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伊山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山寺位于湖南省衡阳县杉桥镇伊山村内,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由桓伊隐居而建,为全国百大古寺之一,也是衡阳市历史最悠久的寺庙[1][2]

历史[编辑]

伊山寺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冬,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桓伊在淝水之战获胜后隐退于伊山而筑。后经唐代续修扩建,逐渐形成9进13横规模。宋徽宗时期,钦赐为“景德禅寺”,亦名伊山寺[1][2]

景观[编辑]

参见:衡阳县在线拍摄的伊山寺视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伊山寺旧有9进13横规模,有“伊山八景”:翠颖楼、晒日楼、读书台、千僧塔、青龙桥、云锦峰、逆流洞、双眼井。但因年代久远,寺院坍塌,现仅存一进佛殿[2]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蒋, 晓东. 全国百大古寺之一伊山寺修复开放再现魏晋风貌. 中国衡阳新闻网. 2004年11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4月3日). 
  2. ^ 2.0 2.1 2.2 衡阳市建设志, 编纂委员会. 第三章建筑工程第一节古典建筑. 《衡阳市建设志》.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5年: 194-197. ISBN 7-5438-1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