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南高史地研究会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史地学报》目录是原来有的内容。 - 黄然煌留言2012年11月29日 (四) 06:20 (UTC)[回复]

《史地学报》目录[编辑]

史地学报第一期目录
  • 史之一种解释 徐则陵教授
  • 史学观念之变迁及其趋势 陈训慈
  • 我国地学家之责任 竺可桢教授
  • 历史与哲学 缪凤林
  • 谕近人言诸子之学者之失 柳翼谋教授
  • 柏拉图理想国兴周官 张其昀
  • 三代海权考证 缪凤林
  • 我国古代金属器物之起源 姜子润
  • 孔子适周见老子年月考 顾铁生教授
  • 菲尼基通商殖民史 王玉章
  • 美国人之东方史观(美国葛立芬 著) 张其昀 译
  • 欧洲战后之新形势(竺可桢教授 讲) 范希曾 记
  • 芬兰述略 诸葛麒 译
  • 慧星 (竺可桢教授 讲) 胡焕庸 王学素 记
  • 欧战大事记 胡焕庸
  • 欧史举要 王庸
  • 美国史学协会年会记 陈训慈 译述


史地学报第二期目录
  • 史地研究会会员全体摄影评论
  • 中国史之宣传 缪凤林
  • 组织中国史学会问题 陈训慈
  • 纪元问题 胡焕荣
  • 历史之社会的价值 陈训慈
  • 对于吾国最近经济变迁之观察 陈训慈

专论

  • 近今史学之发展 徐则陵教授
  • 研究历史之方法 缪凤林
  • 不列颠帝国 胡焕荣
  • 吾国古代金属器物之起源(完) 姜子润
  • 少山多水之江苏之利害谈 白眉初教授

研究

  • 易之国家观 景昌极
  • 周幽王时代国家社会概况(未完) 诸葛麒
  • 汉人生计之研究 柳翼谋教授
  • 火之起源 张其昀
  • 地质学上之三大问题 吴文照

译述

  • 史之过去与将来 陈训慈
  • 关于华府会议之表计种种 张其昀 译

新闻

  • 史学界新闻六则
  • 美国新出史书摘要
  • 世界新闻四十则

附录

  • 一、建筑观象台意见书 竺可桢教授
  • 二、记录 职员录 会员录
  • 三、通讯


史地学报第三期目录

插图

  • 北极阁全景
  • 古钟鼎四种
  • 欧战军盔与炮弹

评论

  • 清史感言 陈训慈

通论

  • 世界今日之重大问题 张其昀 译
  • 钦天山重建观象台议 柳翼谋教授

史地教学

  • 中等中国历史教科书编辑商例 陆维昭
  • 历史教学之设备问题及其解决之方法 徐则陵教授

研究

  • 蜀汉开辟南蛮考 (未完) 束世澄
  • 朝鲜亡国之原因及期其能否复兴之推测 (未完) 向达
  • 李考格(Lyeurgus)之法制 黄应欢
  • 波罗的三国述概 仇良虎
  • 世界气候分区法 王学素
  • 车战之制之起源及其变迁 (未完) 王玉章
  • 周幽王时国家社会概况 (续完) 诸葛麒
  • 唐虞夏商祭祀考 (未完) 全文晟
  • 古书新评
  • 读史通与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张其昀

杂缀

  • 三月分恒星之概说 陆鸿图
  • 南洋风土情形 曾膺联先生 讲 吴文照 记
  • 日本之海上政策与殖民政策 胡焕庸
  • 美人研究中国史之宣导 陈训慈

世界新闻

  • (甲)爱尔兰问题 徐则陵先生 讲 仇良虎 记
  • 八年来鲁案交涉之经过(转载)
  • (乙)地理新材料
  • (丙)一月至三月国外大事记 向达

气象报告

  • 本年一月至三月南京气象报告 竺可桢教授
  • 去秋江浙滨海之两台风 竺可桢教授

书报介绍

  • 欧战后世界各国新形势 竺可桢教授
  • 地学书绍介六则 张其昀 译
  • 史学书绍介四则 陈训慈 译
  • 史地界消息
  • 史学界消息
  • 地学界消息

调查

  • 地学考察报告——汤山 郑鹤声

选录

  • 近世之地理观念 英国洛斯裴教授 讲 龚登朝 记

书报目录

  • 中欧交通史目录 陈衡哲 编

会务

  •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研究会简章
  • 史地研究会第五届纪事(上)

通讯

  • 本会致本校文史地部毕业同学函


史地学报第四期目录

插图

  • 美国加州李杰观象台摄影
  • 六种佛象三种(南京古物保存所陈列品之一)
  • 古剑古戈(南京古物堡存所陈列品之一)

评论

  • 地名 译名统一问题 王学素

通论

  • 改良阳历之商榷 竺可桢教授
  • 清史刍议(附修史私议) 柳翼谋教授

研究

  • 近世史料之一 柳翼谋教授
  • 说内行星交分 陆鸿图
  • 朝鲜亡国之原因及其能否复兴之推测 (完) 向达
  • 蜀汉开辟荆蛮考 (完) 束世澄
  • 车战之制之起源及其变迁 (完) 王玉章
  • 管老学说之比较 何惟科

游记

  • 黄河游记(F.G.Clapp 原著) 张其昀 译

古书新评

  • 读史通与文史通义校雠通义 (完) 张其昀

读书录

  • 各国历史所受地理之支配(J.Fairgrieve 原著) 胡焕庸 译

选录

  • 中国地质学之过去与未来(地质学会开会会长演词)

世界新闻

  • 地理新资料二十七则
  • 四月分世界大事记 向达

书报介绍

  • 史学书五种 陈训慈 译
  • 地学书七种 张其昀 译

史地界消息

  • 史学界消息十七则
  • 地学界消息十五则

评丛五则

  • 图际学术团体与吾国
  • 国人宜注意清宫古物
  • 所望于地质学会者
  • 吾国历史博物馆之宣导
  • 书籍目录应注意之点

调查

  • 地学考察报告(岩山) 郑鹤声
  • 南京古物保存所访问记 陈训慈

气象报告

  • 四五两月南京气候报告

书报目录

  • 中等学校西洋史参考书目
  • 地质调查所出版书目

会义

  • 史地研究会第五届纪事
  • 史地研究会第五届编辑报告
  • 本会交换所得书报目录

通讯

  • 章太炎先生致柳教授信(附覆信)
  • 编辑谈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一号目录

编辑导言

插图

  • 近代大史学家王壬秋先生遗像 陕西长安县之灞桥 长江燕子矶

通论

  • 地理对于人生之影响 竺可桢教授

研究

  • 近世史料之一 (续完) 柳翼谋教授
  • 欧洲大学起源考 张廷休

史地教育

  • 历史教育上之心理问题 徐则陵教授

特载

  • 今夏中华教育改进社关于史地教育之提案及历史教育组地理教学组之会议纪录

史传

  • 地质学发达史 王学素

地志

  • 上海之地理 张其昀
  • 赴济南参与中华教育改进社纪游 韦润珊

论文摘述

  • 文化北进说 陈训慈

气象报告

  • 六七八三月南京气候报告

选录

  • 江苏之财政 柳诒徵
  • 蒙事说略 林长民
  • 西藏旅行谈 索伦生
  • 欧洲旅行中之观察 黄膺白
  • 渐入新时代之澳大利亚洲 益鑫

调查

  • 紫金山 郑鹤声

地学考察报告

  • 高资,香山,朝凰山 孙逢吉

表解

  • 最近欧洲各国地理学进步之概况 张其昀

会务

  • 史地研究会第五届纪事 (续完)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二号目录

插图

  • 黄河铁桥二幅
  • 泰山胜迹 南天门,御帐坪,水帘崖,自中天门望泰山之远景
  • 孔林胜迹 至圣墓,大成殿

评论

  • 论臆造历史以教学者之弊 柳翼谋教授

通论

  • 历史统计学 梁任公讲师
  • 蓝盖氏论历史的政治价值 (续完) 顾泰来教授
  • 地理研究院之计划(美国Davis原箸) 王素学 译
  • 史地教育
  • 战后之德意志历史教学 陈训慈 译

(附录二篇:学校历史科之目的;近世地理教员之目的)

地志

  • 战后俄德二国之现状 江亢虎先 生讲 陆维钊 纪
  • 泰山纪游 韦润珊
  • 曲阜纪游 韦润珊

读书录

  • 历史地理学 张其昀
  • 各国历史所受地理之支配 胡焕庸

时事史

  • 青岛接收之情形 竺可桢教授 讲 王玉章 郑鹤声 记

新书介绍

  • 近世欧洲政治社会史 陈训慈
  • 英国经济史大纲 张廷休
  • 地学书十种 张其昀

史地界消息

  • 史地界十三则
  • 地理界消息十九则

气象报告

  • 九十两月南京气候报告

调查

  • 余姚鱼盐调查 屠急公

表解

  • 最近欧洲各国地理学进步概况 张其昀

会务

  • 本会第六届情形汇记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三号目录

插图

  • 梁任公先生近影

评论

  • 中国之史学运动与地学运动

史地教学

  • 地理教学法之商榷 竺可桢教授

通论

  • 自然环境与经济 箫叔䌹教授
  • 美国之地理学 张其昀 译

研究

  • 正史之史料 柳翼谋教授
  • 唐虞夏商祭祀考 (续) 全文晟

特载

  • 护国之役回顾谈 梁任公先生

地志

  • 游俄杂忆 江亢虎先生 讲 杨楷 笔记
  • 人满之印度 王庸 译

书评 "中国历史研究法纠缪" 张星烺先生 读书

  • 各国历史所受地理之支配 (续) 胡焕庸

新书介绍

  • 西灵地雅(西域新图志) 张其昀
  • 中国与伊兰文化
  • 美国国民史 胡焕庸
  • 新地理

史地界消息

  • 历史界消息十四则
  • 地理界消息十则

选录

  • 欧战与中国文化 江亢虎先生 讲 江章才 笔记
  • 片马问题 王龙章

气象报告

  • 十一十二两月南京气候报告

书报目录

  • 广仓学宭出版关于国史之书目 陈训慈
  • 美国地学社最近几种出版物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四号目录

插图

  • 滇边风景四幅

通论

  • 社会学与史学之关系(美国巴纳博士原箸) 王唐 译
  • 历史之价值(美国赫尔教授原箸) 陈训慈 译
  • 方志之价值(英国密尔博士原箸) 张其昀 译

研究

  • 赫邰民族考 向达

史地教育

  • 高级中学世界文化史纲要 徐则陵教授
  • 学地理之兴趣 张其昀

史传

  • 地质学发达史 (续二卷一期) 王学素

地志

  • 上海之地理 (续二卷一期) 张其昀
  • 杭沪定甬绍一带纪游 郑鹤声
  • 苏禄群岛 赵鉴光

时事史

  • 片马问题研究 赵祥瑗

选录

  • 历史人物与地理之关系 丁文江
  • 记新发现的石器时代的文化 袁复礼

史地界消息

  • 历史界消息十则 (补缀二)
  • 地理界消息十则 (附录二)

气象报告

  • 十二年一二三三月南京气候报告

会务

  • 史地研究会第六届纪事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五号目录

插图

  • 清初天文仪器 消初日晷

通论

  • 史法通论 刘掞藜

史地教育

  • 兑豆二君之大学地理教育观 张其昀 述

研究

  • 婆罗门述 柳翼谋教授
  • 周代商业及交通 金文晟

古书新评

  • 司马迁之史学(读史记) 郑鹤声

读书录

  • 各国历史所受地理之支配 胡焕庸

论文摘述

  • 鲁尔问题之面面观 庄耋璋 摘述

新书介绍

  • 地理类十种 张其昀 译

时事史

  • 印度现状及其趋势 郑鹤声 沈孝凰 记

史地界消息

  • 史学界十五种
  • 地学界八种

气象报告

  • 四月南京气候报告

调查

  • 地学考察报告 (聚宝山) (栖霞山) 郑鹤声

附录

  • 对于本会之希望

杂缀

  • 俄国革命时历史研究之状况 向达 译

史地界消息

  • 历史界九则
  • 地理界六则

谭屑

  • 古代中西交通考 陈旦

气象报告

  • 五月南京气候报告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六号目录

插图

  • 张衡地动仪

通论

  • 史法通论 刘掞藜

研究

  • 契丹大小字考 柳翼谋教授
  • 亚洲东南部山脉河流之新解释 张其昀
  • 希印古代交通考 向达 译
  • 远东问题之地理的背景 张其昀 译

古书新评

  • 司马迁之史学(附表一) 郑鹤声

地志

  • 滇缅交界情形 徐韦曼教授 讲 王学素 全文晟 记

读书录

  • 各国历史所受地理之支配 胡焕庸节 译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七号目录

插图

  •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

特载

  • 不鲁舍拉万国历史学会第五次大会纪事

通论

  • 地理学之新精神 张其昀
  • 历史之意义与研究 缪凤林
  • 地理与国际问题 张其昀

史地教学

  • 对于初级中学地理科的意见 壮尧年 贾伸 杨玉如

研究

  • 夏商二代学者考略 周彀
  • 两汉对外政策 全文晟
  • 中国史书上之马哥孛罗考 束世澄

古书新评

  •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史记 梁任公先生

选录

  • 河南发见古物文献丛录
  • 德国之文化形体学研究会 颂 华

史地界消息

  • 历史界八则
  • 地理界七则

气象报告

  • 本年六月至八月南京气象报告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八号目录

插图

  • 火后之本校口字房(四幅)

通论

  • 近五十年历史的讨源述略 张廷休 译
  • 清儒之史地学说与其事业 郑鹤声

研究

  • 大夏考 柳翼谋教授
  • 商尚质证 陈兆声
  • 儒家所言尧舜禹事为邪真邪 刘掞藜
  • 汉代讲五行者之异同 王焕镳

古书新评

  • 要籍解题之其读法——左传 国语 梁任公

读书录

  • 俄国杂记 周光倬

谭屑

  • 锡兰所传之阿输迦王佚事 王焕镳 译

世界新闻

  • 地理新材料十九则

气象报告

  • 十二年九月十月

纪录

  • 本会指导员杜景辉先生逝世
  • 职员录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一二合期目录

插图

  • 俞曲园先生像

通论

  • 史学蠡测 陈训慈

评论

  • 论以说文证史必先知说文之谊例 柳翼谋先生

专件

  • 拟编全史目录(中华教育改进社议案) 柳翼谋先生

研究

  • 读顾颉刚君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的疑问 刘掞藜
  • (附录一)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顾颉刚
  • (附录二)答顾颉刚先生书 钱玄同
  • (附录三)答刘胡二先生书
  • 周代教育之研究 胡士莹
  • 两汉大学学生考 周光倬,仇良虎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一期

专著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任公先生
  • 美国国民史 胡焕庸 译

世界新闻

  • 地理新材料二八则

书报介绍

  • 大战史 陈叔谅

史地界消息

  • 史学界八则 地学界八则

通讯

  • 陈叔谅君来函
  • 附录观象台更正历时之呈文
  • 国立东南大学民国十三年历史地理公民学试题
  • 史地研究会简章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三期目录

插图

  • 泉男生墓志铭缩本

研究(补)

  • 泉男生墓跋 柳翼谋先生

通论

  • 史学蠡测(续) 陈训慈

史地教学

  • 初级中学人生地理编辑例言 张其昀

研究 古史讨论

  • 与顾颉刚讨论古史第二书 刘掞藜
  • 讨论古书答刘胡二先生书 顾颉刚
  • 研究国学应该首先知道的事 钱玄同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三期
  • 法显玄奘西行之比较 诸葛麒
  • 答束世澄君中国史书上之马哥孛罗质疑 张星烺先生
  • 中国妇女缠足考贾伸
  • 发见外希马拉雅八地之伟绩 刘芝祥 译

专著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任公先生
  • 美国国民史(续) 胡焕庸 译

杂缀

  • 马哥孛罗游记导言序 柳翼谋先生

世界新闻

  • 地理新材料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四期目录

插图

  • 栖霞山千佛岩

通论

  • 清儒对于元史学之研究 郑鹤声

研究 古史讨论

  • 与显颉刚先生书 刘掞藜
  • 答刘胡二先生(续) 顾颉刚
  • 战国用金广证 徐震堮
  • 山越考 刘芝祥
  • 法显玄奘西行之比较(续) 诸葛麒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四期
  • 王船山先生之政法思想 束世澄

专著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续) 梁任公先生
  • 美国美民史 (续) 胡焕庸 译

世界新闻

地理新材料

附录

  • 本会第八届职员录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五期
  • 插图 大同佛像 龙门佛像

通论

  • 清儒对于(元史学)之研究(续) 郑鹤声
  • 史学蠡测 陈训慈

研究

  • 周代丧制概略 汪章才
  • 日本藤原氏与春秋世族之比较 张世禄
  • 中古大学及其精神 (徐养秋教授 演讲) 苏拯
  • 志西沙群岛 李长传
  • 法显玄奘西行之比较(续) 诸葛麒

专著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续) 梁任公先生
  • 美国国民史(续) 胡焕庸 译

杂缀

  • 中国史学研究论文集序 柳翼谋先生

世界新闻

地理新材料

通讯

  • 陈彬和君来函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六期目录
  • 插图 栖霞寺塔石刻释迦受生 栖霞寺塔雕刻释迦受乐

通论

  • 原刑上 龚尔恭

研究

  • 宋元书院讲学制 盛朗西
  • 奴儿干事辑 柳翼谋教授
  • 中国历史上之旱灾 竺藕舫教授 讲 庄耋璋 笔记
  • 定海县志例目 陈训正
  • 日本地理纪要 张其昀

古史讨论

  • 与顾颉刚先生书 刘掞藜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六册
  • 答刘胡二先生书 顾颉刚
  • 古讨史论的读后感 胡 适

专著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续) 梁任公先生
  • 美国国民史(续) 胡焕庸 译
  • 中国地理大辞典调查办法 王华隆

史地界消息

  • 史地界消息七则

世界新闻

  • 地理新材料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七期
  • 插图 浙江省人口密度图 南宋京城图

通论

  • 论宁波建设省会之希望 张其昀
  • 历史之知识 柳翼谋先生 讲,黄锡康 笔记
  • 读王船山先生读通鉴论宋论 郑鹤声
  • 史律 向达 译

研究

  • 汉隋间之史学 郑鹤声
  • 南宋都城之杭州 张其昀
  • 日本地理纪要(续) 张其昀

专著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续) 梁任公先生
  • 美国国民史 (续) 胡焕庸 译

世界新闻

地理新材料


史地学报第三卷第八期目录
  • 插图 栖霞寺塔雕刻释迦苦行 栖霞寺塔雕刻释迦涅盘
  • 通论
  • 拟编中国旧籍索引例义 何炳松
  • 中国文化史绪论 柳翼谋教授
  • 中国与中道 张其昀
  • 大战开始后七年间西洋之中国史研究 王庸 译

研究

  • 汉隋间之史学(续) 郑鹤声
  • 补史记箕子世家 郑鹤声
  • 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略纪 浦江清 译
  • 希腊文化蠡测 李莹璧
  • 仑山化石地层纪略 徐韦曼教授 著 王勤堉 译

专著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续) 梁任公先生
  • 美国国民史(续) 胡焕庸 译
  • 世界新闻
  • 地理新材料


史地学报第四卷第一期
  • 插图 周成王陵 泰山唐槐

专著

  • 史汉异同 黄子亭
  • 诗经篇中所见之周代政治风俗 张世禄

东亚史论文

  • 倭寇 陈伯瀛
  • 北传阿育王事略 V.A.Smith 著 龙文彬 译
  • 法显求法归程考 陈慎
  • 大婆罗谭考 邵森
  • 自汉迄唐交址官史考 王福隆

译述

  • 土耳其共和国 陈祖源
  • 美国国民史(续) 胡焕庸 译

介绍

  • 白眉初先生着地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