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20年喬治亞政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0年喬治亞政變
俄國內戰的一部分

提比里西前軍事學院在政變期間成為目標
日期1920年5月2-3日
地點
喬治亞
結果

喬治亞政府勝利

  • 簽訂莫斯科條約
參戰方
喬治亞布爾什維克
支持 :
蘇維埃俄國
喬治亞 喬治亞政府
指揮官與領導者
喬治·科維尼塔澤英語Giorgi Kvinitadze
兵力
大約25人 喬治亞軍校生
傷亡與損失
數人被殺和受傷,3人被逮捕並於之後被處決
喬治亞擊退了從亞塞拜然對喬治亞領土的一系列入侵,並於5月7日與俄羅斯簽署了相互承認的條約

1920年喬治亞政變布爾什維克喬治亞民主共和國發動的失敗的政變。布爾什維克依靠在鄰國亞塞拜然活動的蘇維埃俄國紅軍第11軍,試圖於5月3日控制喬治亞首都提比里西的一所軍校和政府辦事處。喬治亞政府成功鎮壓起義,併集中兵力阻擊俄羅斯軍隊向亞塞拜然-喬治亞邊境推進。喬治亞的抵抗,加上與波蘭的戰爭,使蘇俄領導層推遲他們的喬治亞蘇維埃化計劃,並在5月7日與喬治亞簽署莫斯科條約,承認喬治亞為獨立國家[1][2][3]

背景[編輯]

1917年俄羅斯革命之後未能奪權的大多數喬治亞布爾什維克領導人遷往蘇俄,並在那裡指導旨在破壞孟什維克主導的提比里西政府的地下活動。1918年至1919年間,一系列領導農民革命反對孟什維克的嘗試均告失敗,但更大規模的起義準備工作已經啟動[1][2]

1920年4月紅軍推翻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為喬治亞布爾什維克開創了先例。喬治亞自1919年以來一直與亞塞拜然結成防務聯盟,但孟什維克政府對是否捲入衝突猶豫不決。喬治亞總理諾伊·佐達尼亞在4月30日的講話中表示,只要亞塞拜然人民爭取獨立,喬治亞已準備好向亞塞拜然提供援助。但由於紅軍在巴庫遇到的阻力很小,喬治亞政府最終決定不介入衝突,這一決定遭到了反對派的嚴厲批評[4]。最後,佐達尼亞宣布,如果喬治亞受到攻擊,政府將捍衛其獨立[1]

未遂政變[編輯]

布爾什維克紅軍在高加索的政委,也是約瑟夫·史達林的親密盟友,謝爾戈·奧爾忠尼啟則試圖說服俄羅斯領導人列寧允許進軍喬治亞。5月1日,喬治亞政府下令動員,並任命提比里西軍事學院院長喬治·科維尼塔澤英語Giorgi Kvinitadze將軍為總司令。 喬治亞的布爾什維克對紅軍將繼續進軍喬治亞充滿信心,因此不再猶豫。繼5月1日國際勞動節的騷亂和提比里西的騷亂之後,布爾什維克組建並支持武裝團體控制政府大樓。5月2日至3日晚,約25名布爾什維克戰士襲擊了提比里西軍事學院,作為奪取政權的第一步。科維尼塔澤仍居住在那裡,他和他的學員進行抵抗,打死打傷數名襲擊者。隨後,三名亞美尼亞裔的布爾什維克領導人被送上軍事法庭並被處決。奪權的嘗試失敗了,布爾什維克在提比里西和其他喬治亞城鎮被圍捕[1][2][5]

邊境衝突[編輯]

與此同時,紅軍在到達喬治亞-亞塞拜然邊境後,繼續向喬治亞領土挺進,這顯然是奧爾忠尼啟則自己的主動行動。成功平息提比里西騷亂後,喬治亞政府將全部兵力集中在亞塞拜然邊境,擊退紅軍部隊,發動反攻。蘇俄政府堅稱這場戰鬥是喬治亞和亞塞拜然蘇維埃之間的局部衝突。面對與波蘭重新爆發的敵對行動,蘇俄領導層得出的結論是,在這種情況下,開闢第二戰線並占領喬治亞的代價太大。列寧決定暫時放棄這一嘗試,並同意進行談判,當時喬治亞代表團自四月下旬(即紅軍企圖入侵的前幾天)就一直在莫斯科進行談判。1920年5月7日,蘇俄和喬治亞簽署了相互承認條約[1][2][6][7]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Kazemzadeh, Firuz (1951), The Struggle for Transcaucasia, 1917–1921, pp. 296, 314. The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2. ^ 2.0 2.1 2.2 2.3 Lang, David Marshall (1962), A Modern History of Georgia, pp. 225–6.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3. ^ Pipes, Richard (1954), The Form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Communism and Nationalism, 1917–1923, p. 227.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 ^ Avalov, Zurab (1940), The Independence of Georgia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 261. London: Headley Brothers
  5. ^ Mikaberidze, Alexander. "With Honor and Fidelity:" Life and Career of Colonel Nicolas Tokhadze (1901–1975) of the French Foreign Legion. Tbilisi. 2015: 8–10 [2023-11-16]. ISBN 978-1-312-8969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6). 
  6. ^ Figes, Orlando (1998 reprint), A People's Tragedy: the Russian Revolution, 1891–1924, p. 714. Penguin Books, ISBN 0-14-024364-X
  7. ^ Jackson, George D. & Devlin, Robert James (1989), Dictionary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p. 244. Greenwood Press, ISBN 0-313-21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