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南山公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7日 (四) 13:31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臺南南山公墓臺南市南區的墓葬群,面積達一百公頃,位於中華南路一段至國民路西門路一段一帶,附近設有台南市立殯儀館。台南南山公墓地處臺灣府城南郊,而臺南臺地竹溪所構成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良好的陰宅風水。這裡長期以來都是先人埋葬的場所,擁有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墓。其中,曾振暘墓是目前台灣發現最早的漢人墳墓[1],墓碑上記載著崇祯15年(1642年),以及多位仕紳名人的墓,如林朝英石時榮蔡培火王受祿韓石泉陳延祿巴克禮等人[2]。在地上的墓塚數量大約有六萬門,地下的則尚待調查[3]

介紹

沿革

遷葬與反遷葬的告示(2019年拍攝)

台灣府城發展至清末時期時,在城牆外都是墓葬區,又以南門外的墳墓面積佔地最大;大致上從樹林街至臺南機場都有墓塚分布[4]五妃廟即為其中之一。而南山公墓自20世紀以來,由於周圍的都市開發,墳墓逐漸被遷移,面積逐漸減少。

近代開發

台南市的開發在日治時期逐漸往南發展,由於此處過去皆是墓地,於是便陸續實施清塚,在大南門外陸續建立起住宅、學校和運動場和機場等設施,墳場面積則逐漸縮減。戰後的臺南市立初級女子中學(今中山國中)於民國53年(1964年)進行運動場擴建時,在地下發現了多個骨灰罈,後來便存放在慶隆廟。而民國98年(2009年)在南山公墓附近的水交社進行土地重劃工程時,曾出土60幾具石棺,以及陶瓷、銅錢等文物,為全台最大規模的明清時期墓葬群。台南市政府於近年來提出南山公墓周邊整體開發規劃,預計將公墓分階段遷葬,並設置住宅、商業區、公園、殯葬專區[5]。前台南市長參選人林義豐在民國107年(2018年),也曾提出把南山公墓變成夜市的政見。

墳墓

文化資產

名人墳墓

參見

臺灣近年來面臨拆遷爭議的公墓:

參考文獻

  1. ^ 蘇峯楠. 遇見「皇民」──藏在墳墓中的臺灣史.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201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2. ^ 蘇峯楠. 歡迎光臨臺南夜總會──臺灣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墓地「南山公墓」.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3. ^ 南山公墓遷葬 市府︰50年也遷不完. 201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4. ^ 葉高華. 臺灣七大都市傳說之三:學校以前都是亂葬崗. 2015-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5. ^ 《南山公墓規劃》設殯葬專區 遷墓5萬門. 201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