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譯林
《譯林》2007年第3期的封面
附在《譯林》中的《譯林書評》(2007年第3期)

譯林》是一本中國當代的翻譯文學期刊,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南京出版,1979年10月1日創刊。雜誌現為雙月刊,16開本版式,每期224頁。《譯林》每期的文學內容一般有一篇長篇小說,數篇短篇小說以及幾篇詩歌、散文——這些均為流行的外文作品的中文翻譯;另一方面,雜誌還有關於外國文學的新聞、介紹、評論、當期作品的評析以及專題。

1979年創刊至1997年的20年中,《譯林》為季刊,1997年改為雙月刊[1]。2003年9月,首次推出增刊[1],其後,譯林雜誌社又陸續推出《譯林》的衍生雜誌產品:2005年起,《譯林》每年有增刊;2006年底,出版《譯林·文摘版》第1期的試刊,2007年2月正式出版第1期,雜誌為雙月刊。

《譯林》的中國國內刊號為CN32-1029/I,國際刊號ISSN1001-1897。

創刊經過[編輯]

1979年改革初期,為解決書荒局面,江蘇省出版局決定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創辦《譯林》雜誌,以介紹外國當代文學、特別是健康的通俗文學為重點,由李景端負責籌辦。初版20萬冊,後加印20萬冊,收到1萬多封讀者來信,引起很大轟動。[2]

風波[編輯]

1980年4月中旬,李景端聽聞中央負責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人胡喬木對譯林雜誌提出點名批評,後得知是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的馮至於當年4月7日給胡喬木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對譯林刊登《尼羅河上的慘案》的不滿。胡喬木收到信後,加批語轉發江蘇省委研究處理,江蘇省委研究後批示「……譯林還是應該辦下去,但選稿應當堅持黨的文藝方針……」,隨後根據省委的精神,江蘇省出版局和譯林編輯部做了自查報告,後中宣部沒有追究責任,馮至和譯林編輯部負責人見面溝通,互相諒解。[2]

1983年,在文藝戰線提出「清除精神污染」口號後,有人指責,譯林雜誌主要傳播西方商業化的小說,對廣大讀者是很大的精神污染。譯林雜誌經受了各種壓力,受到了排擠和冷落。[2]

註釋[編輯]

  1. ^ 1.0 1.1 新華網,2003年9月26日:首期《譯林》增刊9月下旬上市。存档副本. [2007-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17). 
  2. ^ 2.0 2.1 2.2 施亮,《譯林》事件始末,炎黃春秋2008年第6期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