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流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7月26日 (日) 19:50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流沙前方豎立黃色告示牌警告。

流沙是指饱水的疏松砂性土,特别是粉砂和细砂土,在震动力或水动力作用下发生液化、流动的现象。

  • 真流沙是砂土中含有亲水性胶体物质,含水不易排出,其流动性不易消除。
  • 假流沙是砂土中不含有亲水性胶体物质,容易排水,经过排水后流动性即消失。

成因是充滿水分的鬆軟泥沙,並受到外力的刺激。當水分被沙堆包圍不能泄去時,水和沙就形成了不能承受重量的液態土質。流沙可因靜態水、上涌水(如地下水)或地震等因素形成。在有上涌水的情況下,水的衝力抵消了重力,致使泥沙顆粒懸浮。在發生地震的情況下,震動會加大地表水的水壓,導致了砂石的液化及泥沙的堆積。這兩種情況,液化的地表失去了承重能力,導致地表坍塌或者地面建築物傾斜。

包含水分的沙土外表看去有可能是乾爽結實的,但是如果壓力改變或是受到突然的震盪,泥沙顆粒之間的水向沙層上方滲透,逼迫沙粒分開,沙堆擴大。這時沙粒之間會形成一層水墊,形成流沙。陷入流沙的物體會下沉,直至於與流沙比重相當的深度,並因浮力懸浮於該深度。 [1][2]

參考資料

  1. ^ impsk. 流沙形成的原理及過程. [2016-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2. ^ 王志豔. 我的第一本探索書--地理萬千. 元華文創.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