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Jasonzhuocn/工作區62 百科作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MF編者調查
  • 學者對維基管理員社群的普查與個別訪談
  • 學者對維基社群的調查
  • 記者對社群成員的訪談報導
  • 過往百科全書的經驗分享

對百科全書的閱讀背景[编辑]

  • 紙本百科全盛時期,在美國每年可以銷售超過一百萬套的百科全書到美國家庭[來源請求],故學者稱,在先進國家如美國,百科全書是知識階層家庭普及之物。但在華文世界並非如此,在1990年代,華文界文人曾感嘆,有生之年見到最大規模的中文百科全書仍屬夢想。
  • 在過去,百科全書市場發達的美國,中型百科全書的銷量遠比大英百科全書這種大型百科來的翻倍。
  • 狹義而言,大型綜合百科全書在華人家庭並不普及;但廣義而言,小型百科全書如兒童百科全書、專科百科全書,專科圖鑑,辭書等並不匱乏。絕大多數維基人沒有真正長期閱讀或翻查大型綜合百科全書的經驗,較可能接觸過不同型式的小型百科類書。

跨領域協作[编辑]

  • 百科全書是寫給行外人讀者,不需要非常深入。
  • 粉絲向和追求數量的編者不會廣泛閱讀條目,而是在建立條目或專注在特定條目上。除此之外,百科全書大多數的編者比起費時編纂,更多時間放在閱讀,吸收知識。
  • 編纂中大型百科全書需要學術界支持,該國要有足夠的人才支應。
  • 但是維基百科打破了這個限制。放寬了編纂限制,讓一般人也能編纂門檻較低的領域,而由熟悉維基語法與寫作風格的外行人協助順稿。
  • 進一步的,難易度到達大學學科水平的知識,維基百科在部分領域有足夠該科的大學生和碩士生、教師可以支應。
  • 而對於艱深難懂的知識,本來就超越了綜合百科全書的收錄範疇。綜合百科全書本就不收超過普通外行人理解能力以外的文章。能夠到達此類十分艱深條目的讀者非常稀少,已是該科系的學習者。
  • 維基百科編者來自不同領域學科,彼此又不同程度的互相跨領域協作。如一則條目如果能由跨領域編者協同完成,則可同時包含生物方面的解釋,又有生活應用介紹,還有文學詩詞的補充。換言之,維基百科編者互相擔任了紙本百科全書中為其它編者順稿的工作。尤其在專業以外,wiki語法、維基寫作通則、補充插圖等作業,都可以由經過訓練的專業以外維基人協作完成。
  • 非本科系編者,能以外人角度對專業以外條目提出看法。例如由臺灣維基社群所指導的「醫週譯」醫學生團隊撰寫的下背痛條目,在特色條目評選過程中,和非醫學人士6+的討論即為一例。
  • 不同領域互相跨入的門檻又不同,日常生活類的內容最容易進入。
  • 對文史哲譯背景的維基人來說,能夠編寫、維護天文學的淺顯段落,但跨入進階物理學的相對門檻就高。
  • 無樂理基礎的編者面對音樂條目,要獨自寫出條目的音樂理論部分是很困難的,需先下一番功夫理解基礎樂理,否則就算是從外文翻譯過來也譯得很生硬。請比較潤飾前的音樂段落與修改後的曲式段落
  • 依據許多記者及學者對維基人的深入訪談,絕大部分貢獻量豐碩的維基人,九成以上所涉及的條目都在自己的專業以外。除了貢獻所長,也大量閱讀其他領域的條目,並協助修改,甚至進一步跨領域的研讀材料並創建條目。
  • 文史政與大眾流行文化的編者雖然最活躍,但條目數量最多的是天文學的小天體與生物學的物種條目。
  • 在FAC與GAC裡面,至少在一些進入門檻較高的領域當中,來自於非專業領域的評選意見,較傾向於文句是否通順、功能格式是否符合社群期待,外行人較少探究內容的準確程度。

編纂內容以外[编辑]

  • 除了以內容為中心的工作,也有大量並非直接維護內容的工作。
  • 社群內部文化的形塑、內部交流、價值與精神傳承。
  • 與學界、政界、NGO交流。
  • 線下交流。部分完全跨出百科範疇。
  • 改進軟體功能。
  • 維持社群秩序,查核用戶。
  • 與內容無關的社群秩序的制定。
  • 封禁申訴與代註冊。

教育程度[编辑]

維基媒體基金會戰略計畫調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伴侶關係、家庭等項目的調查結果
  • 張之傑,環華百科全書主編,在1982年所著的〈編百科全書有感〉文章中,提及編纂者的教育程度。
    • 編纂條目來源依編者分為工作同仁和外稿
      • 外稿編者多為在學或畢業未久的研究生(碩士),因研究生的平均水準,約略等於大專教師的平均水準(此文發於1982年)
  • 維基百科雖然是人人可編寫的百科全書,但長期活躍的編者,在中文版有6成以上是大學教育程度,近2成為碩士,還有一些博士。百度百科的作者也有類似比重。
  • 進入門檻高的知識領域、且高品質的條目主要內容並非人人皆可寫得出來。但有許多門檻相對低的日常生活類題材,只要經過一番練習,揚長避短,善用參考文獻,中學畢業程度也可以寫出高品質的特色條目。例如寫國外的條目不必然閱讀英文文獻,若有華語發音的紀錄片節目,也能做為寫作參考。
  • 隨著維基百科的學習曲線延長,要深入熟悉維基百科運作的成本逐年拉高。
  • 若有經歷文獻學基礎訓練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相等,能夠辨別、挑選合適的文獻。一部分的研究生與學界編者則進一步引用較艱澀的學術論文。相對的,小學、中學、五專教育程度的編者,較習慣直接取用Google可找到的一級文獻,但不辨別文獻的可靠程度。
  • 能否維持中立性和教育程度並非絕對。在維基知名度普及之後,也吸引到能夠旁徵博引的研究生加入編寫,長期寫出來的內容卻相當偏頗,並未主動維持條目的平衡。
  • 是否守序和教育程度也非絕對,極少數破口大罵或是玩弄馬甲的活躍用戶,是碩士或博士生。
  • 編者社群水準和社群規模並非絕對正相關。例如閩南語維基百科的社群規模非常小,但閩南語版的進入門檻相當高,編者由語言學者、方言作家、碩博士與醫師組成,平均學歷程度遠遠高於中文維基百科。

參予程度的四種假設[编辑]

  • 有聽聞過維基百科,但沒有閱讀過。
  • 偶而因查閱需要而接觸維基百科
  • 長期讀者
  • 長期讀者與長期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