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狀會厭襞: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uaxdon留言 | 贡献
新條目
(没有差异)

2017年11月5日 (日) 13:29的版本

杓狀會厭襞
Aryepiglottic fold
部入口,後視圖(杓狀會厭襞標記在中央右邊)。
喉內部喉鏡視圖(杓狀會厭襞標記在中央右邊)。
标识字符
拉丁文Plica aryepiglottica
TA98A06.2.09.003
TA23193
FMAFMA:55448
格雷氏p.1079
解剖學術語

杓狀會厭襞(Aryepiglottic folds)是包裹韌帶及肌纖維的粘膜的三角形襞(褶皺)。杓狀會厭襞位於部的入口處,從會厭的側緣延伸到杓狀軟骨,因此命名為"杓狀會厭(aryepiglottic)"。杓狀會厭襞含有杓會厭肌,且形成喉方膜的上邊界。

襞(褶皺)呈三角形、前方狹窄、後方寬,傾斜向下及向後傾斜。杓狀會厭襞在前面會被会厌所束縛;在後面,會被杓狀軟骨的頂端、小角軟骨杓間切跡英语interarytenoid notch所束縛。在每個杓狀會厭襞的後部存在一個楔形軟骨,其形成發白突出、即為楔形結節英语cuneiform tubercle。在喉軟骨軟化症英语Laryngomalacia(咽喉軟化;軟喉症;喉頭軟化症;喉軟骨軟化病)時杓狀會厭襞會縮短。

附加圖片

註釋

本條目包含來自屬於公共領域版本的《格雷氏解剖學》之內容,而其中有些資訊可能已經過時。

參考文獻

  • Hals-Nasen-Ohren-Heilkunde, 12. Auflage, 2005, S.239–45. ISBN 978-3-540-21969-9 (德文)
  • Schuhmacher GH, Aumüller G, Topographische Anatomie des Menschen, Elsevier, 2004, ISBN 3-437-41367-8 (德文)

外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