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樓寶(?—?),鮮卑姓賀樓氏[1][2],字道成代人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2],北魏、西魏官員。

生平[編輯]

樓寶個性淳樸,喜歡讀書,官至光州刺史[2],在魏孝明帝元詡時期轉任朔州刺史。當時邊境戰事頻繁,民眾大多流離四散,樓寶到達朔州後逐漸安撫召集,殘破損壞的舊住宅,都命令修葺建造,民眾歸來的接連不斷,年終考核時樓寶為全北魏第一[3]

後來樓寶跟隨大都督源子邕討伐葛榮,北魏軍隊戰敗,樓寶被葛榮的軍隊囚禁,更改姓名躲在軍隊中,避免受害。很久之後,葛榮軍中有朔州人認識樓寶的,對樓寶說:「刺史怎麼可以自尋痛苦到這種地步?」於是就帶着他去拜見葛榮,葛榮笑着說:「樓公,我正謀劃成就大事,為何相見這麼晚?」葛榮回頭對人說:「這位行善,天道報答他,得以免於災亂,就是應驗。」樓寶遇到一個從葛榮軍中逃走的人,秘密的報告葛榮的形勢,打算作為內應。魏孝明帝感念樓寶的壯志,召見樓寶第二子樓景賢,任命他出任員外散騎侍郎[4][2]。葛榮被消滅後,樓寶才得以返回朝廷[5]

永安年間,樓寶出任員外散騎常侍,出使柔然。之前柔然自稱北魏的藩屬上奏表,後因為中原衰落,書信又採取對等國家的禮儀。樓寶指責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瓌大驚,自知不對,道歉說:「這是寫信之人的錯誤。」於是重新自稱藩屬[6]

魏孝武帝元修即位,敕令樓寶和行台長孫子彥鎮守恆農,之後樓寶跟隨魏孝武帝入關,封廣寧縣伯。大統元年(535年),魏文帝元寶炬詔令樓寶兼領著作郎,監督修訂國史,另外再封平城縣子。之後樓寶出任國子祭酒侍中,進儀同三司,兼任太子太傅[2],又代理太子詹事。樓寶為人簡約少言語,很熟悉舊事,擔任太子的老師,恭謹謙虛,因此受到他人的尊敬。之後樓寶代理涇州刺史,在州中去世[7],朝廷贈予侍中、車騎大將軍司空,諡號敬僖[2]

家庭[編輯]

祖父[編輯]

  • 樓大拔,北魏徵西將軍、中都大官、巨鹿康公

父親[編輯]

  • 樓泉,北魏武安公[2]

子女[編輯]

  • 樓景賢,西魏右衛大將軍、陽平縣子

參考資料[編輯]

  1. ^ 《北史校勘記·卷二十·列傳第八·三0》:樓伏連 諸本「樓」作「婁」,魏書卷三0作「樓」。按元和姓纂(輯本)卷九作「賀連伏連」,又云:「孝文改為樓氏。」據魏書卷一一三官氏志,賀樓氏改為樓氏,匹婁氏改為婁氏。兩姓不同。今從魏書作「樓」。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周曉薇 李皓, 《隋代鲜卑族乞伏氏与贺娄氏之新史料——长安新见隋开皇十五年〈娄叡妻乞伏氏墓志〉》, 《唐史論叢》 (01期), 2019, (01期): 288–298 [2020-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3. ^ 《北史·卷二十·列傳第八》:大拔孫寶,字道成,性淳樸,好讀書。明帝時,仕至朔州刺史。時邊事屢興,人多流散,及寶至,稍安集之,殘壞舊宅,皆命葺構,人歸繼路,歲考為天下最。
  4. ^ 《北史校勘記·卷二十·列傳第八·三一》:授員外散騎常侍郎 按無此官名。疑「常」或「郎」字衍。
  5. ^ 《北史·卷二十·列傳第八》:後隨大都督源子邕討擊葛榮。王師敗績,寶囚於榮軍,變姓名,匿於戎伍,以免害。久之,賊中有朔州人識寶者,謂寶曰:「使君寧自苦至此?」遂將詣榮。笑曰:「樓公,吾方圖事,何相見之晚!」因顧謂人曰:「此公行善,天道報之,得免亂兵,即其驗也。」寶遇逃者,密啟賊形勢,規為內應。天子感其壯志,召寶第二子景賢,授員外散騎常侍郎。葛榮滅,寶始得還。
  6. ^ 《北史·卷二十·列傳第八》:永安中,除假員外散騎常侍,使蠕蠕。先是,蠕蠕稱藩上表,後以中州不競,書為敵國之儀。寶責之。蠕蠕主大驚,自知惡,謝曰:「此作書人誤。」遂更稱藩。
  7. ^ 《北史·卷二十·列傳第八》:孝武帝立,敕寶與行台長孫子彥鎮恆農。後從入關,封廣寧縣伯。大統元年,詔領著作郎,監修國史事,別封平城縣子。後授國子祭酒、侍中,進儀同三司,兼太子太傅,攝東宮詹事。寶為人清簡少言,頗諳舊事,位歷師傅,守靖謙恭,以此為人所敬。後行涇州事,卒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