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盛明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407:7000:a2d0:6500:a904:1a77:3fc7:7dd3留言2020年5月21日 (四) 02:22 →‎遇害地點:​新安縣了解是今天紫金縣,是今天深圳地區及香港特區.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盛名利

籍貫 廣東省惠州府惠城
族裔 漢族
出生 道光3年10月3日(1822年11月16日)
廣東省惠州府惠城
逝世 1860年
森美蘭芙蓉亞沙
墓葬 馬六甲武吉木閣義山

盛明利(1822年11月16日—1860年),生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城,為芙蓉首任甲必丹。逝世後被後人奉為仙師爺。

早年

盛名利在7歲時進入私塾就讀,15歲時還拜名師學武。在當時惠州府羅浮山常有強盜出沒,盛名利家人只得遷往新安縣(今紫金縣)葵涌圩。( 注)由於環境變遷,盛名利變輟學並開始學習經商,深得老闆的賞識,將他躍升為幫櫃,不久到掌櫃。這十四年間,盛名利獲得豐富的商場經驗。在道光,28歲的盛名利嚮往南洋的生活,便在該年8月1日下南洋去。

下南洋

同年8月29日,盛名利抵達馬六甲,並獲得當地鴻發號老闆陳玉發的錄用。盛名利的表現讓陳氏賞識,便聘請他為襄理,協助陳氏經營雜貨及錫米的生意。1858年,37歲的盛名利奉陳氏的命令前往芙蓉亞沙開辦錫礦公司,並直接參與錫礦的開發。盛名利取得極大的成功,讓他更受陳氏的器重。

成為甲必丹

然而不久後,發生由亞沙及加攬母土著引發的械鬥事件,這事情的起因是亞沙土著將泥沙堵塞水道,導致沙攬母土著的錫礦場被淹沒。盛名利出面調解,為兩者重新劃分疆界,並出資開掘水道,以杜絕水淹之事再度發生。經過這次事件,盛名利被眾人尊為領袖,而後凡有糾紛,盛名利都幫助調停,並且化解眾人的恩怨,籍此廣結人緣,終於被封為雙溪烏戎(Sungai Ujong)的華人甲必丹。

爆發戰爭

咸豐10年(1860年),芙蓉的兩名土著酋長,因為爭奪華人錫米稅和保護費的緣故而爆發戰爭。華人礦地也隨著礦主分成兩派,並被牽入戰爭之中,於該年7月12日(8月26日)爆發戰爭。盛名利一方軍事失利,便帶領下屬撤退到盧骨,投靠盧骨的統治者拉者馬迪。然而途中迷路只得折返芙蓉,在溪水旁汲水時遭遇敵方酋長,39歲的盛名利就被砍下首級。盛名利死後,後人為了紀念他,便將其供奉為“仙四爺”。[1]

遇害地點

據考證盛名利遇害的地點是在今芙蓉亞沙千古廟附近。傳說盛明利死時流的血是白血,死後被奉為仙師爺。據口述的歷史,原在盛明利手下任職的葉亞來幫他收屍運到馬六甲安葬。葉亞來後來在吉隆坡、芙蓉等地興建多處供奉仙師爺的廟宇,並聲稱得盛明利托夢指點,在吉隆坡搶地盤戰役中屢屢得勝。

注: 紫金縣清代稱為永安縣,新安縣則是今天深圳地區及香港特區,所以此處寫的新安縣地點存疑.

參考文獻

  1. ^ 李三盛明利路少了“甲必丹”‧蕭開文:將向市會呈史料要求“正名”. mykampung.sinchew.com.my. 2010-04-26 [2015-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吉隆坡仙四爺廟慶祝一百二十五週年紀念特刊》

延伸閱讀

  • 芙蓉甲必丹盛明利[1]
  • 當年被砍頭遇害 140年老廟供奉盛利明[2]
  • 惠州先民在森美兰历史上扮演过的角色[3][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