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楞次陨石坑: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建立内容为“{{Infobox Lunar crater | image = Lents and Lents C craters WAC.jpg|240px | caption =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楞次陨石…”的新页面
(没有差异)

2017年8月19日 (六) 12:58的版本

楞次陨石坑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楞次陨石坑(左下)和卫星坑"楞次 C"(右上)
纬度2.72°N
经度102.3°W
直径21.98公里
深度1.83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时102°
命名来源海因里希·弗·埃·楞次
月球轨道器5号拍摄的楞次陨石坑(中)和卫星坑"楞次 C"(右下)西向斜视图

楞次陨石坑(Lents)是位于月球背面赤道区的一座小撞击坑, 其名称取自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埃米尔·楞次"(1804年-186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描述

该陨坑西侧毗邻较大的洛伊施纳陨石坑、北面靠近已损毁的埃尔维环形山,小陨坑皮耶拉佐位于它的东北偏东,东南和西南则分别坐落了克拉马罗夫陨石坑格拉乔夫陨石坑,而它的南面则横亘了巨大的科迪勒拉山脉[1]。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2°43′N 102°18′W / 2.72°N 102.3°W / 2.72; -102.3,直径21.98公里[2],深约1.83公里[3]

楞次陨石坑坐落在环东方海撞击盆地的巨大喷发物裙中,外观呈圆碗状,几乎未受到侵蚀磨损,陨坑壁沿尖峭,内侧壁平整。东北外壁上附靠了直径大体相同的卫星坑"楞次 C"。楞次陨石坑的坑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810米[3],内部容积约有299.68公里3[3]。坑底表面相对平坦,直径约为陨坑口径的一半,坑内没有其它醒目的地貌结构。来自东北偏东皮耶拉佐陨石坑朦胧的射纹束穿过了卫星坑"楞次 C"和楞次陨石坑,一起抵达更北的埃尔维环形山

卫星陨石坑

按惯例,最靠近楞次陨石坑的卫星坑将在月图上用字母标注在它的中心点旁边。

LAC-72与LAC-90拼接图
楞次 緯度 經度 直徑
C 3.28° N 101.77° W 23.3公里
J 3.63° S 97.37° W 15.8公里

参考资料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