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癌
外观
(重定向自白華)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月17日) |
壁癌,又稱白華、吐露,是指在混凝土、磚塊等材質中,可溶解的成份隨水溶解,在水份蒸發之後,析出白色的鹽類附著物質[1]:5。其產生的原因相當複雜,因此工程界仍無法找出一勞永逸的防治方法,故以「壁癌」稱之[2]:7。
型態
[编辑]壁癌一般依據產生的原因與成份的不同,可概分為幾種型態:
- 初始白華
- 亦稱為灰花,是水泥在開始凝固的階段,因為水份蒸發而從表面析出的白色物質,通常會發生在外牆磁磚的接縫處。這種白華在水泥凝固後就不會再產生,而且只會薄薄地附著在牆面,可以洗刷掉,或是擺放一段時間後自然消失,對結構並無損傷[1]:9[3]:6。
- 乾式白華
- 乾式白華是水份與水泥中的游離鈣(CaO)結合成氫氧化鈣(Ca(OH)2)後,再形成的含水結晶。因為結合的過程中體積會膨脹,有可能會造成水泥牆面被擠破[3]:7。
- 濕式白華
- 又稱為白華垂流,形成的原理與鐘乳石相似。即當滲入牆面的水份太多,將Ca(OH)2帶出牆面,在水蒸發後形成結晶,或是隨水流沉澱。這種白華在老舊的建築物中最常見,難以消失。通常來源是集中於同一處,沿著牆面的裂縫,慢慢沾染覆蓋到其他地方。只要水源不被斷絕,就會不斷產生,而且可能腐蝕鋼筋,降低結構物的耐久性[1]:9-10[3]:9。
- 晶狀鹽
- 晶狀鹽的主要成份是硫酸鹽或氯化鹽等可溶性鹽類。這些物質的產生不是來自混凝土本身,有可能是來自於在拌合的過程當中,被污染水或拌合材料,也可能是結構體中滲入被污染的水而造成。這種白華會讓混凝土強度降低,甚至風化破碎。若是硫酸鹽,可能對混凝土造成硫化作用;屬氯化鹽則會腐蝕鋼筋,都會減低建築物的壽命[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