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小北門 (廣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小北門,是中國廣州宋代時代的城門,位於廣州市北部,是老城八城門之一。

位置[編輯]

在今越秀區,在越秀山(觀音山)東面,處越秀山麓,位於現在的小北路越秀北路交匯處,即約莫小北花圈處。

歷史[編輯]

經濟[編輯]

位於省城北部,較爲荒涼。

軍事[編輯]

小北門是廣州北面的制高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拆除[編輯]

1918年,中華民國政府修築馬路,小北門被拆除。

影響[編輯]

現廣州有一馬路曰小北路。

復建[編輯]

2009年3月10日,越秀區建設和市政局副局長陳小泉表示,越秀區準備在越秀公園東門復建「小北門」,並在越秀公園前廣場建造「小北尋跡」綠化廣場。[1][2]

復建方案[編輯]

方案一[編輯]

保留越秀公園東門入口門樓以及門窗,整體色調為灰色。

方案二[編輯]

保留越秀公園東門入口門樓以及門窗,整體色調為暗紅色。

方案三[編輯]

保留越秀公園東門入口門樓,但不保留門窗。

方案四[編輯]

拆除越秀公園東門入口門樓,按照古城門比例與樣式建仿古門樓。

時間[編輯]

方案於2009年3月底敲定,4月動工,預計6月份可完工。

參考資料[編輯]

  1. ^ 「小北門」6月有望重現解放路將復建騎樓[永久失效連結]
  2. ^ 重建小北門公示四方案- 大洋新聞[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