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03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erthe留言 | 贡献2018年10月8日 (一) 14:24 →‎参考文献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03型计算机(又名八一型计算机DJS-1型计算机)是中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于1958年制成,为电子管计算机。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于1957年起开始了该机的研制,主要参考了苏联提供的M-3计算机,由738厂(北京有线电厂)负责。该项目负责人为莫根生张梓昌,骨干有董占球王行刚等年轻人,另有苏联专家指导。1958年8月1日,成功运行了四条指令的短程序,标志着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定点31位。最初机器采用的是磁鼓存诸器,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后来使用自行设计研发的磁芯存储器后,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1][2][3]

1959年起103机被用于一些科学计算,如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的力学结构计算便是由103机完成的。[1]该型号总共生产了38台。[3]

参考文献

  1. ^ 1.0 1.1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 (编). 《中国科学院下》.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4: 168. 
  2. ^ 徐祖哲. 《溯源中国计算机》. 三联书店. 2015. 
  3. ^ 3.0 3.1 王伟 (编). 《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