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管理员布告板/其他不当行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报需要管理员关注的用户不恰当行为
  1. 破坏编辑战滥用傀儡等用户不当行为应分别至WP:AIVWP:ANEWWP:SPI提报。
  2. 如果您发现了不当行为,请使用适当模板警告违规用户
  3. 如果您的警告无效或对方已经严重违反了有关方针和指引,请点击“举报不当行为”按钮进行举报,并在表单中描述被提报人有何不恰当行为,最新的报告应放在本页最顶端
  4. 请在举报不当行为时,清楚地指出用户名、发生不当行为的页面及双方争议的情况,必要时并提供页面前后的差异链接,以便管理员尽快处理。
  5. 如果您没有维基百科账号,或者不清楚如何操作,请发送电子邮件至info-zh-hans@wikimedia.org,并将您遇到的情况描述清楚。
  6. 管理员实施禁制后,请更新禁制记录此工具可用以协助查核用户互动情况。
  7. 如阁下用户名列于下方,并认为对方亦有不当,请于同一章节提出,将对方用户名并列于标题,并以顿号分隔,毋须开设新提案。敬请合作。

当前的不当行为

银色雪莉[编辑]

Gongxiang01[编辑]

  1. 第一个行为,径行使用WP:当前的破坏提报破坏
  2. 第二个行为,回应自己讨论页的警告
  3. 第三个行为,发生本次提报的项目Wikipedia:请求保护页面#Talk:J Music
  4. 第四个行为,在我的对话页发出警告
  5. 第五个行为,回复自己讨论页展开的讨论
  6. 第六个行为,回复Wikipedia:请求保护页面#Talk:J Music的质疑
  7. 第七个行为,表示警告后已经提报破坏(实际上是先提起破坏提报才发起警告,且经过数个步骤行为后才补叙述)
  8. 第八个行为,回复自己讨论页展开的讨论

经过数次沟通以后,被提报者坚持在Wikipedia:请求保护页面#Talk:J Music的言论适当。这是提报的缘由,但将确实被破坏的讨论页Talk:J Music叙述成被我破坏,这显然过度假定及推论,且指控不当

不封留着过年?

-Lemonaka 2024年5月27日 (一) 06:33 (UTC)[回复]

Cwek[编辑]

  • Cwek讨论 · 贡献 · 日志封禁 · 过滤器 · 全域账号信息
  • Wikipedia talk:共识编辑 | 主页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持续扰乱讨论,包括:
    • 持续假定恶意、诉诸动机,随意诽谤本人“推销”制度、“因私心而鼓励偏颇共识”。经过往警告、方才删除留言后再度重复留下有关诽谤言论。
    • WP:IDHT:持续鬼打墙重复基于共识方针认定已获回应解决的意见。
    • WP:GAME:强行扭曲WP:5P5WP:IAR方针,选择性摘用“忽略规则”而无视WP:5P5“方针指引的原则更为重要”;共识方针本身有讨论页讨论无果才扩大讨论的多条条文,方针架构也显然反映讨论逐步扩大是原则,屡次发表违反该原则的发言。
拒绝接受直接涉及当前争议的管理员Ericliu1912结案,该管理员直接涉及该讨论的有关争议,他自己亦有拒绝回应对其反对意见的反驳而仍然持续拉布的行为。
无论你怎么指责都好。根据对共识的理解,共识并没有限定条目讨论的方式、位置,例如“共识的级别”章节——“部分编者在特定地方和时间所达成的共识,不能凌驾更广泛的社群共识。例如,维基专题的参与者不能擅自决定某些通用的方针与指引不适用于该专题的条目,除非能说服更广泛的社群去同意他们的见解。方针与指引反映既定共识,并应保持其稳定性与持续性。因此,在方针的修改上,维基百科要求比其他页面更高的参与度和共识。重大修改应首先在互助客栈和讨论页提出,并提供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议题能在实施前充分讨论。小修改可以直接编辑,但亦应经过严格子细的检查,并在编辑摘要、对应的讨论页或互助客栈解释自己的更改。任何用户都有权回退无任何解释且涉及实际内容的更改。在修改方针时,应缓慢而保守。积极谋求他人看法与同意的编辑,更容易为社群所接受。”,“在讨论页形成共识”章节——“……请在讨论页添加新的话题去讨论这个问题。在确定共识时,应考虑各个论点的质量及其提出的背景,反对者的意见以及项目命名空间下的文档。论点质量的权重高于论点所代表人数多寡的权重。通常而言,“我只是不喜欢这个观点”或“我只是喜欢这个观点”这样的论点,就根本不应考虑。讨论页上的讨论,只应讨论来源、条目相关问题以及方针。讨论页的功能,是解释增加/修改/移除这篇条目内容的理由,并且这一动作是如何符合百科全书性质的,而其他考虑是次要的。……”,“征求外部意见以形成共识”章节——“当无法通过讨论页讨论时(通常是因为两位编者(或两组编者)无法就议题达成一致看法),维基百科还有几套既定的流程去征询外部编者的意见。这通常有助于解开简单、善意的讨论死结:旁观者清,未涉事的编者往往会带来全新的见解,有利于涉事编者找到他们没有发现的中间立场。以下是征求外部意见的主要资源:通告板:绝大多数方针与指引页面,以及许多维基百科专题,都为对其感兴趣的编辑提供了通告板。如果一项争议处于某个专题的领域内,或有关于某项方针或指引的具体执行;在通告板上发出请求,将有助于征求熟悉该领域事务编者的意见。互助客栈及征求意见:对于影响深远的争执(绝大多数是有关方针或指引的变更),在互助客栈上留言或使用征求意见机制将带来大量感兴趣的编者。这样可以在整个项目形成广泛的共识。”,也就是说无论是针对特定条目、特定专题、或者更重大的条目范围的条目内容讨论,如果需要更广泛的共识讨论,可以提升讨论地方,甚至去到条目探讨(当然,现时的做法,更像是,如果假设特定条目希望优先需要更广泛的共识讨论,可以一次过提升到最广泛的互助客栈)。而这次提案的讨论,实际上会大幅限制提升到条目探讨的作用,甚至变成优先依赖于某些特定机制——很不幸的是,提案者也正是这些机制的推崇者,而且显然他知道这套机制冰的不到广泛的认可,所以期望通过规则改革来强制使用这些机制。所以我只能假定他在无视其他不满意者的意见,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我认为这次提案并不必要,现有的讨论机制仍然可以运作下来,而且最介意的页面加载问题,仍然可以通过指引路径的方式去引导处理,也可以给不愿意使用这些机制的编辑一个回旋的余地。但可惜的是,提案者并不能接受这个做法。另外,如果就“讨论页”这个概念,那“互助客栈”是不是一种讨论页。——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5月25日 (六) 13:58 (UTC)[回复]

Jshdhhdjx、自由雨日[编辑]

  • 处理:

向史公哲曰[编辑]

@幻光尘:在这些编辑摘要中,大多只是广东话,并非粗言秽语,并不符合WP:CIV,至于“BYD”这些网络用语有很多的解释。根据wp:假定善意,建议先询问对方或进行警告--218.102.0.111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3:58 (UTC)[回复]

  • 处理:

日期20220626[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