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耳語
◌̣
編碼
HTML碼(十進制)̣
Unicode碼(十六進制)U+0323

耳語是一種無聲發聲態聲帶外展以不震動,空氣從杓狀軟骨之間經過,創造出說話時聽得見的湍流。[1]喉上調音則完全和平時相同。

正常說話時,聲帶一般介於發聲和不發聲之間。耳語時,則只有濁音部分改變,這樣聲帶介於耳語聲和不發聲之間,不過這兩個狀態的聲學差距非常小。[2]因此,要想實現耳語的語音識別相當難,在聲調完全缺失的條件下,通過特徵性頻譜範圍探知音節詞彙幾乎不可能。[3]人工神經網絡等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可以勝任這一工作,如Amazon Alexa[4]

國際音標沒有專門描寫耳語用的符號,因為耳語不在任何語言中作為音位出現。有時會在濁音下加點表示。

社交用途[編輯]

正在耳語的女孩。

耳語一般都是悄悄地說,不讓附近的別的聆聽者聽清。例如,為在表達秘密信息時預防無意偷聽,或在圖書館等比較安靜的地方不打擾別人時,一般用耳語。大聲耳語一般只用在戲劇性情景或強調詞句時。耳語發聲所需的氣流比普通說話時要少,但如果用更少的力發聲的話,會使得聲帶疲勞得更快。

ASMR[編輯]

在2010年,人們發現耳語是引發ASMR的途徑之一。[5]這種現象在一些相關YouTube視頻中首次出現,人們對着攝像頭輕聲耳語,給予觀眾刺激。[6]觀眾往往用這些視頻幫助他們入睡或放鬆。[7]

注釋[編輯]

另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Principles of Phonetics. John Laver, 1994, Cambridge Textbooks in Linguistics.
  2. ^ Language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Andrew L. Sihler, 1999, John Benjamins, ISBN 1556199686.
  3. ^ 存档副本 (PDF). [2021-08-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21). 
  4. ^ Whisper to Alexa, and She'll Whisper Back.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8) (美國英語). 
  5. ^ Seal, Rebecca. HOW ASMR Become a Sensation. Financial Times. [2021-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0). 
  6. ^ The weirdest YouTube craze yet. NewsComAu. 2014-11-05 [201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7. ^ GentleWhispering and ASMR: The voice that triggers euphoria and seven. The Independent. 2014-12-16 [201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