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定國軍節度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定國軍節度使当前版本,由Yinweichen-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14年2月20日 (四) 09:53 (機械人根據格式手冊移除多餘日期內鏈)。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定國軍節度使,為北宋關中地方的節度使之一。

前身為五代匡國軍節度使北宋為避宋太祖諱,改名為定國軍節度[1],仍駐同州,郡名馮翊郡。但宋制以文官任知州軍事,又於各路設置安撫使轉運使提刑使提舉使,剝奪節度使對屬州統治權。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罷廢節度使統轄支郡,定國軍節度僅為同州之「州格」,定國軍節度使成為武職、宗室之官階。所繫同州州名也僅為遙領之虛銜。

金朝改名安國軍節度使,後廢除。

參考文獻[编辑]

  1. ^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三·後周紀四:「定國軍,即同州匡國軍也。太祖登極,避御名,始改為定國軍。」
  • 宋史》卷八十七·志第四十·地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