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601:2c5:c180:ac70:21a4:ba70:3384:4afe留言2020年5月24日 (日) 14:1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茶垢别称茶渍茶山茶渣,指茶具内壁的垢物,因长期容放茶水聚积而成。茶壶的制作原料无论是陶、瓷、玻璃或金属,都因壶形曲圆且壶口狭窄,而使得其内壁难以清洗干净。茶壶长久盛放茶水,茶水中的各种化學成分沉淀于茶壶曲圆的内壁,日久聚积成一层茶垢。特别老的茶壶聚积厚厚的一层茶垢,在茶文化中称作“茶山”。这种带有一层茶山的茶壶往往可以增加茶壶的收藏价值。一些带有茶山的茶壶甚至可以单单地放进热开水,热水便可化解内壁的茶垢,化水为茶,誉称“无茶也有三分香”。一些人认为茶垢由于是茶水内原有的矿物堆积,所以有益于身体健康。另一些人认为茶垢含有较多的氧化物,如汞、铅、镉、砷等重金属矿物质,不宜于人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各种癌疾病[參⁠ 1]。一些报道称,虽然一些茶垢含有微量的汞和铅,但这主要源于沏茶所使用的白水的品质低劣,而非源于茶叶或茶垢本身的什么化学反应[參⁠ 2]。特别是一些陶制茶壶的内壁吸收茶水内的微有矿物或不净物质,将其从饮用的茶水中清除

参阅

参考资料

  1.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2. ^ 引用錯誤:頁面正文含有沒有分組的<ref>標籤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參⁠">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