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徐元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徐元義(?—1933年11月),又名徐自由山東萊陽人,後因謀殺張靜源而被中國共產黨處決。

生平[編輯]

小學教員。1932年夏,張靜源在褚家疃發展謝明欽孫夷平戰立山入黨時,徐元義一同入黨。1933年2月,徐元義不經萊陽中心縣委批准,到棲霞縣以教學為名,以拉夫方式公開發展黨員。6月,徐元義通過其弟、中共青島市委交通員徐元沛,與中共青島市委接上關係,隱瞞萊陽已有縣委的事實,另行成立了中共萊陽縣委,自任書記,與張靜源為首的萊陽中心縣委分庭抗禮[1]。從此,萊陽出現了兩個縣委同時並存的局面。

9月,中共青島市委書記李大章得知萊陽存在兩個縣委後,即派李仲翔(李林)到萊陽處理兩個縣委的合併問題。李仲翔到萊陽後,先到小徐格莊與徐元義取得聯繫,後到萬第小學找到謝明欽引見張靜源。由於張靜源為書記的萊陽中心縣委隸屬中共中央北方局,未與青島市委接關係,不知李林的真實身份。為弄清李林的政治面目,張靜源即通過謝明欽告訴李林,請作政治形勢報告,以便驗證李林的真實身份。一天晚上,李林在小徐格莊村家廟裡對與會的30多名黨員,作了政治形勢報告。報告後,中心縣委的同志認定李林確是青島市委派來的。於是,張靜源、宋化鵬按李林提議到徐元義家出席了他召開的兩個縣委負責人會議。會上,徐元義提出種種理由阻止兩個縣委的合併,李林會前已摸清了徐元義分裂黨的活動及違犯黨紀的許多問題,對徐元義態度提出嚴肅批評。徐元義不得不同意合併,但要求他能參加合併後縣委的領導[2]

按李林原來的計劃,兩縣委合併後應立即成立新的縣委,但是交通員送來青島市委書記李大章讓李林火速返青的急信。李林接信後要立即離開,原計劃未能完成。李林倉促離開時提出兩點意見:一是新縣委由張靜源負責組建;二是新縣委組建後,在一個月內,由徐元義向青島市委匯報情況。李林走後,張靜源按李林提出的意見,召集中心縣委主要成員劉松山、宋化鵬、宋玉桂在宋玉桂家舉行會議,研究組建新縣委的問題[2]

然而李林走後,徐元義開始策劃殺害張靜源。當日晚,他以到村外開會為名,指派李文芝徐元章、徐元洪、徐鳳瑞等人將張靜源騙至村東南看牛崗處,由李文芝將其槍殺、面容毀壞、將衣服剝掉,移埋於富水河的芹溝口石崖下沙灘里。後被發現,宋玉桂調查認定張靜源死亡,後經查明張靜源確係徐元義所害。10月底,宋化鵬劉松山宋玉桂等人在水口村召開會議,決定派姜宗泰李元勛等黨員處決徐元義。11月初,姜宗泰、李元勛等以給新黨員講話為名,將徐元義引到前淳于村後的青石窩處。然後,由姜宗泰宣布徐元義分裂、背叛中國共產黨、是殺害張靜源的兇手,執行槍決[3]

1933年12月,青島省工委交通員徐元沛,為給其兄徐元義報仇,通過萊陽紅十字會會長李立州、副會長王慈臣,將所掌握的萊陽共產黨員名單提供給梁秉錕,一些中共萊陽縣委成員被捕[4]

參考[編輯]

  1. ^ 常連霆主編;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山東省中共黨史學會編. 山东党史资料文库 第1卷.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5.05: 79–80. ISBN 978-7-209-08772-8. 
  2. ^ 2.0 2.1 李傳敏,李清漢編著. 胶东烽火.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5.06: 85–88. ISBN 7-80199-195-8. 
  3. ^ 夺枪·锄奸·易名——姜宗泰革命二三事. 水母網-煙臺晚報. 2011-06-08 [2018-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6). 
  4. ^ 中共萊陽市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編. 梨乡星火. 中共萊陽市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編.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