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志
外觀
王闓運與湘軍將領多有交往,曾紀澤邀請他撰寫《湘軍志》。光緒三年二月,王闓運開始編纂《湘軍志》。光緒七年閏七月定稿。後應丁寶楨之邀入川,在成都刻板。光緒七年十月,攜板回湘。《湘軍志》有〈湖南防守篇〉、〈曾軍篇〉、〈湖北篇〉、〈江西篇〉、〈曾軍後篇〉、〈水師篇〉、〈浙江篇〉、〈江西後篇〉、〈臨淮篇〉、〈援江西篇〉、〈援廣西篇〉、〈援貴州篇〉、〈川陝篇〉、〈平捻篇〉、〈營制篇〉、〈籌餉篇〉等十六篇。王闓運評論湘軍:「湘軍之可貴者,各有宗派,故上下相親」;又說:「從湘軍之制,則上下相維,將卒親睦,各護其長,其將死,其軍散,其將存,其軍完。」《湘軍志》高度評價曾國藩、胡林翼等人,但對湘軍的屠城與劫掠亦不掩飾。
王闓運自評《湘軍志》時說:「此志自以紀事本末為易嘹,但非古法爾!」[1]黎庶昌稱讚《湘軍志》「文質事核,不虛美,不曲諱,其是非頗存咸同朝之真,深合子長敘事意理,近世良史也。」[2]《老殘遊記》載:「這人負一時盛名,而湘軍志一書做的委實是好,有目共賞,何以這詩選的未愜人意呢?」[3]
《湘軍志》被認為輕詆湘軍及曾國藩,在湘軍將領和湘籍紳士的巨大壓力下,光緒八年送郭嵩燾毀版,後由成都尊經書院學生出資重刻。郭嵩燾兄弟本有纂《楚軍紀事本末》的打算,「會文襄慮近於張功,事以中輟」,僅對《湘軍志》中的疏漏錯謬處一一箋出。1915年,郭嵩燾侄孫郭振墉將批識文字輯錄成軼,並加箋注,以《湘軍志評議》為名出版。黎庶昌《續古文辭類纂》輯錄《湘軍志》之〈曾軍篇〉、〈曾軍後篇〉、〈湖北篇〉、〈水師篇〉、〈營制篇〉等。另外有王定安寫作了《湘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