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参赛资格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列举20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参赛资格。羽毛球世界联合会主要透过奥运积分排名来为各代表团分配参赛席位,同时为每个单打小项各预留1个主办国席位和2个外卡席位。

概述[编辑]

羽毛球世界联合会计划在该届奥运羽毛球项目上分配172个参赛名额(每性别86个),与往届比赛持平[1],其中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各计划分配38个名额(各含1个主办国名额和2个外卡名额),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则各有16个席位(32名运动员)。每个代表团最多可以派出8名男选手和8名女选手参赛。绝大多数名额依据2024年4月30日的奥运积分排名进行分配,直至分配完毕为止。[2]

计算奥运积分的时期由2023年5月1日开始,至2024年4月28日结束。选手需参加羽毛球世界联合会指定的赛事以积累奥运积分。指定赛事包括:[2]

所有参赛名额分配给运动员,若一个代表团在一个小项上有多名选手或组合进入奥运积分排名入围线(排除放弃名额的选手或组合),则该代表团可选择拒绝提名更高排名的选手或组合,让排名更低的选手或组合递补获得名额。入选代表团名单的运动员必须进入相应小项的奥运积分排名,参加最少三场在2023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28日期间进行的奥运积分赛事(以主办国身份获得名额的选手例外),且符合奥林匹克宪章[2]

每个小项也都设有大洲名额,若某一大洲在某一小项上没有任何选手/组合透过奥运积分排名直接获得名额,则该大洲在该小项上排名最高的选手/组合可获得大洲名额,前提是该选手必须达到规定的奥运积分排名(单打为前250名,双打则为前50名)。大洲名额包含在奥运积分排名名额当中,且不考虑外卡名额和主办国名额的具体分配情况。每个代表团最多可在两个小项上(含单双打)获得大洲名额,若一个代表团在三个或以上的小项上都获得大洲名额,则该代表团必须从中挑选其中两个小项参赛。[2]

若有一位运动员在多于一个小项中获得参赛名额,腾出的名额将会增加至该运动员所属性别的单打小项,并按奥运排名递补。[2]

主办国法国如果在某一单打小项上未能凭借奥运排名获得任何名额,则该国可在该单打小项上获得一个主办国名额,即便法国在对应性别双打小项及混合双打小项获得名额,该国仍可行使上述权利。另外,每个单打小项各设两个外卡名额。符合外卡申请条件的国家/地区奥委会必须在2024年1月15日前提交提名名单。获得外卡名额的选手名单会在奥运积分排名截止后公布。[2]

任何空出的参赛名额将按照奥运排名递补分配。[2]

参赛名额分配[编辑]

在单打小项中,如果某一代表团有至少2名选手进入奥运排名前16位(粗分界线以上),则该代表团可在对应单打小项上派出最多2名选手参赛。在双打小项中,如果某一代表团有至少2对组合进入奥运排名前8位(粗分界线以上),则该代表团可在对应双打小项上派出最多2对组合参赛。下表仅收录接受所获名额以及放弃所获名额的选手/组合。[2]

大洲名额
放弃名额
主办国名额
三方委员会邀请名额
特别邀请名额
兼项选手腾出名额
未使用大洲名额重新分配
未使用主办国名额重新分配
未使用三方委员会邀请名额重新分配

男子单打[编辑]

男子单打名额分配情况[3]
名额顺位 奥运排名 运动员 代表团 备注
1 1 维克托·阿萨尔森  丹麦
2 2 石宇奇  中国
3 3 乔纳坦·克里斯蒂  印度尼西亚
4 4 安德斯·安东森  丹麦
5 5 奈良冈功大  日本
6 6 李诗沣  中国
7 7 安东尼·西尼苏卡·金廷  印度尼西亚
8 8 昆拉武特·威提讪  泰国
9 9 普兰诺伊·H·S  印度
10 10 李梓嘉  马来西亚
11 11 西本拳太  日本
12 12 骆建佑  新加坡
13 13 拉克什亚·森  印度
14 14 周天成  中华台北
15 15 李卓耀  中国香港
16 20 小托马·波波夫  法国
17 24 杨灿  加拿大
18 38 凯文·科登  危地马拉
19 42 阮日  爱尔兰
20 43 朱利安·卡拉吉英语Julien Carraggi  比利时
45 马克·卡尔尤  荷兰 不获国家奥委会提名
21 47 全奕陈  韩国
22 48 伊戈尔·科埃略  巴西
23 51 米沙·西尔伯曼  以色列
24 54 扬·劳达  捷克
25 56 乌里埃尔·詹胡拉英语Uriel Canjura  萨尔瓦多
26 57 卡勒·科利约宁  芬兰
27 58 艾德·雷斯基·雷查约  阿塞拜疆
28 67 路易斯·拉蒙·加里多  墨西哥
29 68 巴勃罗·阿维安  西班牙
30 69 德米特里·帕纳林  哈萨克斯坦
31 72 Viren Nettasinghe  斯里兰卡 主办国名额重新分配
32 73 乔瓦尼·托蒂  意大利 兼项选手腾出名额
33 74 黎德发  越南 兼项选手腾出名额
34 77 法比安·罗斯  德国 兼项选手腾出名额
35 78 舒之颢  美国 大洋洲区名额重新分配
36 88 托比亚斯·金齐  瑞士
37 89 柯林斯·瓦伦丁·菲利蒙  奥地利
38 101 阿努奥卢瓦波·朱翁·奥佩约里  尼日利亚 非洲区名额
39 112 乔治·朱利安·保罗  毛里求斯 非洲区名额
159 邓浩林  澳大利亚 大洋洲区名额,因大洲名额满额而放弃
198 Edward Lau  新西兰 大洋洲区名额,不获国家奥委会提名
40 179 普林斯·达哈尔英语Prince Dahal  尼泊尔 外卡名额
41 286 苏林·奥普提  苏里南 外卡名额

女子单打[编辑]

女子单打名额分配情况[4]
名额顺位 奥运排名 运动员 代表团 备注
1 1 安洗莹  韩国
2 2 陈雨菲  中国
3 3 卡罗列娜·马琳  西班牙
4 4 山口茜  日本
5 5 戴资颖  中华台北
6 6 何冰娇  中国
7 9 格蕾戈丽亚·玛丽斯卡·东宗  印度尼西亚
8 10 张蓓雯  美国
9 11 大堀彩  日本
10 12 拉差诺·因达农  泰国
11 13 金佳恩  韩国
12 14 普萨拉·文卡塔·辛杜  印度
13 16 素尼达·革通  泰国
14 18 杨佳敏  新加坡
21 莱恩·霍尔马克·杰克斯菲德  丹麦 不获国家奥委会提名
15 22 米娅·布里西费尔特  丹麦
16 23 克里斯蒂·吉尔莫  英国
17 24 阮垂玲  越南
18 25 李文珊  加拿大
19 29 李怡逢  德国
20 32 吴堇溦  马来西亚
21 35 内斯莉汗·阿林  土耳其
22 43 德·塔·图萨  缅甸
23 45 齐雪霏  法国
24 46 卢善恩  中国香港
25 47 茱莉安娜·维亚拿·维埃拉西班牙语Juliana Vieira  巴西
26 49 谭莲妮  比利时
27 50 克里斯汀·库巴  爱沙尼亚
28 63 伊内斯·卡斯蒂略  秘鲁
29 65 特里萨·斯瓦比科娃  捷克
30 69 珍吉拉·施塔德尔曼  瑞士
31 71 Keisha Fatimah Az Zahra  阿塞拜疆
32 74 Polina Buhrova  乌克兰
33 76 Kaloyana Nalbantova  保加利亚 外卡名额重新分配
34 76 瑞秋·达拉赫  爱尔兰 主办国名额重新分配
35 92 何羡儒英语Tiffany Ho  澳大利亚 大洋洲区名额
36 104 凯特·卢迪克  毛里求斯 非洲区名额
37 105 乔哈尼塔·肖尔茨  南非 非洲区名额
38 115 法蒂玛特·纳巴哈·阿卜杜勒·拉扎克  马尔代夫 外卡名额
39 1098 Dorsa Yavarivafa  难民[5] 特别邀请名额

男子双打[编辑]

男子双打名额分配情况[6]
名额顺位 奥运排名 运动员 代表团 备注
1 1 梁伟铿
王昶
 中国
2 2 姜敏赫
徐承宰
 韩国
3 3 萨维克赛拉吉·兰基雷迪
奇拉格·谢提
 印度
4 4 金·阿斯特鲁普
安德斯·斯考劳普·拉斯姆森
 丹麦
5 5 谢定峰
苏伟译
 马来西亚
6 6 保木卓朗
小林优吾
 日本
7 7 法贾·阿尔弗兰
穆罕默德·里安·阿利安托
 印度尼西亚
8 8 刘雨辰
欧烜屹
 中国
9 10 李洋
王齐麟
 中华台北
10 19 本·莱恩
肖恩·文迪
 英国
11 22 苏柏·宗国
革德伦·吉丁努蓬
 泰国
12 27 马克·拉姆斯富斯
马文·塞德尔
 德国
13 34 董星宇
矢仓尼尔
 加拿大
14 37 克里斯托·波波夫
小托马·波波夫
 法国
15 42 邱恺翔
约书亚·袁
 美国
16 44 翁德雷·克拉尔
亚当·曼德雷克
 捷克

女子双打[编辑]

女子双打名额分配情况[7]
名额顺位 奥运排名 运动员 代表团 备注
1 1 陈清晨
贾一凡
 中国
2 2 白荷娜
李绍希
 韩国
3 3 刘圣书
谭宁
 中国
4 4 松山奈未
志田千阳
 日本
5 6 金昭映
孔熙容
 韩国
6 7 松本麻佑
永原和可那
 日本
7 9 阿普里亚尼·拉哈育
西蒂·法迪亚·席尔瓦·拉马丹蒂
 印度尼西亚
8 10 宗功攀·吉迪特拉恭
拉温达·巴宗哉
 泰国
9 14 陈康乐
穆拉里塔兰·蒂娜
 马来西亚
10 16 玛戈特·兰伯特
安妮·特兰
 法国
11 19 加夫列拉·斯托伊娃
斯蒂法尼·斯托伊娃
 保加利亚
12 20 杨雅婷
杨霈霖
 中国香港
13 21 塔尼莎·克拉斯托
阿什维尼·蓬纳帕
 印度
14 22 麦尔肯·弗勒尔戈德
萨拉·蒂格森
 丹麦
15 31 许忻霏
许怡霏
 美国 泛美区名额
16 32 塞特亚纳·玛帕萨
于亚杰
 澳大利亚 大洋洲区名额

混合双打[编辑]

混合双打名额分配情况[8]
名额顺位 奥运排名 运动员 代表团 备注
1 1 郑思维
黄雅琼
 中国
2 2 冯彦哲
黄东萍
 中国
3 3 渡边勇大
东野有纱
 日本
4 4 徐承宰
蔡侑玎
 韩国
5 6 德差蓬·保乌拉努科
沙西丽·德拉达那猜
 泰国
6 7 金元昊
郑那银
 韩国
7 8 邓俊文
谢影雪
 中国香港
8 9 陈堂杰
杜颐沩
 马来西亚
9 10 马蒂亚斯·克里斯蒂安森
亚历山德拉·博尔
 丹麦
10 11 汤姆·吉凯尔
德尔菲娜·德尔吕
 法国
11 13 叶宏蔚
李佳馨
 中华台北
12 14 罗宾·塔博林
塞莱娜·皮克
 荷兰
13 15 里诺夫·里瓦尔迪
皮塔·哈宁泰亚斯·门塔里
 印度尼西亚
14 18 许永凯
陈薇涵
 新加坡 大洋洲区名额重新分配[9]
15 29 邱恺翔
珍妮·盖
 美国 泛美区名额
44 朱哲辉
格罗娅·萨莫维尔
 澳大利亚 大洋洲区名额,因大洲名额满额而放弃
16 47 科塞拉·马迈里
塔妮娜·马迈里
 阿尔及利亚 非洲区名额

参考资料[编辑]

  1. ^ IOC Approves Qualification Regulations for Paris 2024 Badminton. BWF. 2022-04-29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Qualification System - Games of the XXXIII Olympiad - Badminton (PDF). IOC. 2023-05-11 [2023-07-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3-07-19). 
  3. ^ RACE to PARIS - BWF OLYMPIC QUALIFICATION - MEN'S SINGLES (PDF). BWF. 2024-06-11 [2024-06-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4-06-17). 
  4. ^ RACE to PARIS - BWF OLYMPIC QUALIFICATION - WOMEN'S SINGLES (PDF). BWF. 2024-06-11 [2024-06-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4-06-17). 
  5. ^ Dorsa Yavarivafa in IOC Refugee Team for Paris 2024. BWF. 2024-05-02 [202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2). 
  6. ^ RACE to PARIS - BWF OLYMPIC QUALIFICATION - MEN'S DOUBLES (PDF). BWF. 2024-06-11 [2024-06-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4-06-17). 
  7. ^ RACE to PARIS - BWF OLYMPIC QUALIFICATION - WOMEN'S DOUBLES (PDF). BWF. 2024-06-11 [2024-06-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4-06-17). 
  8. ^ RACE to PARIS - BWF OLYMPIC QUALIFICATION - MIXED DOUBLES (PDF). BWF. 2024-06-11 [2024-06-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4-06-17). 
  9. ^ 我国羽球夫妻档搭上奥运列车 陈薇涵落泪:给亡母的最好礼物. 联合早报. 2024-05-27 [202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