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黔西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Yinweichen-bot留言 | 贡献2017年1月9日 (一) 04:51 (機械人根據格式手冊移除多餘日期內鏈及統一格式)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黔西州清朝时设置的

貴州省大定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漢牂牁郡地;三國漢封羅甸國於此;明建水西城;清代討平水西安民,康熙三年(1664年),改置黔西府,二十二年(1683年)降為州,屬貴州省大定府,二十六年改隸威寧府雍正七年(1729年)仍來隸大定府。民國二年(1913年)九月,改稱為黔西縣,三年六月,劃屬貴州貴西道,國民政府成立,廢道,直屬貴州省政府。居民多以農為業。出產以玉蜀黍為大宗,桐油、桔梗也不少,穀米次之,附近礦產亦多,尤以煤礦最豐。[1]

註釋

  1. ^ 段木干主編.《中外地名大辭典》(六至七冊).人文出版社,1981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