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Ellery留言 | 贡献2020年3月30日 (一) 01:43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台灣水韭
因枯水期露出的台灣水韭和常伴生的連萼穀精草(左下)。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纲: 石松綱 Lycopodiopsida
目: 水韭目 Isoetales
科: 水韭科 Isoetaceae
属: 水韭屬 Isoetes
种:
台灣水韭 I. taiwanensis
二名法
Isoetes taiwanensis
De Wol

台灣水韭學名Isoetes taiwanensis),是水韭屬的一種草本植物,葉長7至24公分[2]

台灣水韭是在1971年由徐國士張惠珠首次發現。台灣只有此種水韭,分佈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夢幻湖[註 1],這是全球六十多種的水韭科植物之中,生長倒數第二接近赤道的植物,[註 2][3]。最早起源於距今約2.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同時也是一種活化石植物,其相近親緣植物均盛產於恐龍稱霸的白堊紀時代,距今約6550萬年至1億4550萬年前,如Isoetites、Nathorstiana 和Stylits現均已滅絕,獨留低矮草狀的水韭至今,故在植物分類學及演化學的研究上具有相當重要之地位。是臺灣特有種的稀有植物,大約於5000年前就出現在夢幻湖之中,是一種非常稀有的水生蕨類植物(石松類植物)。為多年沉水或挺水之水生草本植物。

器官特徵

高約 5~15 公分,球莖短,且具三至四個突起。

生長在水底泥地。

葉子小且細長,大約長5~25公分,只具有單脈。因生長在泥地,通氣組織發達。常常叢生在一起,約為15~90片,沉水浮水皆有。葉片上面部分扁平,下面部分呈現圓形。葉尖有散生氣孔,葉舌呈長三角形,而基部的外緣則有薄膜。葉膜退化或僅覆蓋孢子囊頂部。

孢子囊生於葉子基部的內側,有大小之分。大的呈現卵囊形,潮濕時呈現灰白色,但乾燥時呈現白色;小的則是灰色,橢圓形。

用途

水生綠化植物

危機

隨著科學家們發現最近夢幻湖有逐漸『陸化』的情況出現,不少陸生植物已經開始入侵夢幻湖之中。而這些入侵之陸生植物除了彼此抑制對方的生長之外,當然也抑制了屬於水生植物的台灣水韭之生長。再者,透過實驗科學家也發現,夢幻湖之優勢陸生植物體的萃取液在原液時,本來就具有抑制台灣水韭的孢子萌芽之現象存在。

解決方案

透過人工來移除入侵之陸生植被的方式,已經明顯有不少台灣水韭於原棲地都恢復了部分的生長量。而不只台灣水韭,其他的水生族群如:七星山的榖精草、小杏菜等等,也都有恢復族群數量的情形出現,由此可見不過當之棲地管理對於整個溼地之中物種的保育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注释

  1. ^ 夢幻湖位於臺北市北投區
  2. ^ 最接近赤道的水韭位於金門

参考文献

  1. ^ China Plant Specialist Group. Isoetes taiwan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2018.7.27]. 
  2. ^ Devol, Charles E. Isoetaceae. Huang, Tseng-chieng (编). Flora of Taiwan 1 2nd. Taipei, Taiwan: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he 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 1994: 58-59 [2013-07-15]. ISBN 957-9019-52-5. 
  3. ^ MIT台灣誌 魚露古道立秋登高 萬里石門 水梯田繽紛風貌. 事件发生在 13分25秒. 2015年10月4日. 
  • 小毛毛的自然天地,台灣水韭,1990年3月1日更新。
  • 陽明山國家公園資訊管理室,陽明山的代表性植物,2005年5月6日更新。
  • 張永達。夢幻湖陸生植物對台灣水韭生長的影響。陽明山國家公園。
  • 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台灣水韮。p19。國立編譯館主編。
  • 郭城孟。蕨類圖鑑。遠流台灣館編。2005年11月。台灣水韭。p60。
  • 林春吉。台灣水生與濕地植物生態大圖鑑(上)。台灣水韭。p046。大樹文化。
  • 中國植物誌。第6(3)卷。p223。台灣水韭。
  •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水蕨。92年10月。

擴展閱讀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台湾水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