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璹(11世紀—1070年9月23日),季玉北宋泉州晉江人。景祐元年(1034年)中進士,習吏事。景祐初年通判宜州儂智高入寇,轉運使發檄文要呂璹發兵會合,有人勸他不去,他不聽,率二千人抄儂智高后路,得到很多首級和俘虜,安定了地方。撰寫《征蠻錄》一卷。歷任漳浦令。漳浦縣處山林蔽翳間,百姓遭受瘴霧蛇虎之害,呂璹教民焚燎而耕,使其免於這些災害。任上因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父子有功於閩地而史書闕載,作詩《謁威惠廟》:

當年平寇立殊勳,時不旌賢事弗聞。唐史無人修列傳,漳江有廟祀將軍。
亂螢夜雜陰兵火,殺氣朝參古徑雲。靈貺賽祈多回應,居民行客日云云。

建立學校,選擇老師,招募民兵以抵禦汀州、虔州盜賊。離任後,百姓為他立生祠。

後為開封府司錄,嘉祐六年(1061年)十一月訊問宦官史志聰指使衛士伐木一案,官吏多為史志聰回護,呂璹堅持辦案,史志聰被貶。

嘉祐年間,知潮州。虞部員外郎朱泌請令虔州增散蠶鹽錢。呂璹和知梅州王叔也都論其利害。後又知懷州

呂璹官終光祿卿。去世時其子呂惠卿官居同判司農事,因喪父而去職。

軼聞[編輯]

  • 能改齋漫錄》卷一十八:呂璹年輕時為漳州漳浦令,為政得人心。邑人為立生祠。有百姓被老虎所害,呂璹哀之,在其死處設一陷阱,守其旁說:「害民者速陷此中。」次日,有老虎陷入其中。當時又有老婦之子,在陳將軍廟盜其供果,出門就摔到台階下而死。老婦哭之甚哀,聽者惻然。呂璹就作文去廟裏訟於神仙,引法律稱:盜宗廟酒食,按罪當黥。而將軍是人臣,盜食其供果罪不當死。且法律應該赦免愚蠢的人才能顯得公平正直。焚燒訟文後,老婦的兒子甦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