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紅蜻蜓 (童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Gyucdavis留言 | 贡献2020年3月13日 (五) 00:55 →‎参考文献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紅蜻蜓 (童謠)
《紅蜻蜓》石碑(兵庫縣龍野市

作词

 日本三木露风(1921年)

作曲

 日本山田耕筰(1927年)

制作地区

 日本

紅蜻蜓》(日语:赤とんぼ赤蜻蛉、あかとんぼ)是一首著名日本童謠,由三木露风作詞、山田耕筰作曲。描繪的是夕陽西下時看到紅蜻蜓而產生思鄉之情的場景。

這首曲子中反複出現了18次的旋律與羅伯特·舒曼的《Introduction and Concert-Allegro, Op. 134》極為相似,[1]曲调体现了20世紀初的舊口音。[2]

歌词来历

这首诗的写意是有人回忆起他的婴儿期,并背在姐姐的背上(或是他的保姆,因为日文的歌词模棱两可)写的。那个人想念他15岁结婚,并且已经搬离村庄音讯全无的像母亲一般的人。[3][4]

三木露风(1889–1964)於1921年写下此诗。他也有相似背景。他妈妈在15岁就已结婚,他的父母早在他5岁时就离婚了,然后他妈妈离开后再也没回来。他其后由他的爷爷抚养。

当他12岁时,在他在发表本诗的10年前,他完成了诗的最后三行[4]

晚霞的红蜻蜓
停在竹子枝头等待

三木露风的妈妈,碧川之人(1871—1962),是明治时期日本女性运动的重要人物。[4][5]她1962年去世,享年91岁。而她的墓碑雕刻着如下文字:“小蜻蜓的妈妈,在这里休息”。[4] 三木露风则在两年后因车祸死亡,享年76岁。[4]

在她2016年出版的书日本同时代音乐,日本音乐兼文化评论家Jennifer Milioto Matsue写:

这首歌使用红色蜻蜓的图像唤起了过去的怀旧情怀,当然还带给人们古老的乡村住所 furusato [hometown]. ... [歌曲] 激发了我们所有童年时期所有"母亲"的渴望。这些路线同样反映了亲人离开时人们内心的空虚,这是二十世纪初现代日本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6]

现在的歌词是:

哦,红蜻蜓...晚霞的红蜻蜓...
我第一次看到你时在姐姐背上...

用我们的小篮子...
在桑田里摘着桑葚...
那难道是梦影吗?

我姐姐15岁就结婚了...
然后走了很远,很远...
她再也没给家乡寄过信...

晚霞的红蜻蜓…
停在竹子枝头等待

歷史

這首歌是三木露風於大正10年(1921年)經過故鄉兵庫縣揖保郡龍野町(現在的龍野市)時回憶起童年時代而作成的歌曲,當時發表在童謠集《真珠島》上。昭和2年(1927年)由山田耕筰作曲。龍野市的童謡小徑有《紅蜻蜓》的紀念碑。此外在埼玉縣久喜市久喜青葉團地内的童謡小道也立有其歌碑。平成19年(2007年)入選日本歌百選

昭和30年(1955年)2月和昭和36年首映的電影《ここに泉あり》及《夕やけ小やけの赤とんぼ》都使用了這首歌作為插曲,全部由山田耕筰親自演奏。

昭和40年(1965年)10月NHK的節目《大家的歌》介紹了這首歌曲,此時編曲為荒谷俊治,由NHK東京兒童合唱團演唱,画面使用谷内六郎製作的静止画面。
音译版如下

{
\key f \major \time 3/4 \tempo 4 = 60 \relative bes {
 c8 f f4. g8 | a c f d c4 | d8 f, f4 g | a2 r4 |\break
 a8 d c4. d8 | f d c d c a | c a f a g f | f2 r4 \bar "|."
 }
\addlyrics { yú - ya -- kē ko -- ya -- kè - no ā -- kǎ to -- m -- bo o -- wā -- rē -- tē mi -- ta nó - wà - i -- tsu nó - hì - ka }
}

原文如下:

{
\key f \major \time 3/4 \tempo 4 = 60 \relative bes {
 c8 f f4. g8 | a c f d c4 | d8 f, f4 g | a2 r4 |\break
 a8 d c4. d8 | f d c d c a | c a f a g f | f2 r4 \bar "|."
 }
\addlyrics {
 ゆ う や け こ や け ー の あ か と ん ぼ お わ れ て み た の ー は ー い つ の ー ひ ー か
 }
}

参考文献

  1. ^ 吉行淳之介 『赤とんぼ騒動』 「文藝春秋」第59巻第9号(1981年8月1日発行)所収、『赤とんぼ騒動 わが文学生活 1980〜1981』 潮出版社 1981年
  2. ^ 日本語の美しさ 第44回 歌詞のアクセント1. 千駄ヶ谷日本語教育研究所. [2016-02-19]. 
  3. ^ 存档副本. [2017-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7). 
  4. ^ 4.0 4.1 4.2 4.3 4.4 Pulvers, Roger. Decade's end abuzz and a-flutter with wist for a warm poetic past. Japan Times. 27 December 2009 [23 February 2017]. 
  5. ^ 碧川道夫. Kotobank. [20 February 2017] (日语). 
  6. ^ Matsue, Jennifer Milioto. Focus: Music in Contemporary Japan. Routledge. 2015: 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