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傷寒雜病論長沙古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傷寒雜病論義疏

傷寒雜病論長沙古本》,亦稱《湘古本》,與《桂林古本》及《涪陵古本》(亦稱《四川古本》)並為東漢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在近代發現古本之一。湖南瀏陽劉世禎(劉昆湘)得自於江西張姓老人(張隱君)處,民國之前未見,因此書來源近於傳奇,一些人認為是偽託之作。

歷史

[编辑]

劉世禎自序中說明他在民國初年得到此書的經過,云:

爾後與宗族之友劉瑞瀜(仲邁)共讀此書十餘年。

1932年,劉瑞瀜將古該校刊石印公世,又稱「長沙石印本」。1933年,周岐隱[1]據此書撰《傷寒汲古》,書中比較長沙古本與通行本——宋本《傷寒論》的差異。

甲子年(1924年)起,劉世楨嘗試為書作注;惟力有未逮,囑劉仲邁繼之,至甲戌年(1934年)方演繹成《傷寒雜病論義疏》一書,凡16卷,書中載有《湘古本》原文。

1948年,黃竹齋據《桂林古本》,參照《宋本》、《長沙古本》、《涪古本》,訂定傷寒論條文,撰成《傷寒雜病論會通》。

特色

[编辑]

《長沙古本》雖亦十六卷,但篇章編排類似於通行本《傷寒論》,僅至「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證並治」篇即告完結。未見雜病章節。

此外卷三未如《桂林古本》提及「六氣主客」與「雜病例」,僅只「傷寒例」。而卷四「疫論」論及溫疫、寒疫與溫寒雜合之疫,並列白虎宣穢湯、大逐疫湯、溫裏解鬱湯、通瘀蕩穢湯、小逐疫湯、柴胡分消湯等方劑,則與《桂林古本》相異;惟「疫論」所列之方,其部分組成藥味不似東漢時期仲景方劑常選藥材,例如:檳榔木香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周岐隐,字利川,號穉翁,浙江鄞县人。著有《伤寒汲古》三卷(1932年)。另有《伤寒心解》十卷、《温病条辨歌括选要》(1963年)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