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府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猫猫的日记本留言 | 贡献2018年6月21日 (四) 03:46 (取消消歧义,改为条目)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府城指旧时一级的行政机构所在的城市或城池。

在古代中国,府城的规模与所处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等有关,府城之间的规模差异较大,有研究认为明清时期标准的府城规模为城周24里(如正定府城太原府城),但常用的府城规模多为城周12-16里,也有少量府城规模仅有城周4-9里(与常用的县城规模接近),府城内通常可容纳10-36个里坊[1],主要的建筑物有府衙、府学、府城隍庙以及附郭县的县衙、县学和县城隍庙等。

参见

  • 府城鎮,多處地方有名為“府城鎮”的行政區。

参考文献

  1. ^ 王贵祥. 《明代城池的规模与等级制度探讨》. 建筑史. 2009(1):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