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胶海关旧关址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4月14日的几个编辑[编辑]

为避免引发编辑战,对于U:Lovewhatyoudo的编辑之所以不适用于本条目做出以下解释:

  1. 关于{{CHN}}的使用,请见WP:PB
  2. 关于阿理文不需要外文标注,见MOS:外文
  3. 引言开头介绍建筑地址有利于读者找到并查证建筑位置,同时正文即为时间顺序,引言旨在列举重要信息,没有必要按时间顺序。引言开头介绍地址的写法素为惯例,青岛及其他地区古建筑、近代建筑条目均照此例(如保国寺后海塘西大桥 (乌鲁木齐)),该条目提交DYK时社群对此并无异议,对于此前编写的其他DYK条目、优良条目,社群也无异议。
  4. 清朝不存在“大清山东省青岛市”,望仔细研究山东行政区划史。
  5. 胶海关迁址原因是新办公楼建成而非一战,望仔细研读条目。
  6. 抗战代指抗日战争并无任何问题,反倒是“中华民国抗日战争”为极不常用用语,在条目中加入三次,极为啰嗦冗长,不知有何益处、用意何在?

以上原因希望U:Lovewhatyoudo知晓,希望该用户不再做出无益于条目行文与条目建设,且与史实相左的编辑。——StefanTsingtauer留言2022年4月16日 (六) 11:23 (UTC)[回复]

  1. CHN是User:BoazHwang在special:diff/71140169/71141359加的,我恢复版本时不觉意连带加了他这一笔编辑。我对此没有偏好。
  2. 汉化译名人物加注外语是不成文的两种做法之一,当然有些人不加,我觉得可以加。
  3. 页面起首就详细列明街道门牌,通常是旅游指南才会做的事。何况你已用了置顶{{Coord}}模板,读者进来已在置顶显眼位置找到定位该建筑物的提示了。试比较《大英百科全书》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Museum百科条目和《Lonely Planet》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Museum旅游指南对街道门牌的处理。维基百科不是旅游指南。
  4. 感谢指出,“大清.....市”的“市”的确有误。我意思是条目应当在首段首先告诉读者该建筑物的时期。这样说好了,一幅晋代壁画的窑洞,应当在引言第一句提到是在晋代,而不是给第一句抛一个现代国名出来,更不是给现代地址街名门牌。
  5. 感谢指出。
  6. 使用极简称呼“抗战”,在其主条目内使用自无异议,在其他条目里,自然是尽量使用全称为宜。略去侵略方(或参战双方)的名称用意何在?我们又不是惜字如金啊?P.S. MOS:CS4D要求中国用全称,我没法子啊。现在很多条目行文都得使用全称,例如“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恐怕在中国大陆更常用的表达是“我国国庆节”或“中国国庆节”了)、“2008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科索沃关系...”(恐怕在在中国大陆更常用的表达是“中科关系”),“199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化进展...”(google几乎搜不到这种表达),上述三例我看着有够啰嗦,但全称嘛,没法子;同理,也只能啰嗦一下用“中华民国在抗日战争期间”这种表达啊。

-- love.wh 大河浪浪宽 2022年4月16日 (六) 14:4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