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周耀年李禮之畫則設計: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2行: 第12行:
| fate = 重組合併
| fate = 重組合併
| successor = 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
| successor = 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
| founder = 周耀年(Chau Lu-Nin)<br> 李禮之(Richard Lee)
| founder = 周耀年(Chau Iu-Nin)<br> 李禮之(Richard Edmund Lee)
| location =
| location =
| area_served = 香港
| area_served = 香港
第22行: 第22行:


==歷史==
==歷史==
周耀年李禮之畫則設計是香港少數於戰前由華人成立的建築事務所。作為華人事務所,其早於1930年代已應用[[裝飾藝術風格]]元素在建築作品<ref>{{Cite book|title=香港騎樓|last=林蔓莉、王新源|publisher=三聯書店|year=2015|isbn=9789888340088|location=香港}}</ref>,而戰後1950-60年代亦為不少學校校舍擔任設計<ref name=":2">{{Cite web|title=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成功申請項目《粗!——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url=https://designtrust.hk/zh/newsletter/grant-recipient-brutal-unknown-brutalism-architecture-in-hong-kong/|access-date=2022-01-13|date=2021-09-29|publisher=信言設計大使}}</ref>。
周耀年李禮之畫則設計是香港少數於戰前由華人成立的建築事務所。其早於1930年代已應用[[裝飾藝術風格]]元素在建築作品<ref>{{Cite book|title=香港騎樓|last=林蔓莉、王新源|publisher=三聯書店|year=2015|isbn=9789888340088|location=香港}}</ref>,而戰後1950-60年代亦為不少學校校舍擔任設計<ref name=":2">{{Cite web|title=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成功申請項目《粗!——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url=https://designtrust.hk/zh/newsletter/grant-recipient-brutal-unknown-brutalism-architecture-in-hong-kong/|access-date=2022-01-13|date=2021-09-29|publisher=信言設計大使}}</ref>,曾經是當時規模最大的華人建築師事務所<ref>{{Cite web|title=The Lo brothers and Nam Sa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南生營造)|url=https://industrialhistoryhk.org/the-lo-brothers-and-nam-sang-building-construction-南生營造/|access-date=2022-01-13|author=York Lo|date=2019-02-22|publisher=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language=en}}</ref><ref>{{Cite book|title=Hong Kong Architecture 1945-2015: From Colonial to Global|last=Charlie Q. L.|first=Xue|publisher=Springer|year=2016|isbn=9789811010040|location=Singapore|pages=71|language=en}}</ref>。


==建築作品==
==建築作品==
第45行: 第45行:
* [[華人銀行大廈]](1966年)
* [[華人銀行大廈]](1966年)


==項目圖片==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px" style="text-align:left">
<gallery mode="packed-hover" heights="145px">
Sham Shui Po Public Dispensary.jpg|深水埔公立醫局
Sham Shui Po Public Dispensary.jpg|深水埔公立醫局
HK StMarysChurch.JPG|聖馬利亞堂
HK StMarysChurch.JPG|聖馬利亞堂
CUHK Elizabeth Luce Moore Library 2016.jpg|牟路思怡圖書館
Stanley Main Street 2, Mar 06.JPG|赤柱大街86及88號
Stanley Main Street 2, Mar 06.JPG|赤柱大街86及88號
Hong kong during typhoon utor 14.08.2013 03-27-08.JPG|中華總商會大廈(左方建築)
Moon Lok Dai Ha East.jpg|滿樂大廈
North of Chun Seen Mei Chuen.jpg|真善美村
觀塘 九龍麪粉廠 Kowloon Flour Mills in Kwun Tong, 2018.jpg|九龍麪粉廠
觀塘 九龍麪粉廠 Kowloon Flour Mills in Kwun Tong, 2018.jpg|九龍麪粉廠
</gallery>
</gallery>

2022年1月13日 (四) 14:58的版本

周耀年李禮之畫則設計
Chau & Lee Architects
其他名稱周李建築工程師事務所
公司類型建築事務所
公司結局重組合併
後繼機構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
成立1933年,​91年前​(1933英屬香港
结束1991年 (1991)
創辦人周耀年(Chau Iu-Nin)
李禮之(Richard Edmund Lee)
業務範圍香港

周耀年李禮之畫則設計(英語:Chau & Lee Architects)是香港戰前成立的建築事務所,於1933年成立[1],在1991年重組合併為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2]

歷史

周耀年李禮之畫則設計是香港少數於戰前由華人成立的建築事務所。其早於1930年代已應用裝飾藝術風格元素在建築作品[3],而戰後1950-60年代亦為不少學校校舍擔任設計[4],曾經是當時規模最大的華人建築師事務所[5][6]

建築作品

項目圖片

參考來源

  1. ^ Lau, Leung-kwok Prudence. Traces of a Modern Hong Kong Architectural Practice: Chau & Lee Architects, 1933-1991.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2014, 54: 59-79. 
  2. ^ 關於我們:公司歷史. 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 [2022-01-13]. 
  3. ^ 林蔓莉、王新源. 香港騎樓. 香港: 三聯書店. 2015. ISBN 9789888340088. 
  4. ^ 4.0 4.1 4.2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成功申請項目《粗!——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 信言設計大使. 2021-09-29 [2022-01-13]. 
  5. ^ York Lo. The Lo brothers and Nam Sa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南生營造).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2019-02-22 [2022-01-13] (英语). 
  6. ^ Charlie Q. L., Xue. Hong Kong Architecture 1945-2015: From Colonial to Global. Singapore: Springer. 2016: 71. ISBN 9789811010040 (英语). 
  7. ^ 中西區關注組. 〺間唐樓群具保育價值可劃舊城風貌區 市建局棄⼤型重建與民共議可達多贏 (PDF). 中西區區議會. 2018-07-05 [2022-01-13]. 
  8. ^ Lau, Leung-kwok Prudence. Self-fashioned Identities: Art Deco Architecture in 1930s Hong Kong as Resistance and Empowerment. Postcolonial Text. 2016, 11 (3): 1-20. 
  9. ^ Janice Chen. Neighbourhood Guide: Sham Shui Po is Hong Kong’s Most Quintessential Neighbourhood. Zolima CityMag. 2018-11-07 [2022-01-13] (英语). 
  10. ^ Hysan 95. 地方:聖馬利亞堂. 希慎興業. 2018 [2021-01-13]. 
  11. ^ Vincent Poon. 地盤圍板 HOARDING. 雜碎香港 Crumb Tracker. 2016-06-12 [2022-01-13]. 
  12.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University Lodg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DF). 古物諮詢委員會: 1–6. 2019-06-19 [2022-01-13] (英语). 
  13. ^ 13.0 13.1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Historical cum Social Study on Kowloon City District in Connection with Kai Tak Area (PDF). 發展局. 2009-12 [2021-01-13] (英语). 
  14.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Nos. 86 and 88 Stanley Main Street (PDF). 古物諮詢委員會. 2014-09-19 [2022-01-13] (英语). 
  15. ^ 袁偉然. 繞山而建的懸浮視覺 - 化學大樓和大學道的職員宿舍. 戰後建築研究檔案. 2021 [2022-01-13]. 
  16. ^ 黃, 夏柏. 香港戲院搜記.歲月鈎沉. 香港: 中華書局. 2015: 200. ISBN 9789888366163. 
  17. ^ 17.0 17.1 薛, 求理. 城境──香港建築1946-2011.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14. ISBN 9789620728624. 
  18.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The Early Campus of Chung Chi College (PDF). 古物諮詢委員會: 1–13. 2018-06-22 [2022-01-13] (英语). 
  19. ^ 馮柏偉. 【疫情減壓】踏雜新舊交融九龍城區 屋邨舊景碰撞中藥店cafe. 香港經濟日報. 2020-08-28 [2022-01-13]. 
  20. ^ 九龍麵粉廠. 香港摩登──華人現代建築的研究和公眾教育項目. 2020 [2021-01-13].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周耀年李禮之畫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