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中路道当前版本,由Berthe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18年5月8日 (二) 00:41 →‎参考文献。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中路道中华民国初期行政区划名。

  • 奉天省中路道,民国二年(1913年)1月,北京政府公布三个《划一令》。次月,裁兴凤道,划全省为中路道、东路道、西路道、南路道、北路道5道。民国二年(1913年)9月裁撤中路道。
  • 山西省中路道,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中路道。驻阳曲县(今太原市城区)。辖阳曲、太原、榆次、太谷、祁县、交城、文水、岚县、兴县、徐沟、清源、岢岚、汾阳、孝义、平遥、介休、石楼、临县、中阳、离石、长治、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平顺、壶关、黎城、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辽县、和顺、榆社、沁县、沁源、武乡、平定、昔阳、盂县、寿阳等34县。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名冀寧道

参考文献[编辑]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