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酸碱电离理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igBullfrog留言 | 贡献2019年5月10日 (五) 06:2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酸碱电离论是1884年由瑞典化学家斯凡特·阿伦尼乌斯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1],该理论认为在解离出的正离子全是H+化合物为酸;解离出的负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该理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理论,但是它具有很多局限性,例如它把酸与碱只限制為水溶液,在非水溶液中无法判定酸碱,无法解释一些物质本身不含H+(例如:AlCl3 氯化铝)或OH(例如:Na2CO3碳酸钠)却在水溶液中呈酸性或碱性等。

参见

参考资料

  1. ^ Svante Arrhenius, 1884, Recherches sur la conductivité galvanique des électrolyt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ockholm, Royal publishing house, P.A. Norstedt & sö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