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MQ-25刺鰩無人機: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标签加入不存在文件 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没有差异)

2019年5月18日 (六) 06:05的版本

MQ-25 黃貂魚 (英語:Boeing MQ-25 Stingray)[1]是美國海軍下一代艦載無人加油系統計畫(CBARS)的產物。該計畫源於早期的無人艦載空中偵察與打擊機(UCLASS)計畫。

MQ-25 黃貂魚
Boeing MQ-25 Stingray
类型 無人戰鬥航空載具
原产国 美國
制造商 波音
状态 研發測試中
主要用户 美國海軍
生產年份 2019
制造数量 1(測試用)
计划成本 8.04億美元

發展

歷史

美國海軍自2006年起開始研發新一代的艦載無人加油機。UCLASS計畫原先希望設計出具備突防能力的匿蹤打擊載具。2012年後,該計畫的目標轉為研發一種以情資偵查為導向的空中載具,以快速投入低強度的反恐行動。[2]

2016年2月1日,在經過許多關於UCLASS該負擔打擊或是偵察任務的爭論後,美軍決定將計畫訂為開發一種F/A-18超級大黃蜂大小的艦載無人加油機(CBARS),並具有一定程度的情資偵查、通訊中繼與打擊能力。2016年7月,該計畫被正式命名為MQ-25A黃貂魚。[3]

五角大廈顯然介入了此案,以使海軍透過購買更多的F/A-18 E/FF-35C來解決預期到來的戰鬥機短缺問題。有鑑於美國海軍的下一代艦載戰鬥機F/A-XX是一種具備自動打擊能力的機種,採購CBARS可以使美國海軍在接收下一代艦載戰鬥機時更輕鬆的適應新機種。它還解決了航艦對空中加油機的需求,使現有的艦載戰鬥機執行任務的效率提升20%~30%。這比修改F-35V-22魚鷹E-2D鷹眼或將已退役的S-3維京式重新投入使用更具成本效益性。[4][5][6]

雖然最初被命名為RAQ-25,但名稱被改為MQ-25 Stingray。匿蹤性能將不再是該計畫的重點。它仍然能在副油箱的派龍架上掛上飛彈或炸彈,但監控與摧毀目標不會是它的主要任務。降低對匿蹤性的需求有望降低該計畫的開發門檻,並使各家廠商更容易進入競爭。由於降低了對匿蹤性的需求,該飛機可能會採取具機翼,機身與尾翼的傳統構型設計,而非常見於匿蹤戰機的飛翼構型。這樣的改動會使MQ-25在爭議性空域中執行任務的能力受限,但有利於降低成本,且能使更多廠商參與計畫的競標。

2016年美軍發布了四份開發合同,2017年將會有正式的需求建議書(RFP)。該計畫的產物預計於2020年中期投入服役。[7]

美國海軍少將麥可.曼納澤提議可將三架MQ-25與F-35編隊,以提供空中加油與偵查的相關協助。[8]美國海軍中將邁克.休梅克認為MQ-25可將F/A-18的作戰半徑從450海浬 (520英里;830公里) 提升至700海浬 (810英里;1300公里)。海軍對此計畫的要求是將在500海浬 (580英里;930公里) 的範圍內向四至六架飛機提供15000磅 (6800公斤)的燃油。[9]

美國海軍在2017年8月發布了正式的需求建議書(RFP),參與競標的廠商有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洛普.格魯曼與通用原子公司。[10]

選擇

2017年12月19日,波音展示了他們從幻影鰩(英語:Phantom Ray)計畫與其他無人機系統中發展出來的原型機,並參與CBARS計畫的競標案。[11]該原型機曾在2014年11月出現在已廢止的UCLASS計畫產品設計審查(PDR)階段。[12]波音MQ-25一開始並非以空中加油為設計方向,但波音公司表示他們在設計階段時有將此功能列入考慮。[13]

通用原子公司提出一款放大版的復仇者無人駕駛戰鬥機,名叫海洋復仇者(英語:Sea Avenger)。由於機身比原設計更大,該機能攜帶更多燃油以進行空中加油。[14][15]洛克希德.馬丁則提出了一款由RQ-170哨兵無人機發展而來的海幽靈(英語:Sea Ghost)無人機方案。[16]

諾斯洛普.格魯曼在2017年8月25日宣布退出MQ-25的競標案,並稱其提出的X-47B方案無法達成競標案的一些需求。分析師認為,美國海軍希望MQ-25採用有尾翼的構型,而非諾斯洛普.格魯曼與洛克希德.馬丁提出的飛翼構型。[17][18]

2018年8月30日,美國海軍宣布波音公司為MQ-25計畫競標案的得標者,並獲得8.05億美元的開發合約。該合約計畫於2024年8月完成MQ-25A的開發,並可能擴大為一個包含72架MQ-25,共130億美元的大合約。[19][20]

設計

波音MQ-25採用一具推力為10000磅 (4500公斤)的勞斯萊斯AE 3007引擎,這款引擎同時也被安裝在海軍MQ-4C海神式無人機上。[21]雖然這款無人機的匿蹤效果不像飛翼構型的無人機那麼好,但它的機身仍具有一定的匿蹤性,並採用了低可探測性的進氣道與V型尾翼。

試飛

2019年4月,第一架MQ-25試驗機(被命名為T-1或Tail 1)從波音公司位於聖路易斯蘭伯特國際機場的工廠飛行到與斯科特空軍基地相連的美國聖路易斯機場。通過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的認證後,該原型機將進行更密集的測試飛行。[22]

參考資料

  1. ^ Seven days in medicine: 19-25 October 2016. BMJ. 2016-10-27: i5734. ISSN 1756-1833. doi:10.1136/bmj.i5734. 
  2. ^ us navy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sweden guided missiles reported sightings over scandinavia august 30 1946 secret. Cold War Intelligence. [2019-05-17]. 
  3. ^ NAEA News, Volume 58, Number 3, June-July 2016. NAEA News. 2016-05-24, 58 (3): 1–36. ISSN 0160-6395. doi:10.1080/01606395.2016.1175288. 
  4. ^ Edwards, Kate. Every Time I Say Good-Bye. Hello!.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S. 2016: 171–182. ISBN 9781349562558. 
  5. ^ El-Shazly, Nadia El-Sayed. Conclusion: The War Iraq could not Win and Iran could not Lose. The Gulf Tanker War.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K. 1998: 305–342. ISBN 9781349263066. 
  6. ^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IN THE NAVY: ITS BENEFITS. Scientific Bulletin of Naval Academy. 2016-06-15, 19 (1): 39–43. ISSN 1454-864X. doi:10.21279/1454-864x-16-i1-007. 
  7. ^ Osborn, A.G. HE formulation. Quarterly report, October--December, 1971. 1971-12-31. 
  8. ^ Glyn, Sir Richard Fitzgerald, (13 May 1875–23 March 1960). Who Was Wh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12-01. 
  9. ^ Boullianne, Edmond L. Carrier Air Wing Surge Operations: A Revolution in Strike Warfare.. Fort Belvoir, VA. 1997-05-01. 
  10. ^ Fusion research at General Atomics. Annual report, October 1, 1992--September 30, 1993. General Atomics Project 3469. 1994-05-01. 
  11. ^ This abstract has been moved to APL017. Respirology. 2017-11, 22: 25–25. ISSN 1323-7799. doi:10.1111/resp.13206_51. 
  12. ^ Rogoway, Tyler. Here's Our First Good Look At The Crazy Air Inlet Design On Boeing's MQ-25 Tanker Drone. The Drive. [2019-05-18]. 
  13. ^ Rogoway, Tyler. We Finally See The Wings On Boeing's MQ-25 Drone As Details About Its Genesis Emerge. The Drive. [2019-05-18]. 
  14. ^ Two volunteer fire fighters die in a tanker rollover - North Carolina.. 2009-03-20. 
  15. ^ Fusion research at General Atomics. Annual report, October 1, 1992--September 30, 1993. General Atomics Project 3469. 1994-05-01. 
  16. ^ Mote, Michael D. The Air-Sea Battle Concept: Implications for the National Defense Narrative. Fort Belvoir, VA. 2013-03-01. 
  17. ^ October 25, 1973. October Earthquake. Routledge. 2017-07-05: 296–297. ISBN 9781315125466. 
  18. ^ This abstract has been moved to APL017. Respirology. 2017-11, 22: 25–25. ISSN 1323-7799. doi:10.1111/resp.13206_51. 
  19. ^ us navy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sweden guided missiles reported sightings over scandinavia august 30 1946 secret. Cold War Intelligence. [2019-05-18]. 
  20. ^ FEATURES. Asia-Pacific Biotech News. 2018-08, 22 (08): 30–37. ISSN 0219-0303. doi:10.1142/s0219030318000563. 
  21. ^ Rolls-Royce alliance wins US Navy Research Contract. Pigment & Resin Technology. 2008-05-23, 37 (3). ISSN 0369-9420. doi:10.1108/prt.2008.12937cab.014. 
  22. ^ Cho, Moonsung. How Spiders Catch the Air for Their Flight. TheScienceBreaker. 2019-02, 05 (01). ISSN 2571-9262. doi:10.25250/thescbr.brk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