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之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hibo77留言 | 贡献2011年9月15日 (四) 04:5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五子之歌》是指夏朝國君太康的五個弟弟的诗歌。

太康被后羿打敗後。太康的五位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後作《五子之歌》,先叙失國之事,以表示悔改[1]。其歌詞曰:

  •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五子之歌》體現出中国原始的政治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一說《武觀》即是《五子之歌》。传说有五子,被贬于觀(今頓丘衛縣),称为“五观”, 亦曰“武觀”[2],夏启十年曾聯合叛乱。《墨子·非乐上》引《武觀》曰:“启子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锽锽,筅磬以方。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

注釋

  1. ^ 史记·夏本纪》有“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裴駰《史記集解》:“孔安國曰:‘太康五弟與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楚辞·离骚》亦云“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2. ^ 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云:“五子,五觀也,亦曰武觀,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