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討論:Douglasfrankfort/檔案4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恭喜您!您最近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條目大西庇阿經推薦後,獲選於首頁作新條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薦其他您關注的條目,歡迎前往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提名。在您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所有條目中,總計有22篇條目獲推薦作首頁新條目展示。

22

Wikipedia:投票/有關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是否延續正在進行。歡迎您積極投票並提出寶貴意見。--左圖右史 04:32 2006年10月23日 (UTC)

請協助移除[編輯]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重覆了...--Eliot 04:32 2006年10月24日 (UTC)

關於人名地名統一化的問題[編輯]

我是支持譯名統一化的,但是應該有適當的重定向,使不知道譯音表的人亦可以找到該條目。

而我所說的括號註釋原文,是我在共軛類條目內容加上了(Conjugacy class),這個名詞沒有在香港使用,所以我認為應該註明。而條目作者向我留言『...剛剛看到你在該條目加上英文術語。我原先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後來被不知道哪個維基人指出這樣過於強調英語雲雲。...』。除了這條,其他的數學條目亦沒有加上原文註釋,像巴拿赫-塔斯基悖論這樣的條目我認為有必須加上括號註釋(查google還有人譯作巴納赫),但現在很多都沒有這樣作。--Onsf 05:11 2006年10月24日 (UTC)

維基媒體基金會翻譯協調員[編輯]

你好Douglasfrankfort,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翻譯小組委員會正在找尋一些中文翻譯協調員,主要負責協調有關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翻譯事宜,不知你有沒有興趣? --Lorenzarius 09:17 2006年10月25日 (UTC)

請協助移除[編輯]

Template:Table Mobile已重複。Thanks。--Eliot 09:17 2006年10月31日 (UTC)

請協助更動[編輯]

可否協助將

Template:諾貝爾和平獎 1976—2000

改為

Template:Nobel Peace Prize Laureates 1976-2000

Thanks --Eliot 09:17 2006年11月1日 (UTC)


歡迎你評選旗幟列表條目[編輯]

旗幟列表條目已經提請Wikipedia:特色列表候選,歡迎你前往發表意見。謝謝!--Jason22(請留言) 17:01 2006年11月5日 (UTC)

有人在我的對話頁上留言[編輯]

下地獄吧

活該!

我能夠知道是誰在惡作劇嗎?--Eliot 17:01 2006年11月5日 (UTC)

俄羅斯歷史[編輯]

我正在編寫俄羅斯歷史,但對十月革命以前的不是很了解,希望能得到您的幫助。不知是否有興趣參與編寫?--Hennessy 11:58 2006年11月19日 (UTC)

非常感謝。不過我對俄語一竅不通,手頭資料也很少,所以只能從英語維基翻譯,希望將來你有空可以幫忙提升條目質量。關於印度歷史,我一直在關注,非常欽佩。如果不介意的話,我可以做一些內部連結的編寫工作。--Hennessy 10:13 2006年11月20日 (UTC)

建立中文維基有關基督教的專題[編輯]

  • 小弟已建立了這個「Wikipedia:專題/基督教」專題,但內容方針有待建議及商討,歡迎各位大哥大姊參與討論,以建立客觀及符合維基百科方針的基督教條目。——戰場之狼 04:41 2006年11月21日 (UTC)

關於括號[編輯]

感謝提醒,我是個新手,請多多指教Ws227 07:11 2006年11月22日 (UTC)

姓名列表分類[編輯]

用戶Wdshu認為中文版的「姓和名」列表應該和外語的姓氏列表分開,於是改了全部外語姓名列表的分類。未知這是否恰當,又未知應否把討論頁也轉移?--Xieza 04:42 2006年11月25日 (UTC)

Prince of Wales en Roy Francais[編輯]

Prince Charles 登基以後也應該叫查理,我覺得.....他前面可有兩個查理。不過他好像傾向用Second Name喬治as Regal Name。Anyway, 法國那邊..........我覺得要統一吧.....打個比方說:Charles X 就譯成查理,Charles de Gaulle 就譯成夏爾,是否要定個標準呢?--JéRRy.雨雨.t.j.o.b.hk 09:19 2006年11月25日 (UTC)

人名地名[編輯]

我支持搞個工作小組......加個佈告版--JéRRy.雨雨.t.j.o.b.hk 09:53 2006年11月25日 (UTC)

要我發起嗎? --JéRRy.雨雨.t.j.o.b.hk 10:03 2006年11月25日 (UTC)

「羅斯」[編輯]

Douglasfrankfort兄,你言重了。我提出問題,是希望大家留意一下這些生僻地名/名詞怎樣譯,希望求個共識,讓有心撰稿的人能增加條目——因為連條目名都弄不好很難做下去。其實,我自己也不喜歡中文界常常只以英語翻譯外國東西。長居香港的我,特別記得香港媒體怎樣為外國球星另作新名。另外,我提及西東歐語言的相應名稱是作個比較而已,因為有專用拉丁語取名的先例,例如波美拉尼亞不叫波莫瑞(德語),而我又不自覺地做了雙重標準,令波蘭的相應行政區變了波美拉尼亞省,而不是[1]所說的海濱省。我不太相信這類命名,又沒有足夠網上資料作根據,實在別無他法。Ruthenia正好有同類問題。

大英百科全書確是我命名條目的根據之一,但又不一定/不可能全然依循。一,例如描述人物時,它經常略去名,只有姓,甚至連姓都譯錯;二,這是台灣網站,台灣並沒有如大陸一般有嚴謹、專業的翻譯習慣,沒有一個專門推出譯名手冊的新華社。故此,我自己有時會偏執於自行音譯,好像將巴本改成帕彭,是首創的。

談到羅斯(人/國)二字,大英也使用羅斯(Rus'),應該沒什麼問題;可是Rusyn(以至這民族其他名稱)又怎樣處理?你說的古羅斯語是否指en:East Slavic languages的Ruthenian language?我不太熟悉這些斯拉夫地區的東西……--Xieza 08:27 2006年11月26日 (UTC)

你又言重了 (^_^"),你只是在給意見而已,我不認為有什麼冒犯成分。其實,我只是希望求個共識,讓有心人將來可以順利完成我們這番討論提及過的條目。我最近現實生活很忙,上維基也只是在搞譯名/譯音表/翻譯事情,倒是沒什麼時間研究歷史或民族誌。所以,這次討論純粹是因為我不明白怎樣譯,故此想拋磚引玉,引發眾人討論甚至協作編輯。如果你有興趣,不如就動手做條目吧。--Xieza 15:36 2006年11月27日 (UTC)

連署發起小組[編輯]

um......那也不一定,假如我有分兒發起的話,港澳維基人會給店面子給我的(*Hope so*),理會我們的計劃。現在工作的關鍵是找一兩個台灣維基人,還有若干大中華圈以外的維基人連署.......這樣影響力會好一點。我會在Skype上找找人.......有消息再告訴你--JéRRy.雨雨.t.j.o.b.hk 16:18 2006年11月26日 (UTC)

第三次動員令[編輯]

為增加維基百科條目素質以及增加維基人的團結性,第三次動員令將於12月內舉行,是次動員令會增加更多規則,參與是次活動的維基人,希望你能盡力,在活動時間內最少對新增及修改五條條目,我們極力鼓勵您將條目提升至新條目推薦,甚至是優良條目以及特色條目的水平。無論您對是次活動參加與否,也煩請閣下花兩分鐘的時間將此訊息傳遞給五名維基人,上一次的動員有已經有六十多名的維基人參與,由於上次動員令有廣泛的宣傳,所以在此亦無謂賣弄花巧,希望今次朝着200名維基人參加為目的,這樣的話,將會有1%的條目將會達到作為正式條目水平。詳情請參閱Wikipedia:動員令/正在進行的動員令--Flame 07:43 2006年11月27日 (UTC)

請支持北京城池條目[編輯]

在下與User:KallganUser:鳥甲User:Ksmao等同仁共同參與編寫的條目北京城池現在正在被提名為特色條目。懇請君能投下支持的一票並提出意見,謝謝!--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10:36 2006年11月29日 (UTC)

譯音表[編輯]

最近我在全力製作譯音表,現時已經有德、法、葡、西四語的表。我考慮在Category:語言模板另建子分類,將會包括所有譯音表,或者以「外語譯音表」命名?--Xieza 04:15 2006年12月5日 (UTC)

原來是這樣,幸好你無什麼大礙。實不相暪,為了盡快完成工作,我將以上四表和新增的六表都放到以上分類處,還加上了一些註釋。我現在放假,將會全力做好這些表。--Xieza 03:30 2006年12月17日 (UTC)

請問[編輯]

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丫?維基集團缺錢嗎?

You can give the gift of knowledge by donating to Wikipedia!

--Eliot 04:15 2006年12月5日 (UTC)

我想維基一定是缺錢了[編輯]

應該是的。--Eliot 04:15 2006年12月5日 (UTC)

感謝你啊[編輯]

呵呵,不知你還記不記得我,最近自己身體不好,有幾個月無上線了 感謝你最終完成安條克公國這個條目啊,讓我也能有個推薦條目 亦感謝你有採納我的意見,但不知道這些題目,你平常會參考哪些書目呢?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你能推薦一些給我,因為不論書架還是圖書館都很難找書啊 謝謝你

罰抄talk§) 04:32 2006年12月30日 (UTC)

關於Ajax[編輯]

Ajax是一個廣泛性的名詞,包含洗衣粉、詩人、神話故事、地名、交通工具、球隊等都叫Ajax, 中文維基將Ajax定義成programming, 我覺得不妥。畢竟那只是其中之一。 Eliot2007年1月3日 (UTC)

譯音表[編輯]

謝謝你幫忙!我打算在這幾天內完成老撾、緬甸、泰、斐濟及非洲語言的表。餘下列表中,我認為尤其要注意要轉寫的語言,尤其是阿拉伯語。故此,我的建議是:盡量援引英文維基和語言網站的資料,有必要時以譯名手冊資料為基礎,再作改寫。我做某些表時也採取這方法。--Xieza 16:08 2007年1月3日 (UTC)

我已做好餘下的所有譯音表,是時候為譯音表分類加設連接了。如有時間,Douglasfrankfort兄能否看看檢查一下?--Xieza 08:45 2007年1月6日 (UTC)

俄語人名[編輯]

Douglasfrankfort,您好!

我認為「以Ж,Ц,Ч,Ш和Щ開頭」常用的俄語名字只有Жанна – 然娜(法語名字Jeanne = 英語名字 Jane)這一個女性名字。有一些以Ж和Ш開頭常用小名(diminitive forms of proper names),如:Женя – 葉尼亞(大名:Евгений和Евгения), Жора – 若拉(大名:Георгий), Шура – 舒拉 (大名:Александр和Александра)。

俄語人名列表有很不少稀或現在不用的名字。我也不只於常用的名字寫。

在「新編漢俄分類詞彙手冊」的「常見俄羅斯人名表」有這些以Ж,Ц,Ч,Ш和Щ開頭的名字:Ждан – 日丹 (是古代現在不用的男性名字),Цезарь – 采扎里 (拉丁語:Caesar。有一位這樣叫的俄國作曲家),Целестин – 采列斯京(是拉丁語男性名Caelestinus;我只知道一些羅馬教皇叫這個名字)和Целестина – 采列斯京娜(可能沒有俄羅斯人叫這個女性名字)和Цецилия – 齊齊麗婭(是非常稀用的女性名字)。

在俄語「正字法的詞典」(Орф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有Жозефина (法語名字Josephine), Цецилия, Шарлотта(法語名字Charlotte)那三個以Ж,Ц,Ш開頭的「俄語女性名字」,在俄國是非常稀用的。

有些俄國人們叫他們父母發明的名字。在這樣的名字中間可能有以Ж,Ц,Ч,Ш和Щ開頭的,如:俄國物理學家的名字Жоре́с(出於Jean Jaurès的姓)。

還有問題,問我吧!-- 亞歷山大•格拉申科 12:18 2007年1月4日 (UTC)

Re: 關於臼炮和迫擊炮[編輯]

謝謝你所查到的資料,基本上分開撰寫是必要的,至於分類可能先按照目前所有的,視情況再作調整好了。--cobrachen 23:30 2007年1月5日 (UTC)

譯音表[編輯]

乖乖不得了,你和Xieza的魄力有夠大的!以前我弄過一兩次已經雙眼疼了幾天,發誓不再幹,你們如今卻把譯音表都弄全了!這是莫大功績,現在網上還未有這種資源,而維基竟然有了,可以證明給人看維基不是個東抄西襲的網站,讓人知道維基有的不只是憤青,還有很多熱愛知識、不辭勞苦的人!不妨想辦法宣傳一下,不只介紹給維基人,還介紹給所有中文互聯網使用者。祝好!--鄧啟昌 08:10 2007年1月9日 (UTC)

五一三事[編輯]

這是個筆誤,請刪除吧 --Lewinzhang

請協助移除[編輯]

章悙 <---- 係章惇之誤。

--Eliot

雖然伊莎貝拉很多,伊莎貝拉一世卻似乎只有這一個,至少在中文中如此。但伊莎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亞)這個名稱並非我命名的,而是之前已經有很多連結到這個名稱的條目。考慮到其他語言的稱呼 (Isabel I de Castilla),加上和斐迪南二世 (阿拉貢)對稱,伊莎貝拉一世 (卡斯蒂利亞)看起來還算合理。至少不應該刪除,因為有不少條目連結到此。不知你同意否。--蒙人 ->敖包相會 16:48 2007年1月23日 (UTC)

原來是這樣。你看着辦好了,只要有重定向,怎樣都行。--蒙人 ->敖包相會 04:16 2007年1月24日 (UTC)

關於太空返回倉實驗[編輯]

建議您改名為印度太空返回倉實驗,我們中國過去也曾進行過類似的實驗。--lastman(Talk) 16:58 2007年1月24日 (UTC)

納加[編輯]

已經完成修正所有語言版本的中文連結。另外,可否請Douglasfrankfort不要在用戶頁及對話頁使用Image:PrincessofTsukihime.JPG圖片。這幅圖片似乎有版權,沒有註明來源之餘,在用戶頁及對話頁使用不符合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希望你能做相關的處理。謝謝。-- tonync (talk) 06:51 2007年1月27日 (UTC)

回覆稍遲,請諒。如果是放棄版權的同人誌作品,可否補充Image:PrincessofTsukihime.JPG的圖片描述(如註明來源等),協助他人判斷?如今版權許可協議標籤寫成「受到版權保護」,容易惹起誤會。-- tonync (talk) 03:42 2007年2月2日 (UTC)
印象中,對日本法律比較熟的維基人只有User:Hamham,但他好久沒有上過維基來了。老實說,我個人會寧願不用這類版權狀況模糊的圖片來裝飾用戶頁。而且圖片連在相關條目本身也沒有用,好像有點……?-- tonync (talk) 03:57 2007年2月2日 (UTC)

Re:關於約翰五世[編輯]

我十分理解你的想法,不過題一題醒你,維基百科是要有中立性的喔~ 不可以說天主教徒不喜歡就退回。

請你回一回覆。--Eno 01:06 2007年1月30日 (UTC)

  • ok~ 只要不是讀得怪怪的便行~ 我不是不講理的人~ P.S.約翰五世 (教宗)這個條目是cod的....如果可以的話,請幫幫忙將之變成小作品~ (再是cod的話就會被放上cod模版....)--Eno 01:18 2007年1月30日 (UTC)

關於克麗奧配特拉條目問題[編輯]

請勿稱之為破壞性修改.只是將人名取更近似之發音而已.何來破壞之有?更何況此條目早已被移動多次.

修改過的大量連結並未退回....?[編輯]

難道還是要手動更改?如果是,等我有空來負責改回去算了.tukulka 02:44 2007年2月4日 (UTC)tukulka

回覆[編輯]

哈哈,是的,我不在其位,應該不謀其政才對。反正最近有點累,打算讀多點書。--Xieza 03:50 2007年2月5日 (UTC)

Re: 一個請求[編輯]

謝謝Douglasfrankfort兄肺腑長談,其實我並沒有正在支持什麼,我只是覺得Yau提案得有點複雜,所以重新敘述一下我當初的想法而已 (^_^)。--百楽兎 14:25 2007年2月5日 (UTC)

多謝[編輯]

Douglasfrankfort你好,多謝你剛才仗義幫忙。(點頭微笑)zzz....很睏 找我 04:06 2007年2月6日 (UTC)

Douglasfrankfort兄,EQ正在增長的你不必繼續關心此事了;看過無間道麽?善意提醒。zzz....很睏 找我 13:09 2007年2月10日 (UTC)

圖片來源[編輯]

維基百科不能視做圖片原出處,這在上載頁面Wikipedia:合理使用#圖像均有說明。如果是轉載卡通片截圖,即使是複製自維基百科,原出處應為那套卡通片,並註明作者和集數。老實說,我原意只是想轉述我從這裏所學到的版權知識,並開始覺得自己太囉唆了。如果你認為米婭·坎貝爾的圖片都已經符合你對圖片版權的認識,那就算啦,我已經不打算再跟進。謝謝。-- tonync (talk) 05:34 2007年2月6日 (UTC)

對不起[編輯]

我會注意的了,現在正確嗎?(talk) --fgyyy2002 05:25 2007年2月7日 (UTC)

請問這樣會侵犯版權嗎?[編輯]

網友--RalfX在我有份編寫的條目米婭·坎貝爾中,把"由米婭唱的歌"的全容全部刪去,內容大約是這樣:我打了那些歌,然後將之連結到YouTube的影片去。他警告我這樣會侵犯版權,請問我這樣做真的是錯嗎? (talk) --fgyyy2002 05:25 2007年2月7日 (UTC)

其實我還未算完成的[編輯]

我所寫的條目米婭·坎貝爾其實還未寫完,這麼快便放在首頁,其實不是太好的,能否遲一點才放出來? (talk) --fgyyy2002 05:25 2007年2月7日 (UTC)

Protect-our-PRIVACY[編輯]

這個用戶名你覺得有沒有煽動性?

要我判斷的話,我會用這個理由user name block--Alex S.H. Lin 04:52 2007年2月8日 (UTC)

我知道…我現在只是在想要用什麼理由鎖他們。感覺有人想要把咱們這群人搞垮已經弄到不擇手段了(順便給其他人看笑話…囧)--Alex S.H. Lin 05:01 2007年2月8日 (UTC)

上載圖片時出了問題[編輯]

我上載圖片後,就會出現以下字句: The file is corrupt or has an incorrect extension. Please check the file and upload again. 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的圖片格式是JPG。 --User:Fgyyy2002 User talk:Fgyyy2002 --fgyyy2002 11:18 2007年2月9日 (UTC)

首先多謝你提供的方法[編輯]

雖然有幾張圖片已經可以上載,但還是有一張不可以,有勞你替我上載了,謝謝你的幫忙!
圖片的出處:http://xs412.xs.to/xs412/07066/pic8.jpg
上載的地方:http://zh.wikipedia.org/wiki/Image:%E6%89%AE%E6%BC%94%E6%8B%89%E5%85%8B%E7%B5%B2%E6%99%82%E6%8B%8D%E7%9A%84%E7%85%A7%E7%89%878.jpg
User talk:Fgyyy2002--fgyyy2002 03:28 2007年2月10日 (UTC)

條目牽扯到政治,為什麼不能發表政治意見?[編輯]

--67.15.34.250 12:47 2007年2月10日 (UTC)

那你說台灣現在是個國家是不是事實?[編輯]

台灣國現在存在嗎?--67.15.34.250 12:54 2007年2月10日 (UTC)

你要說中華民國還可以,說台灣現在是個國家是違背事實的。還有,刪除投票沒有規定不可以更改啊,很多條目都是剛開始很爛,後來投票過程中被人改好了,就不用刪除了。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你說的那個不許改條目的規矩到底在哪裏?--67.15.34.250 13:03 2007年2月10日 (UTC)

什麼叫編輯摘要的無關內容?我把修改的原因寫出來怎麼是無關了?--67.15.34.250 13:10 2007年2月10日 (UTC)

請你回答:我把修改的原因寫出來怎麼是無關了?--67.15.34.250 13:22 2007年2月10日 (UTC)

原來你做事情是看人下菜碟呀[編輯]

難怪你自己承認你家教一向很差。--67.15.34.250 13:08 2007年2月10日 (UTC)

KT說你EQ在增長,看來你以前的EQ真的很低。--67.15.34.250 13:14 2007年2月10日 (UTC)

做事情對人不對事真的不好,希望你能改正。--67.15.34.250 13:32 2007年2月10日 (UTC)

Douglasfrankfort在說謊[編輯]

12:22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12:18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早期崇拜) 
12:11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早期崇拜) 
12:10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早期崇拜) 
11:54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Template:印度神話 (最新版本) 
11:50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早期崇拜) 
11:48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公元前14世纪 (←重定向到前14世纪) (最新版本) 
11:41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密特拉 (→密特拉崇拜的发展历史) 
11:17 2007年2月8日 (历史) (差异) 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Douglasfrankfort在11:16 2007年2月8日 (UTC)留言後一個多小時都在網上編輯,所謂的昨天看到首頁時已經快下線了是謊言。--Jack Kim 18:01 2007年2月10日 (UTC)

能否再替我上載一張圖片?[編輯]

為了減少使用圖片,這是最後的一張,麻煩你了,謝謝。
圖片的出處:http://xs312.xs.to/xs312/07066/Meer123.jpg
上載的地方:File:薩克戰士(演唱會版)2.jpg
User talk:Fgyyy2002--fgyyy2002 06:41 2007年2月11日 (UTC)

請問如何取得頭銜?[編輯]

我聽別人說是有這種東東的,怎樣才能得到? User talk:Fgyyy2002--fgyyy2002 07:02 2007年2月11日 (UTC)

請問能否替我刪除圖片?[編輯]

我不想用那個php的東東,但又刪不掉圖片,你能幫我嗎?
File:米婭·坎貝爾與吉伯特·杜蘭朵的關係1.jpg
File:米婭·坎貝爾與吉伯特·杜蘭朵的關係
File:米婭·坎貝爾與拉克絲·克萊因2.jpg
File:米婭·坎貝爾與拉克絲·克萊因1.jpg
麻煩你了,謝謝! User talk:Fgyyy2002--fgyyy2002 02:29 2007年2月13日 (UTC)

Re:互助客棧[編輯]

謝謝您的關心。現在的社群氣氛,真的越來越差。我今後也將做一名純寫手型的維基人,畢竟我還有很多工作沒做完。多啦A夢還沒有成為特色;朝代系列還沒有補完;請求條目與傳統百科條目也滿是紅字。不過,我真的希望一些反對人先做做功課,不要讓專業被「用戶取向」所欺壓。至於是協作寫條目還是個人寫條目,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只要能創造出高質量條目就好。--不中舉的秀才(江南貢院) 01:56 2007年2月16日 (UTC)

re:還是關於印度神話模板[編輯]

Douglas兄關於是否需要為模板加更多的連接, 我的意見是以一行不超過1024px板面下作準, 如果出現換行時就劃掉知明度或者地位低的神的連接, 因為實際上讀者是可以從category的列表獲得其他同樣是關於印度神的文章. 此外, 我的印度神話知識比你淺得多所以我之前一直做着英文版的stub級翻譯, 被user:Isnow revert模板只是個導火線, 但最近我已經覺得有點倦了, 因此也暫停了出新印度神話文章. -- 同舟 08:19 2007年2月20日 (UTC)

我支持你決定,望繼續加油!-- Terry 18:47 2007年3月10日 (UTC)

問候一下[編輯]

最近忙些甚麼哦,道兄??--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t.j.o.b.hk 12:49 2007年3月14日 (UTC)

這個頁面是被白紙保護的,你移過去人家也編輯不了,也移不動…--Alex S.H. Lin 04:35 2007年3月25日 (UTC)

第四次動員令正在籌備中,歡迎參與討論[編輯]

歡迎參與討論。--真實事求是() 14:53 2007年3月25日 (UTC)

WETTIN[編輯]

對!應該是韋廷,有空都改過來吧。--奧托大帝 03:35 2007年3月27日 (UTC)

關於大帝[編輯]

估計漏掉的不只一個呢,謝謝您的補充。--顧心陽 13:40 2007年3月27日 (UTC)

關於譯名[編輯]

您好。請您不要用聖經中的名字代替考古學定名。--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58 2007年3月31日 (UTC)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_talk:Isaacchong" 多謝提醒, 我是初哥, 不要見怪

第四次動員令[編輯]

第四次動員令將在4月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歡迎各位參加。

此次動員令與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領域條目為目的的小動員令。這次共舉辦6個主題的小動員令,翻譯動員令生物動員令異國(寰宇)動員令體育、奧運動員令音樂動員令暗黑動員令,是些大家感興趣,或維基條目貧乏,需要人編輯的領域,前5個由各維基人選出,最後1個由主持人決定。

第四次動員令要求參與者貢獻5個條目,其中二個必須是推薦新條目,才算完成,詳細規則請看這裏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暫時不想參加編輯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陋室茶話獻曝工具與關注 15:55 2007年3月31日 (UTC)

謝謝您的支持!!

  • 您的鼓勵,將帶給我繼續表格化的動力,謝謝您 ^^
  • 如有需要「表格化」的條目也可以通知我,我將會它們製作表格Msnox 14:19 2007年4月1日 (UTC)

圖上色[編輯]

可以寄給我然後我試試看 是否是你需要的囉~! —halafish! 13:41 2007年4月3日 (UTC)

  • hello! 你電子郵件設定沒有開啟喔 我的mail可以到我用戶頁裏面有~! —halafish! 05:51 2007年4月4日 (UTC)

武器譯名資料[編輯]

Douglasfrankfort兄,

如果方便請把你在客棧提到的資料發到我的信箱可以嗎?另外如果兄有其它譯名資料的文檔是否也可以發給我一份。如果電郵不方便兄可以上傳到rapidshare這樣的空間,我自己下載。先謝謝了。—Mukdener|留言 19:16 2007年4月5日 (UTC)

已發,請查收。—Mukdener|留言 01:26 2007年4月6日 (UTC)

收到,謝謝。可惜太老了,你有新版的沒?—Mukdener|留言 03:06 2007年4月6日 (UTC)

希望您能關注[編輯]

有關「Reconquista」的譯名問題,請您一移玉步至Talk:收復國土運動討論,謝謝。-費兒(費兒的費話屋) 04:10 2007年4月7日 (UTC)

已經修改飛航導彈潛艇相關內容[編輯]

感謝前輩賜教,我已經修改了飛航導彈潛艇的最後一段—Prinz W 02:27 2007年4月8日 (UTC)

希望您再次賜教[編輯]

今日剛剛創建彈道導彈潛艇,請您前去賜教。—Prinz W 03:29 2007年4月8日 (UTC)

感謝您的幫助,那個翻譯錯誤我已經修改。我希望能夠在wiki上發起對於中蘇武器的命名的討論,但我不知道該怎麼做,請您能否再次指點迷津?—Prinz W 13:58 2007年4月8日 (UTC)

Re:SS-11飛彈[編輯]

請問要和哪一個條目消歧異?我查了一下目前沒有其他條目有類似的名稱。謝謝。—cobrachen 02:33 2007年4月9日 (UTC)

此外,Lafayette class如果是大陸的翻譯是拉菲特級,如果是台灣這邊常用的是拉法葉。你的翻譯不知道是出自何處?我查過網絡和哈爾濱大學出版的潛艇技術都是這樣翻譯的。—cobrachen 02:37 2007年4月9日 (UTC)
我知道俄國有同樣的北約編號的地對地彈道飛彈,如果你有時間建立的話就請順便建立消歧異的部分。謝謝。—cobrachen 02:41 2007年4月9日 (UTC)
無妨。基本上我已經退出那些討論,日後暫時的目標是撰寫俄系和中系以外的條目。討論出來有什麼結果,怎麼改,告訴我一聲就好了。謝謝。不過現在台灣這邊對這些比較有概念的只剩下大象還在出聲音。未來會不會因此出現地域中心變化就不知道了。—cobrachen 02:54 2007年4月9日 (UTC)

Category:宋朝嬪妃是Category:宋朝妃嬪,多出來的。今應刪。 Eliot留

九頭蛇[編輯]

你說的有道理,九頭蛇應該是一個通俗的名稱,該條目的原作者似乎把通俗的九頭蛇和歐洲深化中的許德拉搞混了.—Ksyrie 03:55 2007年4月13日 (UTC)

純屬理解錯誤。抱歉--PhiLiP 2007年4月20日 (五) 09:06 (UTC)[回覆]


您可以看到,西語WIKI里[2][3] 不是一個條目,前者沒有英文版,似乎閣下正是從英文版的[4]翻譯過來的巴塞隆拿伯爵,蓋此,我的移動似乎沒有問題


「中文維基不必條目名非與外語維基統一的,否則類似阿爾達班一世這種條目....。我不用列表作為名字是為了引用方便(免得加「|」)。」

可是,畢竟這個條目不是英語國家的內容,終究符合原國家的條目習慣比較好吧

另外,我會儘量按一些西語和加泰羅尼亞語的發音習慣來轉換一些人名


「關於胡安·卡洛斯:確實是我錯誤了,抱歉。我仔細看了一下他的親屬系譜,發現他母親的母方才是出於奧爾良家族,與他本人並無關係」

其實,我估計是英文條目的撰寫者不了解西語國家的人名規則吧,西語國家一般是把母姓放最後的


至於那個語法。。。。恩,似乎剛才發昏了


--flyflametalk) 17:16 2007年4月20日 (UTC)

第四次動員令[編輯]

第四次動員令將在4月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歡迎各位參加。

此次動員令與前三次不同,是以增加某領域條目為目的的小動員令。這次共舉辦6個主題的小動員令,翻譯動員令生物動員令異國(寰宇)動員令體育、奧運動員令音樂動員令暗黑動員令,是些大家感興趣,或維基條目貧乏,需要人編輯的領域,前5個由各維基人選出,最後1個由主持人決定。

第四次動員令要求參與者貢獻5個條目,其中二個必須是推薦新條目,才算完成,詳細規則請看這裏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暫時不想參加編輯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Stargate 09:19 2007年4月20日 (UTC)

你好[編輯]

如果你沒說,我也忘了曾造過這樣的模板。

現在我在現實生活很繁忙,別說做管理員,連寫條目也沒時間了……所以,我恐怕難以勝任,很抱歉。—Xieza 2007年4月22日 (日) 07:19 (UTC)[回覆]

均勢圖片[編輯]

均勢有很多解,一種是指體系存在勢均力敵可以相互制衡的大國的狀態。另一個意思是「現狀」。前者着重彼此牽制,後者着重現狀維持。前者的牽制暗示勢均力敵的「制衡」政策。後者則顯示一種為大國們所支持的「現狀」,不一定是勢均力敵構成的,而可能是「霸權穩定」與各國「搭車」的。那麼,顯然兩種定義可以有重疊之處。這樣說,圖片就沒有誤導之嫌了吧。圖中美國獨大是明顯的,日英等國,乃至印度跟美國關係較好,德國略疏遠,法俄更遠。美中的近距離可以是經濟密切相互依存,也可以說是合作對抗膠着。台灣、朝鮮、巴基斯坦、以色列都是和戰焦點,各有靠山,我放的位置目前是沒有錯的。即便未來情況改變,此圖仍能說明1995-2005這段時間的東亞一超多強的狀態。不知誤導何在?請指證。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03:07 (UTC)[回覆]

均勢圖片二[編輯]

  • 這樣的討論比較有真正的「互助」效果。我把回應的淺見轉貼於此。
  • 首先,均勢表示現狀這一觀點到處可以聽到。例如,東亞的均勢是美國的影響力並未消退反而有所加強,有人說是美國主導(primacy)還在上升,這就是現狀,破壞這一現狀就是破壞均勢。均勢就是美國維持優勢的現狀。如果中國的影響擴張到東盟或臺海,美國優勢退卻,就是破壞均勢了。
  • 我原文不是說這是唯一正確的均勢觀,而是說這是一種觀點--均勢即現狀。而這現狀雖有一較為優勢的力量反對挑戰,但其他力量也使優勢者的優勢無法過度擴張,這樣看,就又回到原始的均勢觀點。均勢是「動態的」,有可能是一個強權與數個次強有合作又有對抗的狀態,也可能是多極相互制衡。「現狀」即此動態過程中,一段維持較長的力量對比態勢。也就是Kissinger(1994) keeps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in a dynamic equilibrium,或Morgenthau (1954)"a necessary configuration comes from power struggling states"。
  • 您強調的似乎類似Waltz的觀點,但Waltz(1979)更強調"balance will restore sooner or later",也就是說,打破一種現存的均勢的作為,遲早會被均勢的慣性拉回原狀。這樣看來,東亞朝貢體系能維持時,可以算一種均勢。中國優勢,但要expand excessive power,也會被慣性所抗拒。這就是Waltz所說,已經優勢的大國,若對其他大國窮追猛打,犯了seeking for excessive gains的錯誤,一樣會打破均勢,遭致反彈。所以均勢是動態的。當一個強權的internal build-up下降,均勢的configuration會被重組,導致一種新的均勢出現並穩定下來。
  • 我的圖沒有混淆戰略國家與大國。圖中顯示的,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是大國。但是這些大國彼此間的均勢和緊張關係,很大程度來自其他幾個關鍵的中型強權。大國間關係以及它們與關鍵性的中型強權(戰略國家)的關係,共同決定了和戰的遠因與近因。這就是我的圖的總意旨。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04:17 (UTC)[回覆]

均勢圖片三[編輯]

很有建設性,比起之前所有來指教小人的,都有建設性。小人很願意多交流。 您是專家,季辛吉與摩根索都是二戰時期從德國移民美國的猶太人,他們都指責美國不懂歐洲的古老智慧。我想他們應該更多代表歐陸思潮,不是美國。新自由主義比較算是美國獨有的國際關係觀點,因為它更能反應美國的天命理論(Neo-Menifest Destinarianism,包括新里根主義)。

您抓到兩個要點,霸權與均勢在概念上的區別,以及「地區均勢」的問題。這兩點看得透徹。從某種角度來看,霸權意味着整個體系的均勢被破壞,儘管還存在某些地區的均勢。其唯一還沒有達到的目標,是還沒成為世界性的帝國罷了。霸權其實也在破壞現狀,企圖建立世界性的帝國,終結現代體系。但之所以還未能達到,或者很多時候單邊主義遭受抵制,或許就是因為除了區域的均勢,在整個體系的範圍內,也存在着一個動態的均勢,延遲並緩解它的企圖。美國,軍事預算相當於所有第二到第十三軍事大國的總和。但說它能擊敗一個世界性的反美同盟(假設性的),恐言之過早。美國工業產出佔世界35-40%,比其軍事優勢更遜一籌,這顯示其latent power與hard power間有一個Gap的問題。所以當前體系似乎仍能認為存在一個有單一超強的動態均勢吧。小人這樣看的。

至於中華帝國在東亞體系的歷史,這個突破口很好。能否用均勢研究,還是不能?恐怕需要更多古代史的材料。而且需要提出新觀點。畢竟均勢、現實主義這些都是西方歷史的結晶。這才叫有偏向性。現實主義強調國家自明(inherently)的擴張、攻勢傾向(先不討論守勢現實主義)。但中華帝國的情形是如何,在當時其所處區域是否算是已經將「國際」體系結束了?還是說,中華帝國是一個霸權穩定論的霸主,但也處於一個動態均勢之中,也被限制難以overstretch,這需要新觀點,新材料。這也是小人反對很多條目只搞「翻譯」,不搞研究的理由。只搞翻譯,以外語為尊,是假客觀,是自我東方主義(self-orientalized)。謝謝。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10:46 (UTC)[回覆]

突破口[編輯]

不好意思,我用詞不當。我的意思是您發現了一個理論突破口,可以開創。這顯示語言不是準確的溝通工具,不能直接反映reality。 關於均勢理論的問題,中華帝國的經驗,這些可以寫進此一百科有關條目中。不應因為有「原創」嫌疑就捨棄。像這種有價值的專業意見,就應該先放上來。有論證大家可以交流。小弟現在有點事,稍後希望能就您指出的議題進一步討論。謝謝。Sub105 2007年4月25日 (三) 13:51 (UTC)[回覆]

其實我自己也誑稱在學時是讀「國際政治專業」,其實只是中小學與幼兒園程度而已。至於提到管理員,是我不對。我之前對唐戈、鳥甲等管理員、行政員印象深刻,他們執法如山,使我很容易對其他長官犯擴大化的錯誤。其實Douglas長官是很客氣,很有學問的。小人跟他請益,收穫很多(請移駕Sub105的對話頁參閱Douglas的意見)。我也是很衝的人,經過前次事件,對「官」特別有意見,看到「民」我就不加區別地叫好,看到「官」就go nuts。這很不好。我要改進。大國條不管「桌球大國圖」是否留得住,看在Douglas的份上,Sub105一定負責到底。不過最近我出城,還是得停工幾天。Douglas若有空,歡迎協力。Sub105 2007年4月26日 (四) 02:20 (UTC)[回覆]

呵呵,多謝您的關注,過度維基化問題我以後會注意的。至於那個前任繼任框,由於她兩次即位,所以是否要用兩次,這些表格問題我不在行,您有空的話幫我改一下吧。再次感謝。——顧心陽 2007年4月28日 (六) 05:52 (UTC)[回覆]

Re:譯名[編輯]

先謝謝您的關心。我就是煩惱沒有一既定的譯名標準(?),希望您能把那個手冊寄到gary61889093@yahoo.com.hk或gary61889093@hotmail.com,萬分感激,謝謝您的幫忙哦!-費兒(費兒的留言簿)

謝謝您!我已經收到郵件了。-費兒(費兒的留言簿) 2007年5月2日 (三) 04:20 (UTC)[回覆]
先謝謝您的幫忙,小弟感激不盡。但我這裏只收到4~9號的文件,未知您能否再次把1~3號的文件送過來?麻煩您了,真不好意思……(另外,我想問在哪裏可以買/借到這類型的書籍?我想作為日後之用,謝謝您。)-費兒(費兒的留言簿) 2007年5月2日 (三) 04:33 (UTC)[回覆]
看漏了,原來6號也沒有。麻煩您可以把1、2、3、6號四份文件送來嗎?真不好意思,打擾您了,真是十分抱歉……-費兒(費兒的留言簿) 2007年5月2日 (三) 04:38 (UTC)[回覆]
先謝謝您喔。但不知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我這邊好像收不到1、2、3、6號的文件呢……不過一定要謝謝您的幫忙和解答!您幫了我太多呢!-費兒(費兒的留言簿) 2007年5月2日 (三) 05:06 (UTC)[回覆]

稱她為二世的是英文版(11th century),而一世是米高三世的母親狄奧多拉(9th century),她是米高三世年幼時的攝政,按英文版來說她雖沒有稱帝,但發行了刻有她頭像的金幣,所以稱她為一世。攝政者稱世數並非狄奧多拉一世首創,之前有托勒密王朝克利奧帕特拉諸王后。但問題是西方對於女皇皇后女王王后的概念很模糊,不像東方區分得很清楚,所以一般按照歷史學家的說法,是共治皇帝的稱女皇,按世數計;是共治者而不是皇帝的稱皇后或皇太后,也按世數計;而不是共治者的稱皇后,不按世數計。——顧心陽 2007年5月2日 (三) 09:17 (UTC)[回覆]

我可能用詞不當,我說「歷史學家所說」就是指傳統而言,可能對於克利奧帕特拉諸王后(應稱「女王」?)的例子我不太清楚,指是看了中文版說克利奧帕特拉一世是攝政(估計有誤),當然我也知道她們是托勒密諸王的姐妹和妻子(古埃及近親結婚的傳統延續)。我這次是聽信英文版了,主要是我發現希臘文版稱佐伊女皇佐伊一世,所以想知道狄奧多拉女皇是幾世,竟然有不同看法,看來應該去掉世數(PS: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比我們還要不嚴謹),趕快去改。——顧心陽 2007年5月2日 (三) 12:49 (UTC)[回覆]
呵呵,大家都發現錯誤了,就好了,總是在錯誤不斷地被糾正中達到完善,這也是維基為什麼是「自由的百科」存在的理由啊!另外我在英文版看見寫克利奧帕特拉一世前187年被指定為維齊爾(In 187 BC, she was appointed Vizier),真是荒天下之大謬。維齊爾這個官銜直到阿拔斯王朝時才有,是伊斯蘭國家的大臣、元老、高官之意,怎麼可能被用在希臘化的埃及女王身上?而且法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等(其他我沒看)都採用這個說法,簡直太可笑了,充分說明維基不可自我參照的必要性。我覺得就應該是把王后定為共治君主(女王)的意思,可能類似英國光榮革命之後的威廉三世(國王)和瑪麗二世(女王)。我再查查有關古埃及的書。——顧心陽 2007年5月2日 (三) 13:12 (UTC)[回覆]
宙武和frankfort兄,關於狄奧多拉女皇是否稱爲一世或二世的問題,我認爲如果歷史學家與當時也沒有使用數字記載的話便不應該使用「二世」稱號。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3日 (四) 19:45 (UTC)[回覆]

邀請[編輯]

Douglas兄,我們之前談論的推廣標準譯名的問題許久不見有人具體操作,小弟於是自己動手開了個頭——User:Mukdener/地名標準化

我希望能夠以此為起點推動整個計劃的展開,也希望兄能共同參與。另外我現在先簡單寫了些內容但是不很滿意,一是我找到的相關資源太少,二是不知編排是否合理,或遺漏了哪些要點。兄長期關注這個問題相信有許多心得,請予以指點和補充。到時請直接動手修改,如果想討論可以使用那個條目的討論頁。

我想先小範圍徵求意見,待比較成熟後向整個社群推廣,如兄知道還有哪位維友關注這個問題望轉告之並邀請共同參與。—Mukdener|留言 2007年5月4日 (五) 00:48 (UTC)[回覆]

多找幾個人,尤其是對岸的朋友(微笑),人多好辦事。另外聽説你有電子版的譯名標準化手冊,究竟是地名、人名還是什麽的?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4日 (五) 04:29 (UTC)[回覆]
好啊,可以給我麽?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4日 (五) 04:50 (UTC)[回覆]
謝,先去睡了。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4日 (五) 05:45 (UTC)[回覆]

羅馬皇帝[編輯]

無錯,那個模板是我從英文版的翻譯過來,在跟着中文版的羅馬皇帝列表寫下中文名字。其實那個中文列表自己本身也有問題,次序時有錯誤;至於模板本身的問題,對不起,我只是在做飯意的工作,其他的我不太懂。要是你知道如何改正,請踴躍去辦吧。 :-) --謝利孟 2007年5月4日 (五) 03:23 (UTC)[回覆]

但這種模板可以快速跳過中間一些統治者,看起來更方便,我覺得有它的好處,也可以讓瀏覽的讀者多一個選擇。如果你覺得太大的話,你大概可以預先把模板縮起來,那便不會太佔位吧。 -- 謝利孟 2007年5月4日 (五) 03:59 (UTC)[回覆]
那會很長呵,而其會在擺放圖片上會構成問題,看起來更不美觀。 -- 謝利孟 2007年5月4日 (五) 04:05 (UTC)[回覆]
分開後很整齊,但外表不太好看,不大喜歡那個綠色,以及那個怪怪的藍色框子......還有,有方法可以把兩個模板連起來嗎?-- 謝利孟 2007年5月6日 (日) 07:21 (UTC)[回覆]

請教,關於陪都[編輯]

不知道外國尤其是西方有沒有陪都一說?小弟想完善陪都一項,使之成為推薦條目,但概念中陪都一直是東亞國家的專利,所以特地請教仁兄,不知西方世界有沒有陪都一說。——顧心陽 2007年5月5日 (六) 02:20 (UTC)[回覆]

我想陪都的問題可能也體現農耕文化與海洋及游牧文化的差異了。遼和元這兩個游牧王朝的陪都,倒真的很接近歐洲的行宮。而中國的行都是有明確制度可言的,很多時候也不是皇帝的避暑之地之類。經常是龍興之地或巡幸之地。—出木杉 2007年5月5日 (六) 04:21 (UTC)[回覆]
道格拉斯·法蘭克福兄所說的神聖羅馬帝國和葡萄牙的例子我查過,還真沒有陪都的說法。神聖羅馬帝國壓根兒就沒有首都,只有羅馬算是名義上的首都,可是絕大部分時間都沒有真正佔有過,亞琛是皇帝加冕的常處,但也並不能說是首都,所以更不用說陪都了。葡萄牙王國的遷都應該是半島戰爭時,拿破崙佔領里斯本,王室遷都里約熱內盧,但沒有說里斯本還是首都,那裏約就是首都而不是陪都。這一點和南宋宣稱開封還是首都,杭州名為行在實為首都的情況類似,但還是有區別的。

再次感謝法蘭克福和出木杉二位兄台,我之後就把精力放在東亞了。——顧心陽 2007年5月5日 (六) 06:30 (UTC)[回覆]

Re:德意志國王[編輯]

先謝謝您的教導。因為我發覺市面上有售/圖書館的書沒有比較詳細的敘述德意志君主等等的定義(新近買了一《劍橋德國簡史》,沒太多時間看,希望有幫助),請問您能不能推介一些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先謝謝您的指導哦。-費兒(費兒的留言簿) 2007年5月5日 (六) 08:31 (UTC)[回覆]

Re: 求助[編輯]

OK,沒問題~ --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2007年5月6日 (日) 01:25 (UTC)[回覆]

別客氣 :) 現在已全部加上了。--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2007年5月6日 (日) 01:35 (UTC)[回覆]

帕里奧洛格斯王朝的貴族女性[編輯]

frankfort兄你好,Palaiologina這個詞你認爲可以如何翻譯?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6日 (日) 06:09 (UTC)[回覆]
何以見得?查字典麽?有規則麽?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6日 (日) 06:12 (UTC)[回覆]
你的意思是指....nov與....nova的變化麽?如果是,我理解。你在哪裏學關於這些語言上的資訊,好奇中……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6日 (日) 06:27 (UTC)[回覆]

RE:求助[編輯]

已在英文那邊補充。不過你遇到什麼問題而不能編輯?! 好奇而已~ Stewart~惡龍 2007年5月8日 (二) 05:22 (UTC)[回覆]
原來如此,我倒不知道你在內地。那你有用Skype嗎?!Stewart~惡龍 2007年5月8日 (二) 05:55 (UTC)[回覆]
frankfort,我剛才將現存拜占庭皇帝條目中的英語跨語言連結與及英語wikipedia中中文跨語言連結重新察看一次,應該可以幫助你。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9日 (三) 04:04 (UTC)[回覆]
是由於封禁麽?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9日 (三) 05:57 (UTC)[回覆]
噢,是哦。什麽原因要封?不是GFW的問題吧。另外,你可以多使用Template:BDTemplate:bd模板。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9日 (三) 06:27 (UTC)[回覆]
你當然不一定要用。我認爲還可以的:至少在分類的時候不需要思考用什麽字或字母代表某個條目。Template:bd裏的INDEX便是指這個意思。先下綫啦,881。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9日 (三) 06:34 (UTC)[回覆]

請問[編輯]

謝謝。我寫在推薦條目里也是吸引人的眼球,我也知道凱撒沒做國王和皇帝,但中文裏很常用「凱撒大帝」形容他,我就加上了。其實「埃及豔后」也只是中國人這麼稱呼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我還沒看見西方人這麼稱呼她。至於其他托勒密還有女王,我有空會補充的,我打算把他們寫遍,當然托勒密一世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比較多,因為他們一頭一尾比較著名。

另外謝謝您的模板,我還打算把所有法老都寫個遍,但不知道時間是否允許。——顧心陽 2007年5月9日 (三) 12:26 (UTC)[回覆]

埃赫那頓的確很漂亮,不過我打算從美尼斯開始寫,因為比較短也簡單,然後是哈特謝普蘇特圖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圖坦卡蒙,這幾位都是最有名的法老。——顧心陽 2007年5月9日 (三) 12:44 (UTC)[回覆]
原來兄台在寫亞述王,我對亞述巴尼拔比較感興趣,而您寫的那位雖然很有名,但名字太長,我都記不住,呵呵。——顧心陽 2007年5月9日 (三) 13:0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