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少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唐吉訶德的侍從留言 | 贡献2020年5月31日 (日) 09:1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靚少佳(1907年—1982年12月26日),原名譚少佳,字春田廣東南海縣(現佛山市南海區)平洲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

生平

出身於粵劇世家,本身是紅線女的舅父,父親為譚傑南(藝名“聲架南”),叔父譚葉田(藝名“公爺創”),兩位都是著名武生。6歲跟隨父親到新加坡讀書學藝。12歲登上舞臺。19歲便在人壽年戲班當正印小武。成名的演出作品包括:《龍虎渡薑公》、《十美繞宣王》、《十奏嚴嵩》等等。1938年,曾赴美國三藩市紐約等地演出粵劇,並邂逅何芙蓮,後來結為夫婦。抗日時期,靚少佳在上演《粉碎姑蘇台》,激勵華僑觀眾的愛國熱情。1950年8月,勝壽年劇團在廣州公演革命現代劇《白毛女》。後來他把勝壽年劇團改名為“新世界劇團”,致力於粵劇傳統劇目的發掘、整理和演出,先後整編演出了《西河會》、《馬福龍賣箭》、《趙子龍攔江截鬥》、《三帥困崤山》、《夜戰馬超》等劇目。1960年廣州粵劇團成立,靚少佳任總團長。晚年,他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第四屆政協常務委員,積極參政議政。患病期間,仍堅持傳藝授徒,關心粵劇事業的興哀。逝世後葬於三元里走馬崗八和墓園。[1]

故居

參考資料

  1. ^ 梨园义冢藏闹市 三代守墓为琼花. 南方都市報. 2012-04-06 [201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