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分子电流假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分子电流假说当前版本,由A.Romantic.K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14年12月22日 (一) 08:26 (使用HotCat已添加Category:物理現象。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分子电流假说(electrodynamic molecule)是由物理学家安培于1821年提出的一个假说[1],认为磁体产生的磁场是磁体分子具有的环路电流的宏观现象。这一模型被后人修改,用于解释与研究包括磁体在内的热力学与统计力学性质。

提出[编辑]

原始表述[编辑]

磁体分子中以太和两种电流质的分解会产生环绕分子的圆电流,形成一个个小磁体;当它们在外磁场作用下整齐排列时,就会在宏观上表现出磁性。 [2]

实际物理意义[编辑]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分子电流假说”的历史研究》 高光明, 韩春柏 蚌埠教育学院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03期
  2. ^ 《物理学史简明教程》 申先甲等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