007年4月20日 (UTC)

第四次动员令[编辑]

第四次动员令将在4月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欢迎各位参加。

此次动员令与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领域条目为目的的小动员令。这次共举办6个主题的小动员令,翻译动员令生物动员令异国(寰宇)动员令体育、奥运动员令音乐动员令暗黑动员令,是些大家感兴趣,或维基条目贫乏,需要人编辑的领域,前5个由各维基人选出,最后1个由主持人决定。

第四次动员令要求参与者贡献5个条目,其中二个必须是推荐新条目,才算完成,详细规则请看这里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5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暂时不想参加编辑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Stargate 09:19 2007年4月20日 (UTC)

你好[编辑]

如果你没说,我也忘了曾造过这样的模板。

现在我在现实生活很繁忙,别说做管理员,连写条目也没时间了……所以,我恐怕难以胜任,很抱歉。—Xieza 2007年4月22日 (日) 07:19 (UTC)[回复]

均势图片[编辑]

均势有很多解,一种是指体系存在势均力敌可以相互制衡的大国的状态。另一个意思是“现状”。前者着重彼此牵制,后者着重现状维持。前者的牵制暗示势均力敌的“制衡”政策。后者则显示一种为大国们所支持的“现状”,不一定是势均力敌构成的,而可能是“霸权稳定”与各国“搭车”的。那么,显然两种定义可以有重叠之处。这样说,图片就没有误导之嫌了吧。图中美国独大是明显的,日英等国,乃至印度跟美国关系较好,德国略疏远,法俄更远。美中的近距离可以是经济密切相互依存,也可以说是合作对抗胶着。台湾、朝鲜、巴基斯坦、以色列都是和战焦点,各有靠山,我放的位置目前是没有错的。即便未来情况改变,此图仍能说明1995-2005这段时间的东亚一超多强的状态。不知误导何在?请指证。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03:07 (UTC)[回复]

均势图片二[编辑]

  • 这样的讨论比较有真正的“互助”效果。我把回应的浅见转贴于此。
  • 首先,均势表示现状这一观点到处可以听到。例如,东亚的均势是美国的影响力并未消退反而有所加强,有人说是美国主导(primacy)还在上升,这就是现状,破坏这一现状就是破坏均势。均势就是美国维持优势的现状。如果中国的影响扩张到东盟或台海,美国优势退却,就是破坏均势了。
  • 我原文不是说这是唯一正确的均势观,而是说这是一种观点--均势即现状。而这现状虽有一较为优势的力量反对挑战,但其他力量也使优势者的优势无法过度扩张,这样看,就又回到原始的均势观点。均势是“动态的”,有可能是一个强权与数个次强有合作又有对抗的状态,也可能是多极相互制衡。“现状”即此动态过程中,一段维持较长的力量对比态势。也就是Kissinger(1994) keeps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in a dynamic equilibrium,或Morgenthau (1954)"a necessary configuration comes from power struggling states"。
  • 您强调的似乎类似Waltz的观点,但Waltz(1979)更强调"balance will restore sooner or later",也就是说,打破一种现存的均势的作为,迟早会被均势的惯性拉回原状。这样看来,东亚朝贡体系能维持时,可以算一种均势。中国优势,但要expand excessive power,也会被惯性所抗拒。这就是Waltz所说,已经优势的大国,若对其他大国穷追猛打,犯了seeking for excessive gains的错误,一样会打破均势,遭致反弹。所以均势是动态的。当一个强权的internal build-up下降,均势的configuration会被重组,导致一种新的均势出现并稳定下来。
  • 我的图没有混淆战略国家与大国。图中显示的,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大国。但是这些大国彼此间的均势和紧张关系,很大程度来自其他几个关键的中型强权。大国间关系以及它们与关键性的中型强权(战略国家)的关系,共同决定了和战的远因与近因。这就是我的图的总意旨。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04:17 (UTC)[回复]

均势图片三[编辑]

很有建设性,比起之前所有来指教小人的,都有建设性。小人很愿意多交流。 您是专家,季辛吉与摩根索都是二战时期从德国移民美国的犹太人,他们都指责美国不懂欧洲的古老智慧。我想他们应该更多代表欧陆思潮,不是美国。新自由主义比较算是美国独有的国际关系观点,因为它更能反应美国的天命理论(Neo-Menifest Destinarianism,包括新里根主义)。

您抓到两个要点,霸权与均势在概念上的区别,以及“地区均势”的问题。这两点看得透彻。从某种角度来看,霸权意味着整个体系的均势被破坏,尽管还存在某些地区的均势。其唯一还没有达到的目标,是还没成为世界性的帝国罢了。霸权其实也在破坏现状,企图建立世界性的帝国,终结现代体系。但之所以还未能达到,或者很多时候单边主义遭受抵制,或许就是因为除了区域的均势,在整个体系的范围内,也存在着一个动态的均势,延迟并缓解它的企图。美国,军事预算相当于所有第二到第十三军事大国的总和。但说它能击败一个世界性的反美同盟(假设性的),恐言之过早。美国工业产出占世界35-40%,比其军事优势更逊一筹,这显示其latent power与hard power间有一个Gap的问题。所以当前体系似乎仍能认为存在一个有单一超强的动态均势吧。小人这样看的。

至于中华帝国在东亚体系的历史,这个突破口很好。能否用均势研究,还是不能?恐怕需要更多古代史的材料。而且需要提出新观点。毕竟均势、现实主义这些都是西方历史的结晶。这才叫有偏向性。现实主义强调国家自明(inherently)的扩张、攻势倾向(先不讨论守势现实主义)。但中华帝国的情形是如何,在当时其所处区域是否算是已经将“国际”体系结束了?还是说,中华帝国是一个霸权稳定论的霸主,但也处于一个动态均势之中,也被限制难以overstretch,这需要新观点,新材料。这也是小人反对很多条目只搞“翻译”,不搞研究的理由。只搞翻译,以外语为尊,是假客观,是自我东方主义(self-orientalized)。谢谢。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10:46 (UTC)[回复]

突破口[编辑]

不好意思,我用词不当。我的意思是您发现了一个理论突破口,可以开创。这显示语言不是准确的沟通工具,不能直接反映reality。 关于均势理论的问题,中华帝国的经验,这些可以写进此一百科有关条目中。不应因为有“原创”嫌疑就舍弃。像这种有价值的专业意见,就应该先放上来。有论证大家可以交流。小弟现在有点事,稍后希望能就您指出的议题进一步讨论。谢谢。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13:51 (UTC)[回复]

其实我自己也诳称在学时是读“国际政治专业”,其实只是中小学与幼儿园程度而已。至于提到管理员,是我不对。我之前对唐戈、鸟甲等管理员、行政员印象深刻,他们执法如山,使我很容易对其他长官犯扩大化的错误。其实Douglas长官是很客气,很有学问的。小人跟他请益,收获很多(请移驾Sub105的对话页参阅Douglas的意见)。我也是很冲的人,经过前次事件,对“官”特别有意见,看到“民”我就不加区别地叫好,看到“官”就go nuts。这很不好。我要改进。大国条不管“台球大国图”是否留得住,看在Douglas的份上,Sub105一定负责到底。不过最近我出城,还是得停工几天。Douglas若有空,欢迎协力。Sub105 2007年4月26日 (四) 02:20 (UTC)[回复]

呵呵,多谢您的关注,过度维基化问题我以后会注意的。至于那个前任继任框,由于她两次即位,所以是否要用两次,这些表格问题我不在行,您有空的话帮我改一下吧。再次感谢。——顾心阳 2007年4月28日 (六) 05:52 (UTC)[回复]

Re:译名[编辑]

先谢谢您的关心。我就是烦恼没有一既定的译名标准(?),希望您能把那个手册寄到gary61889093@yahoo.com.hk或gary61889093@hotmail.com,万分感激,谢谢您的帮忙哦!-费儿(费儿的留言簿)

谢谢您!我已经收到邮件了。-费儿(费儿的留言簿) 2007年5月2日 (三) 04:20 (UTC)[回复]
先谢谢您的帮忙,小弟感激不尽。但我这里只收到4~9号的文件,未知您能否再次把1~3号的文件送过来?麻烦您了,真不好意思……(另外,我想问在哪里可以买/借到这类型的书籍?我想作为日后之用,谢谢您。)-费儿(费儿的留言簿) 2007年5月2日 (三) 04:33 (UTC)[回复]
看漏了,原来6号也没有。麻烦您可以把1、2、3、6号四份文件送来吗?真不好意思,打扰您了,真是十分抱歉……-费儿(费儿的留言簿) 2007年5月2日 (三) 04:38 (UTC)[回复]
先谢谢您喔。但不知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这边好像收不到1、2、3、6号的文件呢……不过一定要谢谢您的帮忙和解答!您帮了我太多呢!-费儿(费儿的留言簿) 2007年5月2日 (三) 05:06 (UTC)[回复]

称她为二世的是英文版(11th century),而一世是迈克尔三世的母亲狄奥多拉(9th century),她是迈克尔三世年幼时的摄政,按英文版来说她虽没有称帝,但发行了刻有她头像的金币,所以称她为一世。摄政者称世数并非狄奥多拉一世首创,之前有托勒密王朝克利奥帕特拉诸王后。但问题是西方对于女皇皇后女王王后的概念很模糊,不像东方区分得很清楚,所以一般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是共治皇帝的称女皇,按世数计;是共治者而不是皇帝的称皇后或皇太后,也按世数计;而不是共治者的称皇后,不按世数计。——顾心阳 2007年5月2日 (三) 09:17 (UTC)[回复]

我可能用词不当,我说“历史学家所说”就是指传统而言,可能对于克利奥帕特拉诸王后(应称“女王”?)的例子我不太清楚,指是看了中文版说克利奥帕特拉一世是摄政(估计有误),当然我也知道她们是托勒密诸王的姐妹和妻子(古埃及近亲结婚的传统延续)。我这次是听信英文版了,主要是我发现希腊文版称佐伊女皇佐伊一世,所以想知道狄奥多拉女皇是几世,竟然有不同看法,看来应该去掉世数(PS: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比我们还要不严谨),赶快去改。——顾心阳 2007年5月2日 (三) 12:49 (UTC)[回复]
呵呵,大家都发现错误了,就好了,总是在错误不断地被纠正中达到完善,这也是维基为什么是“自由的百科”存在的理由啊!另外我在英文版看见写克利奥帕特拉一世前187年被指定为维齐尔(In 187 BC, she was appointed Vizier),真是荒天下之大谬。维齐尔这个官衔直到阿拔斯王朝时才有,是伊斯兰国家的大臣、元老、高官之意,怎么可能被用在希腊化的埃及女王身上?而且法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等(其他我没看)都采用这个说法,简直太可笑了,充分说明维基不可自我参照的必要性。我觉得就应该是把王后定为共治君主(女王)的意思,可能类似英国光荣革命之后的威廉三世(国王)和玛丽二世(女王)。我再查查有关古埃及的书。——顾心阳 2007年5月2日 (三) 13:12 (UTC)[回复]
宙武和frankfort兄,关于狄奥多拉女皇是否称为一世或二世的问题,我认为如果历史学家与当时也没有使用数字记载的话便不应该使用“二世”称号。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3日 (四) 19:45 (UTC)[回复]

邀请[编辑]

Douglas兄,我们之前谈论的推广标准译名的问题许久不见有人具体操作,小弟于是自己动手开了个头——User:Mukdener/地名标准化

我希望能够以此为起点推动整个计划的展开,也希望兄能共同参与。另外我现在先简单写了些内容但是不很满意,一是我找到的相关资源太少,二是不知编排是否合理,或遗漏了哪些要点。兄长期关注这个问题相信有许多心得,请予以指点和补充。到时请直接动手修改,如果想讨论可以使用那个条目的讨论页。

我想先小范围征求意见,待比较成熟后向整个社群推广,如兄知道还有哪位维友关注这个问题望转告之并邀请共同参与。—Mukdener|留言 2007年5月4日 (五) 00:48 (UTC)[回复]

多找几个人,尤其是对岸的朋友(微笑),人多好办事。另外听说你有电子版的译名标准化手册,究竟是地名、人名还是什么的?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4日 (五) 04:29 (UTC)[回复]
好啊,可以给我么?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4日 (五) 04:50 (UTC)[回复]
谢,先去睡了。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4日 (五) 05:45 (UTC)[回复]

罗马皇帝[编辑]

无错,那个模板是我从英文版的翻译过来,在跟着中文版的罗马皇帝列表写下中文名字。其实那个中文列表自己本身也有问题,次序时有错误;至于模板本身的问题,对不起,我只是在做饭意的工作,其他的我不太懂。要是你知道如何改正,请踊跃去办吧。 :-) --谢利孟 2007年5月4日 (五) 03:23 (UTC)[回复]

但这种模板可以快速跳过中间一些统治者,看起来更方便,我觉得有它的好处,也可以让浏览的读者多一个选择。如果你觉得太大的话,你大概可以预先把模板缩起来,那便不会太占位吧。 -- 谢利孟 2007年5月4日 (五) 03:59 (UTC)[回复]
那会很长呵,而其会在摆放图片上会构成问题,看起来更不美观。 -- 谢利孟 2007年5月4日 (五) 04:05 (UTC)[回复]
分开后很整齐,但外表不太好看,不大喜欢那个绿色,以及那个怪怪的蓝色框子......还有,有方法可以把两个模板连起来吗?-- 谢利孟 2007年5月6日 (日) 07:21 (UTC)[回复]

请教,关于陪都[编辑]

不知道外国尤其是西方有没有陪都一说?小弟想完善陪都一项,使之成为推荐条目,但概念中陪都一直是东亚国家的专利,所以特地请教仁兄,不知西方世界有没有陪都一说。——顾心阳 2007年5月5日 (六) 02:20 (UTC)[回复]

我想陪都的问题可能也体现农耕文化与海洋及游牧文化的差异了。辽和元这两个游牧王朝的陪都,倒真的很接近欧洲的行宫。而中国的行都是有明确制度可言的,很多时候也不是皇帝的避暑之地之类。经常是龙兴之地或巡幸之地。—出木杉 2007年5月5日 (六) 04:21 (UTC)[回复]
道格拉斯·法兰克福兄所说的神圣罗马帝国和葡萄牙的例子我查过,还真没有陪都的说法。神圣罗马帝国压根儿就没有首都,只有罗马算是名义上的首都,可是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真正占有过,亚琛是皇帝加冕的常处,但也并不能说是首都,所以更不用说陪都了。葡萄牙王国的迁都应该是半岛战争时,拿破仑占领里斯本,王室迁都里约热内卢,但没有说里斯本还是首都,那里约就是首都而不是陪都。这一点和南宋宣称开封还是首都,杭州名为行在实为首都的情况类似,但还是有区别的。

再次感谢法兰克福和出木杉二位兄台,我之后就把精力放在东亚了。——顾心阳 2007年5月5日 (六) 06:30 (UTC)[回复]

Re:德意志国王[编辑]

先谢谢您的教导。因为我发觉市面上有售/图书馆的书没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德意志君主等等的定义(新近买了一《剑桥德国简史》,没太多时间看,希望有帮助),请问您能不能推介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先谢谢您的指导哦。-费儿(费儿的留言簿) 2007年5月5日 (六) 08:31 (UTC)[回复]

Re: 求助[编辑]

OK,没问题~ --Moonian♨一盅两件贡献 主要 全部 2007年5月6日 (日) 01:25 (UTC)[回复]

别客气 :) 现在已全部加上了。--Moonian♨一盅两件贡献 主要 全部 2007年5月6日 (日) 01:35 (UTC)[回复]

帕里奥洛格斯王朝的贵族女性[编辑]

frankfort兄你好,Palaiologina这个词你认为可以如何翻译?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6日 (日) 06:09 (UTC)[回复]
何以见得?查字典么?有规则么?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6日 (日) 06:12 (UTC)[回复]
你的意思是指....nov与....nova的变化么?如果是,我理解。你在哪里学关于这些语言上的资讯,好奇中……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6日 (日) 06:27 (UTC)[回复]

RE:求助[编辑]

已在英文那边补充。不过你遇到什么问题而不能编辑?! 好奇而已~ Stewart~恶龙 2007年5月8日 (二) 05:22 (UTC)[回复]
原来如此,我倒不知道你在内地。那你有用Skype吗?!Stewart~恶龙 2007年5月8日 (二) 05:55 (UTC)[回复]
frankfort,我刚才将现存拜占庭皇帝条目中的英语跨语言链接与及英语wikipedia中中文跨语言链接重新察看一次,应该可以帮助你。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9日 (三) 04:04 (UTC)[回复]
是由于封禁么?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9日 (三) 05:57 (UTC)[回复]
噢,是哦。什么原因要封?不是GFW的问题吧。另外,你可以多使用Template:BDTemplate:bd模板。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9日 (三) 06:27 (UTC)[回复]
你当然不一定要用。我认为还可以的:至少在分类的时候不需要思考用什么字或字母代表某个条目。Template:bd里的INDEX便是指这个意思。先下线啦,881。zzz……很困 找我 2007年5月9日 (三) 06:34 (UTC)[回复]

请问[编辑]

谢谢。我写在推荐条目里也是吸引人的眼球,我也知道恺撒没做国王和皇帝,但中文里很常用“恺撒大帝”形容他,我就加上了。其实“埃及艳后”也只是中国人这么称呼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我还没看见西方人这么称呼她。至于其他托勒密还有女王,我有空会补充的,我打算把他们写遍,当然托勒密一世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比较多,因为他们一头一尾比较著名。

另外谢谢您的模板,我还打算把所有法老都写个遍,但不知道时间是否允许。——顾心阳 2007年5月9日 (三) 12:26 (UTC)[回复]

埃赫那顿的确很漂亮,不过我打算从美尼斯开始写,因为比较短也简单,然后是哈特谢普苏特图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图坦卡蒙,这几位都是最有名的法老。——顾心阳 2007年5月9日 (三) 12:44 (UTC)[回复]
原来兄台在写亚述王,我对亚述巴尼拔比较感兴趣,而您写的那位虽然很有名,但名字太长,我都记不住,呵呵。——顾心阳 2007年5月9日 (三) 13:0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