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颶風依利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颶風依利達
Hurricane Elida
五級颶風(美國
7月25日,達到最高強度的颶風依利達
形成2002年7月23日
消散2002年7月30日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160英里/小時(260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21毫巴百帕);27.2英寸汞柱
死亡
影響地區墨西哥
2002年太平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颶風依利達(英語:Hurricane Elida)是2002年太平洋颶風季首場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達到五級標準的熱帶氣旋。系統源於7月23日的一股東風波[注 1],形成後快速增強,僅用了兩天時間就從熱帶低氣壓增強成五級颶風,但在此強度下只保持了6個小時就開始減弱。截至2014年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只形成過15場五級颶風[2],依利達產生的大浪雖有抵達墨西哥,但沒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相關報導。

高壓脊影響,颶風向西移動,並兩度進入眼牆置換周期,其中第一次是在風暴達到最高強度左右開始,完成時颶風已行進至水溫較低的海域,第二次則是在颶風開始減弱後不久開始,並且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氣象機構是在依利達位於墨西哥以西洋面時發佈針對該氣旋的最後一份公告,但系統殘留要一直行進至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以西海域才完全消散。依利達的增強速度很快,並且達到最高強度後的減弱過程又很不穩定,氣象組織在預測其強度變化過程中出現許多錯誤。雖然強度預報準確度欠佳,但針對風暴的路徑預測卻比此前10年的總體情況要好。

氣象歷史[編輯]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依利達源於7月13日離開非洲海岸的一股東風波。東風波平穩行經大西洋加勒比海,在此期間沒有顯著發展,於7月21日進入太平洋上空。次日,東風波開始組織,於7月23日在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亞州埃斯孔迪多港Puerto Escondido)東南偏南方向約560公里海域發展成第六E號熱帶低氣壓。[注 2][3]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預計,低氣壓會因受高壓脊影響而向西移動,颶風道格拉斯的動向同樣受到該高壓脊影響[4]。該機構還預計,低氣壓會因風切變少、海面溫度高而在48小時內達到颶風強度[注 3][4]。第六E號熱帶低氣壓在向西移動期間開始進入爆發性增強期[3],僅6小時後就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依利達」(Elida[注 4],系統中已呈現出帶狀特徵中心密集雲區。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修改預報結果,認為風暴會在次日成為颶風[5]

風暴繼續快速強化,逐漸發展出眼狀特徵紅外線衛星圖像顯示中心密集雲區內可能有風眼牆形成[6]。6小時後,氣旋中有很小的風眼形成,依利達於7月24日升級成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二級颶風,持續風速每小時180公里,這時距系統以風力時速56公里強度成為熱帶低氣壓還只過了18小時[7]。颶風還在急劇增強,超過德沃夏克分析法的估算結果,風力時速在6小時後達到217公里,成為四級颶風,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這時終於預測依利達會達到五級強度標準[8]。颶風這時的移動速度約為每小時26公里,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其風眼直徑估計為18公里[9]。7月25日,依利達的風速達到每小時249公里,接近五級颶風標準[10]。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之後的一份公告中認為依利達已達五級強度[11],但直到發佈熱帶氣旋報告時才確認依利達一度成為五級颶風,但只保持了6個小時[3]。颶風這時呈現出同心風眼牆,直到行經至水溫較低的海域後才完成眼牆置換周期[3]

7月25日,最高強度過後的颶風依利達。

接下來,颶風開始減弱,並且減弱過程很不規則。內層風眼牆崩塌後,颶風強度已降至三級標準,風力時速約190公里[12]。依利達這時已到達高壓脊的邊緣,之前正是因為受到這一高壓脊的影響,風暴才沒有轉向西北。颶風開始向西北轉向,然後進入又一輪眼牆置換周期,強度隨之下降到二級颶風標準[13]。7月26日晚,衛星圖像顯示依利達的風眼消失[14]。氣旋繼續減弱,於7月27日降級成熱帶風暴[3]。受副熱帶高壓脊出現薄弱環節的影響,依利達轉向北上[15]。7月28日清晨,依利達開始重新發展,形成中等強度對流,有再度增強的可能[16],但這一趨勢未能持續,風暴於7月29日弱化成熱帶低氣壓[17],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發佈針對系統的最後一份公告時,系統中心距墨西哥蓬塔尤金尼亞(Punta Eugenia)還有約1296公里[18],其對流區位於中心以北,覆蓋海域的海浪約有3.7米高[19]。依利達的殘留向東北方向移動,最終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以西約861公里洋面消散[3]

影響[編輯]

雖然依利達產生的風雨一直都在海上,遠離陸地,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發佈的熱帶氣旋報告認為颶風產生的大浪有可能到達墨西哥海岸,但沒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相關報導,也沒有任何氣象機構發佈熱帶氣旋警告[3]唯一接近風暴的報告來自「新世紀一號」(New Century 1)運載艦(呼號「H9LA」),該艦在離颶風中心370公里洋面測得的風速為每小時64公里,氣壓1008.5毫巴百帕[3]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預測依利達的移動路徑時準確度高於1992至2001年的平均值,但強度預報結果的準確率很低。除72小時預報外,所有預測的錯誤幾率都比長期平均值要高。這主要是因為颶風的增強速度極快,而且達到最高強度後的減弱過程又很不穩定。[3]

歐洲空間局環境衛星上裝載有中解像度成像光譜儀,該儀器觀測並紀錄下颶風依利達達到最高強度的過程,這也是人類首次用中解像度成像光譜儀觀察颶風。這一傳感裝置最初的設計目的主要是記錄海洋生物和水質,以及陸地植被、雲層和水蒸汽。[20]

註釋[編輯]

  1. ^ 東風波指的是沿信風移動的低壓槽[1]
  2. ^ 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定義,熱帶低氣壓是指持續風速在每小時62公里以下的熱帶氣旋[1]
  3. ^ 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定義,颶風是指持續風速在每小時119公里或以上的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這一標準同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相同[1]
  4. ^ 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定義,熱帶風暴是指持續風速在每小時63至118公里之間的熱帶氣旋[1]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Glossary of NHC Terms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03-25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2.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The Northeast and North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database 1949–2013.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14-07-07 [2015-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2).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Jack Beven. Hurricane Elida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2002 [2013-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4. ^ 4.0 4.1 Avila. Tropical Depression Six-E Discussion Number 1.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5. ^ Avila. Tropical Storm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2. 2002 [200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6. ^ Beven. Tropical Storm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3.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7. ^ Franklin. Hurricane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4.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8. ^ Avila. Hurricane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5.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2). 
  9. ^ Avila. Hurricane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6.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0. ^ Franklin. Hurricane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8.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2). 
  11. ^ Franklin. Hurricane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9.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1). 
  12. ^ Beven. Hurricane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11.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3. ^ Avila. Hurricane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14.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4. ^ Beven. Hurricane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15.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5. ^ Lawrence. Tropical Storm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19.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6. ^ Stewart. Tropical Storm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20.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7. ^ Rappaport. Tropical Depression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25.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8. ^ Beven, Franklin, Lawrence, Pasch, and Avila. Monthly Tropical Weather Summary.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19. ^ Lawrence. Tropical Depression Elida Discussion Number 27.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20. ^ European Space Agency. Envisat's MERIS captures image of Hurricane Elida. 2002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2002年太平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TD TS C1 C2 C3 C4 C5



* 中太平洋颶風
# 大西洋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