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
外观
张籍(约767年—约830年),唐朝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北遊,經孟郊介紹,在汴州(今河南開封)認識韓愈。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因患目疾,自稱“草色遥看近却无”,人稱“窮瞎張太祝”。元和十一年,转任国子监助教,目疾稍愈。迁秘書郎。藩鎮李師道仰慕張籍的學識,想網羅入幕,張籍婉拒,寫了一首〈節婦吟〉寄給了李司徒[1]。
长庆元年(821年),韓愈薦為國子博士,歷任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终国子司业。时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其出身贫寒,官职低微,能较多地接触社会底层的民众,故其所作乐府诗多批判社会,同情百姓的遭遇,颇为白居易等人所推崇,白居易稱讚为“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2]。与王建齐名,号称“张王乐府”。《彦周诗话》论道:“张籍,乐府、宫辞皆杰出”。其与白居易,孟郊等所作的诗歌被称为“元和体”。著有《张司业集》,編為五卷。南唐张洎收集其诗400多首编为《木铎集》12卷。明代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收诗45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