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赫爾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ronlee90留言 | 贡献2020年3月2日 (一) 02:31 (使用HotCat已移除Category:莫斯科國立大學校友; 已添加Category:莫斯科帝国大学校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亞·伊·赫爾岑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Ге́рцен,1812年4月6日—1870年1月21日),俄国思想家、革命活动家。

生平

1812年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13岁时受到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强烈影响,不久便立誓反抗沙皇专制暴政。1833年他從莫斯科大学毕业,正打算展开社会活动,突然遭到沙皇政府逮捕,后被流放。1840年回到莫斯科,不久又再度被流放。1847年他出国流亡,旅居法国意大利等地,向俄国人民报道西欧的民主运动。1852年他来到国际流亡者集中的伦敦,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刊物《北极星》和《警钟》,通过地下渠道发往俄国。1870年病逝于巴黎。

作品

其主要作品有:《谁之罪》、《往事与随想》等。他的作品影响了俄罗斯几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评价

以赛亚·伯林极为欣赏赫尔岑,在《伯林谈话录》中他认为“赫尔岑是个真正的思想家,他也许是那些最早受浪漫主义理论影响的思想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