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费希纳环形山: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建立内容为“{{lunar crater data image=Normal fechner-clem1.jpg|240px| caption=克莱门汀号拍摄的图像| | latitude = 58.25 | N_or_S = S | longitude...”的新页面
(没有差异)

2016年7月31日 (日) 13:39的版本

{{lunar crater data

image=Normal fechner-clem1.jpg|240px|
caption=克莱门汀号拍摄的图像|

| latitude = 58.25 | N_or_S = S | longitude = 125.03 | E_or_W = E | diameter = 59.3公里 | depth = 2.7公里 | colong = 237 | eponym = 古斯塔夫·费希纳 }}

费希纳环形山(Fechner)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1],其名称取自德国哲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1801年-188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图像

该陨坑附靠在巨大的普朗克环形山西侧壁上;西北靠近木村陨石坑范维克陨石坑位于它的西南;而它的东侧壁纵贯着修长的普朗克月谷[2]。该陨坑的中心月面坐标58°15′S 125°02′E / 58.25°S 125.03°E / -58.25; 125.03,直径59.3公里[3],深度为2.7公里[1]

费希纳环形山外观接近圆形,坑壁已被侵蚀和磨损。它的东侧壁因普朗克月谷及相邻的普朗克环形山而发生改变;西南偏西外壁则附靠了一座呈较高反照率的碗状小陨坑-卫星坑"费希纳 T",该卫星坑所环绕的浅色溅射物覆盖了费希纳环形山西南坑底一半的地表。费希纳环形山的内侧壁各处宽窄不匀,坑底表面较为崎岖,显示有一些细小的陨坑,坑底中心是一处低矮的拱形隆起区。

卫星陨石坑

按惯例,最靠近费希纳环形山的卫星坑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该坑中心点的旁边。

LAC-130 月图
费希纳 纬度 经度 直径
T 59.1° S 122.9° E 14 公里

参考文献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