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八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溪南八景》是的著名徽州府歙县西乡西溪南村(别称丰南)的八处风景,分别是:祖祠乔木、梅溪草堂、南山翠屏、东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坞凤鸣、山源春涨。最初见于元代的《溪南吴氏八景记》,明清时期曾一再成为祝枝山石涛等诸多大家诗画描绘的主题。

《溪南八景记》[编辑]

“溪南八景”最初见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当地人吴希德(号梅溪居士)所写的《溪南吴氏八景记》[1]

《溪南八景》诗[编辑]

明弘治戊午年(1498年),吴门四才子之一、西溪南吴氏外甥祝枝山来游西溪南,从故交吴希德后裔吴以睿处见到《八景记》后,题写律诗八首《溪南八景》[2]

  • 《祖祠乔木》:“煌煌清庙奠崇冈,灵树擎天拔地强。天子报功惟社稷,云孙追远许烝尝。千寻古色武侯柏,十亩清阴召伯棠。今日孙枝正蕃秀,愿移材干献明堂。”
  • 《梅溪草堂》:“君子高居涧水浔,小斋还筑傍琼林。看花忽见乾坤理,玩易正求天地心。香蜡浮浮谁共味,寒流汩汩自成音。试看床上书连屋,莫道前人不遗金。”
  • 《南山翠屏》:“结庐当面至周遭,登眺何须着屐劳。节彼瞻如太师尹,悠然见似隐君陶。千岩雨过浮青障,万木春深滚翠涛。拄颊朝来浔新句,禾麦秋色与相高。”
  • 《东畴绿绕》:“庞公宅畔甫田多,猷亩春深水气和。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鱼鳞隐伏轻围径,燕尾逶迤不作波。最喜经锄多有获,丰年定愧伐檀歌。”
  • 《清溪涵月》:“黄山高脉滥微觞,一道分流向草堂。有本却如先泽远,分清还看末流长。金波冷浸罗纹丽,玉髓虚凝宝鉴光。记得唐贤佳句在,千寻练带晚含香。”
  • 《西陇藏云》:“非烟长护屋西岑,恍惚朝晖又夕阴。不可赠君惟自悦,有时出岫本无心。微横一抹蛾眉翠,漫绕千重絮幄深。好去从龙覃世泽,南溪应作傅岩寻。”
  • 《竹坞凤鸣》:“当时贤者此徘徊,手把琅玕屋后栽。万个自缘医俗在,九苞曾览德辉来。宫商盈耳箫韶奏,毛彩朝阳紫翠开。今日遗雏有君子,来仪须上九成台。”
  • 《山源春涨》:“清时潘骑有闲居,山泽源通二月余。才见甘霖过洞府,忽看浮气袭图书。镜铺浩渺金波泛,帘挂玲珑玉液虚。好待桃花春浪暖,君家惊起化龙鱼。”

清康熙年间,吴氏后裔吴与桥将祝枝山诗摹勒刻碑,现存歙县“新安碑园”。

《溪南八景图册》[编辑]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正月十三日,在扬州青莲阁,画家石涛系受好友名士吴南高之邀,用宋罗纹纸,根据祝枝山诗作《溪南八景》的诗意,创作八幅山水画册页《溪南八景图册》,描绘吴南高家乡,共八开,每开纵31.5厘米、横51.8厘米,题跋中说明绘于“庚辰上元前二日青莲阁”,即绘[3]。画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这套册页后为上海收藏家庞莱臣收藏,1937抗日战争湖州南浔镇沦陷时,图册散失四开,现存第四、五、七、八图。1940年由张大千补画四开,现一同藏于上海博物馆[4]

参考[编辑]

  1. ^ 西溪南. 徽州区政府办. 2022-09-28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2. ^ 《丰南志》
  3. ^ 石涛与西溪南(三). 黄山日报. 2015年6月12日 [2023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5月15日). 
  4. ^ 凌利中 李兰. 吴湖帆特展的石涛册页,哪四册是张大千补绘的?. 澎湃新闻. 2016-01-20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