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Hongyuhei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僅供參考,不可迷信。[編輯]

全球化的今天,網絡成為新聞媒體獲取信息的渠道之一。為測試媒體信息的可靠性與準確性,愛爾蘭一名大學生在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杜撰一段文字。不料,這段杜撰文字被不少報紙引用。「騙局」揭穿後,媒體頗感尷尬,也陷入反思。

媒體:無比尷尬 出面更正

法國著名作曲家莫里斯・雅爾於今年3月28日辭世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四年級學生沙恩・菲茨傑拉德杜撰一段雅爾生前說過的話,在維基百科上貼出來。這段充滿詩意的話如下:「可以說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個長長的聲道,音樂是我的生命,音樂使我獲得新生……我離開人世的時候,我的頭腦中會有最後的華爾茲在迴蕩,只有我會聽到這曲華爾茲。」不久,英國、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幾家大報紛紛引用這段話。

整整一個月,沒有任何人發現這個「騙局」,於是菲茨傑拉德給幾家上當報紙發出電子郵件告知真相。英國《衛報》向他核實後率先發出公開更正,稱這條捏造的引語出自維基百科。其他報社也從網站上刪除相關內容或做了更正。

杜撰者:我不澄清 就成事實

菲茨傑拉德說,他此前一直擔心,迫於發稿速度壓力,媒體將愈發依賴維基百科獲取資源。「我本以為報紙不會使用這段話,因為它沒有來源連結,」22歲的菲茨傑拉德說,「儘管(維基百科的)網絡管理員立即發現這段話來源不明,將之刪除。但記者動作更快,他們迅速引用這段話,並公之於眾。」美聯社11日援引菲茨傑拉德的話報道:「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我沒有出面澄清這件事,這段話將作為雅爾的遺言載入歷史。」

維基:杜撰不妥 記者應謹慎

維基百科發言人說,他欣賞菲茨傑拉德的想法,但做法欠妥。也認為「記者不反覆核查信息來源可靠性,就輕率公佈信息的做法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